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一对父子捧走“生姜王”金银奖 冠军重达11.62公斤

2015-11-26 10:25:39 来源:今日泉州网 责任编辑:卢侨生

0浏览 评论0

今日泉州网11月26日讯 11月25日,福建德化县大铭乡举行生姜王评比大赛,全乡80多户生姜种植户参加评比活动。其中,来自大铭村的苏瑞榛选送的生姜重11.62公斤获金奖,成了本次大赛的“姜王”,其77岁的父亲苏维乐获银奖,获奖生姜重10.64公斤。

德化一对父子捧走“生姜王”金银奖 冠军重11.62公斤

霸气姜王

德化大铭乡昨日举行比赛 一对父子包揽前两名

“哇!11.62公斤,比去年的生姜王足足重了一倍多!”又到生姜收获的季节。昨日上午,德化县大铭乡政府里异常热闹,来自全乡7个村的80户生姜种植户,带着自己最完美的生姜来参加“生姜王”比赛,经过几番评选,大铭村苏瑞榛种植的11.62公斤生姜完美摘下桂冠,独领风骚。

“参赛的生姜,都是各个行政村的‘姜王’!”大铭乡政府宣委曾碧婷介绍,昨日参赛的80个生姜,都已在各个村子里筛选后,再来乡里参加“总决赛”的。“1号这个形状好看,颜色也好”、“19号更好,重量也足”……生姜王评选现场,前来参赛、围观的姜农们,正对着评选台上的生姜品头论足。

据评委会介绍,今年生姜王的评选标准依旧是:个头大不大,颜色黄不黄,体重有多少?而令人惊喜的是,与去年首届生姜王评选的参赛生姜相比,今年姜农送来参赛的生姜个头、重量都有质的飞跃:入选金银铜奖的10个生姜,最轻的生姜重量也比去年的姜王大一倍。而摘获“生姜王”桂冠的生姜,重达11.62公斤,远远超过去年的生姜王(4.4公斤)。

“虽然今年姜价没有去年高,但价格稳定,且合作社抱团发展的形式,也得到姜农认可。”刚刚获得“生姜王”称号的种植户苏瑞榛,过去常年在县城打零工,几年前,乡里组织姜农合作社,他决定返乡种姜,不到四年时间,他种植生姜上万株,“比过去在县城打零工强,回家还能照顾父母亲。”

苏瑞榛的父亲、77岁的苏维乐,也在种生姜。在昨天的生姜王比赛中,苏维乐选送的生姜重10.64公斤,获第二名。

德化县大铭生姜年产4000吨产值4000万

德化县大铭生姜王评比大赛在大铭乡政府广场举行。县委陈金忠副书记、县政府张传晖副县长、县农业局张朝荣局长,县信用联社林集琪主任及相关部门领导出席活动。

此次“生姜王”评比大赛,经大铭乡七个行政村初选,77名农户各自选取了本地黄姜一块,以单块生姜重量及外观形状为评选内容进行评比。最终,5名县农业局评审专家共评出金奖1名,银奖3名,铜奖6名。其中,大铭村村民苏瑞榛的生姜以净重23.24斤、外观无杂质无缺陷等获得金奖。今年获奖的生姜重量均达16斤以上。

大铭乡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已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通过鼓励扶持、技术挂钩、品牌推介、合作联营、“互联网+”等方式,大力发展生姜产业。目前,全乡生姜产量5千斤以上达221户,一万斤以上达64户,种植规模达到了2000多亩,产量达4000吨以上,年产值4000万元以上,先后通过了省农业厅和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

据悉,为扶持姜农,大铭乡政府联合省农科院开展“大铭生姜种植和姜瘟防治技术科研项目”,解决种植技术方面问题。同时,为扩宽销售渠道,建立了农产品中转销售平台,并积极探索“互联网+生姜”产销模式。

大铭生姜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茎叶喜高温、干燥、畏霜冻,块茎在7—13℃生长最快。具有肉质肥厚、个大皮薄、丝少肉细、色泽鲜艳、辣浓味美等特性,享有“小黄金”的美誉。

参与评论

图片新闻

视觉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