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网看惠安:要实力更要魅力

2014-06-30 12:00:01 来源: 今日泉州网

0浏览 评论0
查看原图
  • 惠安县委书记肖汉辉正向记者介绍惠安生态如何为工业强县夯实基础 。
  •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孔武战作品
  • 石材小件化
  • 由废石做成的茶具
  • 废石稍加创意就成了工艺品

惠安一域,久受水之困扰——县境内没有一条像样的江河或溪流,水资源严重匮乏,人均占有量仅为福建省平均水平的1/8。新中国成立以来,惠安曾多次举全县之力,只为源头活水。上个世纪50年代,3万惠女披星戴月苦干1000多个日夜,终于建成库容上亿立方米的惠女水库。上个世纪90年代,惠安治库、治渠、治岸,旨在治理高达70%以上的渠道渗水顽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而今再治水,惠安已不再是简单地从农业灌溉、农业用水去考虑了,而是导入了城市景观、水质管理、循环生态、水源涵养等新内涵。

在林辋溪已完成整治的20.6公里干支流河道上,6座水坝横亘于溪流之上,通过上蓄下引、节水减污,新增蓄水量250万立方米。

漫步在林辋溪的彩色沥青路上,远望溪流两岸绿树成荫,近处的景观带上,一名少女正坐在石凳上对着水面沉思,一对情侣正手挽手走在堤岸上。

为生态,惠安是舍得投入的,溪流两岸护堤绿化,仅一期工程投入就达了600万,彩色沥青路每平方米造价400元,整条流域的治理计划投入1.25亿元。

与其说惠安治水,倒不如说惠安是领悟了水,顺从了水,有了水,民谣中唱的“三百六十天,惠安日日灾”的惠安已一去不复返。

为了让水更持续地滋养惠安这座千年古县,惠安又在污水治理、节约用水方面继续“补课”。

在惠安盈源污水治理厂,记者察看了整个惠安旧城区每天4万多吨的生活用水净化整个过程。当生活废水经过一道道程序后变成了一级A水平的水质后再回用于城市灌溉时,在场者无不感叹科技的力量。该厂负责人郑群芳心直口快:“污水处理,集大成于污水厂。而功夫却在围墙外,如果,没有政府大投入,建设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厂就形同虚设。每吨污水只要0.45元左右的处理成本,但每年的管网维护就要花上亿元。”

郑群芳透露说,下个月,日处理能力达3万吨的二期污水处理工程即将启用,政府为之配套的管网建设项目多达6个。这样惠安县城及周边地区的污水处理能力达7万吨,远远超过目前城区的污水排放量,为产业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生态空间。不仅如此,总投入(含管网配套)超3亿的崇山污水处理厂也在加紧建设,建成后日处理能力将达2万吨,成为崇武、山霞等惠东乡镇重要的水生态屏障。

据了解,近1年,黄塘溪、林辋溪下游段共开展10余次水质监测,各项指标均达标且有较大幅度提升,溪流廊道生态得到有效恢复和改善。

“有了水,才有最起码的生态基础,有了基本的生态保障,环境配套,发展才有基础。”县委书记肖汉辉阐述了这样的发展思路。

[责任编辑:林春婷]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