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民间藏宝起底:赝品泛滥 草根收藏98%是假货
2014-10-13 10:20:07 来源: 东南早报
0浏览 评论0条
草根收藏 赝品率高达98%?
在部分收藏界业内人士眼中,一些鉴宝活动过于注重娱乐性,有“作秀”之嫌。
近年来,泉州举行了多场寻宝、鉴宝活动,一些具有地域、人文特色的藏品由此露出庐山真面目。这些藏品不乏何朝宗、弘一法师、张瑞图等人的作品,有的民间宝物甚至在国家级博物馆也见不到。鉴宝也让一些赝品浮出水面。赝品之泛滥,以至于有专家称,民间鉴宝中的赝品率高达98%。专家认为,民间收藏乱象始于利益之争,收藏有道,藏家要保持平常心态。
寻宝鉴宝热 民间珍品掀起盖头
近几年来,泉州已多次举行大型寻宝、鉴宝活动,央视一些收藏节目也先后走进德化、石狮、晋江、泉州进行拍摄。泉州藏友热情极高,纷纷拿出珍藏宝贝让专家一鉴真伪,一些民间珍宝也得以为大众所识。
2006年底,中央电视台“2006民间寻宝记”走进泉州的德化、石狮等地寻宝。在德化评出了十件重点宝物。在石狮和台胞专场,评出了石狮“最佳”十大民间宝物。
2008年,央视“寻找国宝”大型电视系列活动再次走进泉州石狮,活动持续四天,4000多藏友携带近万件藏品参选,800多位台胞也参加了此次盛会。最终评出了“石狮专场·台胞专场”和“泉州专场·台胞专场”的“国宝”2件、“民间宝物”22件和“民间优秀藏品”22件。被评为石狮、泉州两地“民间国宝”的藏品分别是宋代汝窑狻猊香熏和泉州江加走掌中木偶。
2012年5月,央视寻宝栏目走进晋江,专家从2300余件(套)藏品中选出76件“宝贝”。海选过程中,发现本地一位藏家持有晋江籍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的一幅4米长的大幅字画真迹,另有本地藏家持有福建最后一位状元吴鲁,以及一代高僧、杰出艺术大师弘一法师的书法手迹。
2013年9月,央视寻宝再次走进德化。藏友陈启兰收藏的明代“瓷圣”何朝宗的自在观音瓷塑摘得“最具历史文化价值奖”。
今年9月25日,“首届海峡两岸·东亚文化之都大型鉴宝活动”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评出了18件优秀宝贝。
赝品泛滥 98%是假货
也有收藏界人士指出,寻宝鉴宝活动固然“收获”了一些民间宝贝,但一些极具看点的民间珍品甚少出现在其中。
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张五鹏透露,泉州地区有不少有实力的藏家,专门收藏高档藏品,有不少价值连城的好东西都在泉州藏家的手中。“但是,真正的行家都很低调,不爱拿出自己的珍藏去显山露水。”
一位不愿具名的泉州收藏界业内人士则将“鉴宝”活动说成“作秀”。他透露,某次由电视台主办的寻宝活动,主办方曾找到他要求出具一些藏品。他笑称,当时自己店里的几位员工都因此上过电视,拿着他的藏品天花乱坠地“编故事”。“从这个角度说,一些鉴宝活动多是娱乐性,当不得真。”
与一些手握珍品的藏家的低调相比,在一些专家看来,参与鉴宝活动的藏品可谓赝品泛滥成灾。
“民间藏品98%都是赝品。”9月25日,世界华人收藏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主任王立军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的首届海峡两岸·东亚文化之都大型鉴宝活动上如是表示。作为著名青铜器、佛造像、陶瓷鉴定专家,王立军经常外出鉴定,赝品的泛滥让他深恶痛绝。
参与此次鉴宝活动的北京元青花俱乐部会长张庆玉对此深有感触。当天,他遇到一位从事业余收藏已18年的“收藏家”李先生,李先生带来了手中大部分藏品,但经鉴宝专家鉴定,基本都是赝品。“民间收藏可以推广中国的文化艺术,但一定不要盲目收藏”。
但也有收藏爱好者对专家将自己的藏品鉴定为赝品不服气,在某次鉴宝现场,有人为此反驳称,“藏品是在外国买回来的中国古董,怎么会是假货呢?”
“难道外国就没有假货吗?”专家反问。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
-
-
泉州多数“露天”文物无人管 民间古董屡屡失窃
宁波一博物馆的其中一件镇馆之宝,竟与2013年失窃的泉州中山路顾宅古董高度相似?近些年来,泉州民间...更多
2014-09-29 11:27:12
-
莫言《藏宝图》将搬上银幕 不晚于2016年开拍
2014-09-18 09:40:01
-
怀旧跳蚤集市风靡上海滩 “洋”古董受追捧
2014-08-31 11:01:04
-
-
美国工程师改造古董车为世界移动最快的热水浴缸
来自美国洛杉矶的汽车爱好者菲尔·韦克和邓肯·福斯特别出心裁,费时近6年,将一辆1969年的经典凯迪...更多
2014-07-21 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