泉州台商投资区激发“三农”新活力 共建秀美新农村

2020-06-17 15:19:00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泉州台商投资区深入贯彻2020年中央、省委和市委1号文件精神,科学谋划2020年“三农”领域重点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强基促稳”和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力争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确保如期实现全区的全面小康。□本报记者 吴志勇

落实脱贫攻坚任务 强化兜底保障措施

台商区采取“防返贫控新贫稳脱贫”动态监测管理,通过设置扶贫服务热线电话、每日网上巡查“一键报贫”信息平台申报情况、每月乡村干部走访排查,多渠道摸排农民群众身边的贫困现象,暂未发现脱贫不够稳定或贫困边缘户。

在各乡镇和广大乡村,扶贫服务窗口正在广泛覆盖。台商区依托区民生保障局、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设立社会救助“救急难”窗口,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制度,及时受理、转办、解决急难申请事项。据悉,截至目前,全区实施“因病因残因灾因学”临时救助135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3万元,有效防止断崖式致贫。

兜底保障措施得到强化。台商区执行城乡低保一体化标准,2020年最低生活保障由2019年630元/月·人标准提升至720元/月·人,共有1445户纳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实施相对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医保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免缴政策,为贫困人口购买“政府扶贫救助医疗保险”,全区一季度共补助相对贫困人口住院医疗16人次,医疗总费用11.68万元,实现相对贫困人口“医有所保、老有所依”。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台商区组织挂钩帮扶干部、镇村干部全面走访115户相对贫困户,了解掌握贫困户受疫情影响情况,发放口罩、米、油、毛毯等生活物资;对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进行排查,及时补缺补漏,综合施策保障贫困户生产生活,帮助解决相对贫困户生产生活存在问题。

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释放乡村治理动能

台商区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扎实开展春耕备耕工作,储备各类农资保障春耕生产需求,早稻播种面积2400亩、大豆播种面积1000亩、蔬菜播种面积1945亩。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73万元,兑现区级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奖补资金47万元等强农惠农政策。

为统筹全域资源力量下沉基层,持续开展领导干部挂钩帮扶相对薄弱村制度,台商区对全区78个农村党组织进行年度考核,并深化“五型经济”发展模式,有效提升村主干的“带富”能力,多渠道发展村集体经济。为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股份制合作制改革,3月底,台商区完成全区7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同时全面梳理村级各类经济合同,纠正土地流转合同的不规范问题。

2个试点村和17个城市建设区外村的村庄规划编制正全面铺开。今年以来,台商区加快推进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统筹2020年试点村建设各级补助资金402.7万元,2个试点村12个重点建设项目进入设计、施工阶段;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打响“三清一改”村庄清洁春季攻势,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台商区强化德治、法治、自治的“三治”融合,创建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村10个、示范乡镇1个。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上,启动村级治理服务“一站式”平台建设,着力构建“足不出村、一站办结”式的村级治理服务综合平台,打通基层治理服务“最后一百米”;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台商区启动建设防洪排涝项目5个,实施陈坝村农饮巩固提升工程和山美灌区惠东南干渠节水改造项目,共完成投资6500万元。

配足农村工作队伍 加快实施振兴战略

近年来,台商区不断推进“三农”重点工作。为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面补齐“三农”领域短板,接下来,台商区将强化跟踪帮扶115户相对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全面排查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标准的群众,以及可能因病、因残、因灾、因学致贫的人员;针对全区“四类”1509户困难群众居住的房屋,统一聘请第三方做房屋结构安全性评定,年底前全面完成隐患整改。

为进一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接下来,台商区将重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加快水利设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统筹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落实生猪生产保供任务,保障生猪市场供给稳定;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落实“一品一码”工作,以区农业综合产业园区为重点,发展果蔬、水产、林业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全面治理农村生态突出问题,加强村庄“四旁”绿化和“三清一改”,确保全区95%以上村庄完成房前屋后整治,以乡村微景观创作为主要抓手,创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统筹推进农村污染治理,实施埔塘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和百崎湖生态连绵带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善治水平,备齐建强村党组织力量,激发自治活力,同时新建一批法治文化阵地和品牌调解工作室,积极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