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理发手艺 承载着老一辈时髦记忆

2021-06-17 13:55:46 来源: 石狮日报

0浏览 评论0

清末民初,福州人以“三刀”(剪刀、菜刀、剃头刀)行走天下。中山路作为泉州当年最繁华的大街,自然少不了福州人的踪影。

上世纪40年代,泉州的大上海理发厅是几个福州人合股开的理发厅,直至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大上海理发厅一直站在泉州时尚潮流的前沿,逢年过节、人生大事,许多泉州市民都要到这里给自己换个新发型。

2021年“五一”期间,经提升改造后,大上海理发厅传承着传统理发技艺,重新开门迎客。没有干洗没有按摩更没有推销,老师傅们靠着过硬的手艺吸引了俊男靓女的心。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它承载着老一辈的时髦记忆,如今也变成了年轻人争相打卡体验古早味理发的网红地。

头顶的地标级时髦

6月6日晚8时,从平潭到泉州旅游的张先生途经泉州市中山路368-370号大上海理发厅时,被店里“过时”的工具和装修吸引住了。上世纪上海制造的“蝴蝶牌”理发椅、“万里牌”电吹风、烫发的火钳,球形的头发定型烘干机……铺在水泥地上的南洋花砖,80年代的红框玻璃窗,中式木质藤椅,还有七八十年代最流行的橱柜里摆放着古早味小人书……这种真实的怀旧气息,远非刻意打造的复古气氛所能媲美。他决定第二天上班时间来体验一下理发厅师傅的手艺。

“啪”的一声,理发师傅林清波抖开了罩衣,系在张先生的脖子上,再解开张先生的马尾,一把剪刀和一把断了几根齿的梳子被林师傅麻利地操作着,约10分钟,林师傅招呼张先生趴在洗发池边清洗。随后“蝴蝶牌”理发椅被放平了,一条热乎乎的毛巾捂在了张先生的下巴处,修耳采面一气呵成。最后“万里牌”电吹风出场了,修理过的披肩小卷中长发在柔和风力的鼓动下飘逸柔顺。只见张先生闭着眼睛好享受,他说:“听声音,理发的路线是行云流水,手艺满意,爽。”

李老伯今年70多岁,40多年来赵江新师傅一直是他的“御用”理发师。李老伯只管往理发椅子上一坐,一句话也不用说,剪什么样的发型、洗头的水温要几度,赵师傅都能拿捏得很准。“40多年前李老伯的儿子满月,抱在怀里来让我剪满月头,现在李老伯的孙子、外孙也来找我理发,我是李家三代人的发型师。”赵师傅说。

老一辈理发师的坚守

赵江新、林铁云、林清波是至今仍在店里坚守的3名理发师,见证了“大上海”从辉煌到成为泉州一个老地标的历程。

“1980年,我补员当学徒那天,店里分了9件套理发工具,从此这些‘吃饭’的家伙就由个人保管,钝了自己磨,电机坏了自己买零件换,丢了自己买。”林清波说,当年“大上海”生意火爆,要想到这里学理发手艺并非易事。1981年,他和同一批学员在涂门街接受集中培训,从练习手掌灵活度的“摇手掌”,到曲起自己的膝盖当“脑袋”修剪毛发,整整培训了3个月,手艺合格后才能分配到各个理发厅。

“这款明星发型叫大波浪,在上世纪50年代的泉州,这些港台流行的发型只有大上海才能做。”赵师傅指着店里仅存的一张50年代的上海明星画报介绍,烫大波浪要用到一种从海蛎壳里提取的物质制作的药水,烫发器是蚊帐造型的热烫器,烫完还要用烘干定型器定型。可惜在80年代药水就已经失传,热烫器也丢失了,店里目前仅存上海制造的球形头发烘干定型器。当时店里的造型工具也都是从上海运来的,理发师傅的手艺也是上海的理发大师来培训的。

半个世纪了,从上海学来的古早味烫发技术仍然吸引着现在的“00后”,赵师傅比划着手中年代感很强的火钳说,“火钳烫发不需要用到药水,把火钳放在煤气灶上加热,在头发受烫卷曲时打理出发型,半个小时,一个简单粗暴的“菜花头”就诞生了。

理发修耳采面样样精通

据赵师傅回忆,上世纪50年代合营后的国营理发店有32间之多,分一、二、三级,其中最高级的是中山路大上海理发厅和水门巷口的东风理发厅。理发师傅全部评级分配上岗,中山路仅有两名一级理发师,一位就是大上海理发厅的宋忠炎,另一位则在东风理发厅工作。师傅们除了理发手艺精湛,采耳修面也是一流。

理发店档次的高低直接体现在费用上,那时候到泮宫买一只螃蟹才5分,租一个房间也才3角至5角,顾客到大上海普通修剪,收费是2角5分。其他分店如侨光电影院旁边的大明新理发厅、临江医院旁边的新世纪理发厅等则是2角。

如今重新开业的大上海理发20元,采耳修面15元,火钳烫发120元,价格亲民。除了熟悉的老主顾,更多的是喜欢传统理发手艺的年轻一代。

一条中山路,半部泉州史,泉州中山路就像一个“活的博物馆”,大上海理发厅专门讲述一段老泉州人头顶上的时髦。

(洪亚男)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