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工艺美术产业呈良好增长 大师示范带动作用显著

2016-01-23 11:44:41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泉州工艺美术产业呈良好增长 大师示范带动作用显著

第二届泉州工艺美术大师暨“泉州市优秀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评选活动现场

核心提示

在转型升级压力日益增大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爬坡过坎抢占行业制高点?如何用好积淀深厚的文化家底,既保护好绵延千年的“传家宝”,又为之注入时代内涵焕发新活力?放眼泉州,正以发展“大师经济”的有力探索,交出了一份可喜的答卷。

去年8月,我市启动第二届泉州工艺美术大师暨“泉州市优秀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评选活动,参评种类涵盖陶瓷、石玉雕、木根雕、藤铁工艺等,经过现场创作考评、艺徳业绩考评、代表作品考评等环节,评选出相应的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泉州市优秀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不断壮大的大师群体逐渐成为产业“鲶鱼”,搅动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池活水。

“大师经济”成产业发展新引擎

近几年,由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劳动力成本提高、核心创意不足、竞争加剧等问题,我市传统的工艺美术产业面临巨大考验,在“做大”与“做精”齐头并进的道路上遭遇了瓶颈。

2013年,我市提出发展“大师经济”的时代强音。“我市积极开展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一方面为了在行业中树立起榜样,希望评选的大师们能发挥领头羊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产业创新升级。另一方面是树立工艺美术产业的金字品牌,提升我市整体产业的含金量和附加值。”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副主任蔡文雄介绍说。

目前,我市共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76人,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96人,泉州市优秀大师工作室100个。在“大师经济”的引领下,我市工艺美术产业呈现良好增长态势。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艺美术企业销售产值552.9亿元,增长6.8%;完成增加值165.34亿元,增长4.9%,出口交货值314.57亿元,增长0.2%。

真金白银扶持“大师经济”

发展“大师经济”,我市早已深谋远虑布局产业发展,推出多项政策红利,真金白银投入为大师文化企业保驾护航。

建立健全大师工作室管理制度,支持工艺美术大师设立工作室,凡被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认定并授牌的大师工作室,给予1万元资金补助,并在开展对外交流、研发创新、信息服务、带徒传艺等活动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

在惠安、德化、安溪、台商区开展组建石雕、陶瓷、藤铁、木雕等艺种大师创作团队的试点工作,每个创作团队给予5万元的资金补助,并通过以点带面,推进全市工艺美术大师聚集创新,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和艺术价值,充分发挥创作团队对行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进一步完善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带徒授艺培训补贴实施细则》,继续从再就业专项资金中按规定标准,支持技艺精、艺德好、责任心强、乐于传授技艺的百名工艺美术大师依托大师工作室开展带徒授艺。加大对濒危艺种工艺美术大师和老艺人带徒传艺的补贴力度,适当放宽带徒范围,实行师徒双向补贴(既补贴师傅带徒授艺,同时补贴学徒拜师学艺,学徒的补贴标准参照师傅的补贴标准执行),促进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让更多的传统工艺美术得以恢复生产,让更多的优秀技艺得以传承发展。

相关新闻

张文山 开创石制生活器皿先河

何为大师?大师要有智慧和胸怀,除了精湛绝伦的手艺,更需要创新的思维和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泉州无匠堂创意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山本届获评泉州工艺美术大师。以石制品打入生活器皿市场,张文山开了先河。在张文山“无匠堂”艺术馆里,外人想象中笨重的石头化作造型各异、古朴隽永的创意茶盘,与字画、插花、香道相得益彰,引人入胜。正是凭借独特的创意,张文山在生活用品、高端会所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确立了自己的独特性,以高附加值赢得了颇丰的市场回报。“大家都认为石头笨重、坚硬,不适合制作成日用器皿,而我正是利用了石头的‘拙’,打造一批‘大巧若拙’的日用器皿,呼吁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张文山以“新”开辟了一片天地。

黄志亮 保护濒危艺种“脱胎”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保护传承老祖宗流传千年的技艺,也是“大师们”身上肩负的责任。作为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2013年泉州市授牌的30个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中,黄志亮的脱胎漆器工作室担负起抢救保护脱胎这一濒危艺种的重任。

佛艺木雕厂在塑造佛像过程中,除了采用木雕的传统手法,还有一种古老的濒危艺种——脱胎漆器。脱胎漆器因其质地轻巧坚固、色泽鲜艳古朴且耐热耐腐蚀等特点,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然而脱胎漆器行业的现状却一点都不“光鲜”,“现在会做漆艺的人太少,学的人更少,已经被列入泉州濒危艺种。”黄志亮介绍说,他的公司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引进相关设备和研发新型制漆材料,建设规范化专业工作室,成立脱胎漆器专业团队。为进一步提升该工艺的流程和技法,黄志亮又聘请福建省漆艺大师叶祥光担任顾问,并多次邀请他到公司现场授课,指导脱胎漆器工作室的创建及漆器工艺品的创作,为泉州古老技艺的传承贡献力量。

陈清河 大师合力推动产业发展

“大师是一面旗帜,是一种文化,也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生产力。”蔡文雄表示,独木不成林,一位大师形成的品牌影响力终究有限,大师们的通力合作才能铸就泉州大师群体的金字招牌,“大师群体经济”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巨大合力。

76岁的陈清河被誉为安溪“藤铁之父”,是如今安溪藤铁技艺的开山鼻祖。二十多年前,一个突发奇想的念头,他把藤编与铁艺进行结合制作出藤铁篮。二十年后,当初一个小小的藤铁篮衍生出的藤铁工艺产业,已成为安溪第二大支柱产业,从业人员近10万人,产品远销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实现产值95亿元。

退休后,他在安溪华侨职业学校成立了陈清河大师工作室,探索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的研究,做好产、学、研、传、帮、带的工作。他说,传统工艺保护的方法是传承、保护、创新、发展,老祖宗的技艺要传承下来,而创意和形式却应当随着时代需求的变化而改变,符合时代审美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只有将手艺产业化,才能进一步壮大和传承。

“万众创新”并非依靠个人的力量,而是“万众”的合力才能破解发展的困局。陈清河认为,发展“大师经济”也一样,获评的大师们不应该只专注于提升自己的作品,单打独斗的格局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大师们应共同谋划产业未来的发展,共同提升行业的档次,打出泉州的品牌。

在陈清河的大师工作室,安溪藤铁工艺大师们经常在此讨论交流,为市政府加强产业规划引领出谋划策。工作室还定期组织大师们参加各类展览会,进行对外交流合作。

陈清河一直坚持,只有与时代接轨,才能让产业花开不败。近年来他主动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对接,商讨共建实践基地,“我要推动我们本地大师精湛的手艺与高校学生创意结合起来,为安溪藤铁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明年,陈清河工作室或许将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一起合作,到时尚之都巴黎召开藤铁工艺时尚家居发布会,引领世界范围内的藤铁家居时尚潮流,打造产业的“金字招牌”。

[责任编辑:陈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