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部分乡村打造众创空间 让想回农村的人回得来(图)

2016-08-17 09:56:08 来源: 福建日报

0浏览 评论0

双创时代,福建省一些乡村开始着力打造适应农业农村创新创业需求的众创空间。本期“助村”亮相的就是福安一家边建设边引团队的乡村众创空间。“村里给有志青年、草根创业者搭建了一个平台,希望更多的人回到农村施展才华,带动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

陈清介绍朝天椒项目。

过去抛荒的“空壳村”,如今一片绿油油。

高架在树上的蜂箱。

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位于福安市上白石镇里垄坑村占西坑自然村。这个山村离福安市区将近40公里,进村未通水泥路。

但就在这样一个众创空间里,十个精选出的农村创业项目已在运营之中。空间带来了创业者、返乡青年,改变了抛荒的田地,也点燃了“空壳村”里聚集人气、再造乡村的梦想。

众创空间建在“空壳村”里

由于村里平地较少,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位于一幢骑跨在山涧上的小楼里,共244平方米。一楼是创业青年的生活区,二楼是74平方米的展示会客厅和70平方米的培训室。记者到来时,这里还在装修,工人正给会客厅挂上十个创业项目的介绍。

“我们是边建设边引团队。从今年4月到现在,已经有十个创业项目投入运营。”众创空间负责人、福安市青年创业协会会长陈清说。

这个众创空间,为何选址在偏远的村子里?

原来,作为福安市青创协会会长,陈清时常遇到创业青年、农民工上门拜访。“他们一部分原本在外经商,由于经济大环境不好,想要回来;还有一部分在外地打工返乡的,回来之后却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农业技能,也没有了土地,想回农村回不来。”他说,如果这部分人留在县城没有工作,可能成为不稳定因素。但如果引导得好,带他们回农村创业,则是社会正能量。

在农村创业,不缺好项目。福安市青创协会有一个创业项目库,项目库中有70多个精选而出的创业项目储备,其中适合农村发展的有三四十个。“我们从2011年开始做创业培训,培训了3000多名创业青年,这些项目都是他们亲身实践出来的,有的他们正在做,市场还未饱和,规模还在扩大,这些都是青年可以创业的好项目。”陈清说。

人和项目有了,选在哪个村呢?陈清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占西坑:这里几乎与世隔绝,生态环境好。以前,村里连肥料、农药都难运进来,村民至今种菜、养殖都是用原生态方式。这样的村子,反倒能帮助农产品打品牌,客户一听是这里生产的农产品,自然相信是“土”的。

另一方面,占西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今年初,原本300人的村子只剩18人,土地大部分抛荒。“我是这个自然村的人。村子要发展,肯定要留得住人,但如果没有产业带动,美丽乡村做得再漂亮,人也回不来。我在想,通过创业带动与农村精准扶贫相结合,做一些尝试。”陈清说。

今年初,他以每亩每年160元的价格,流转了村里及周边的700多亩抛荒土地,免费提供给创业者作为项目用地。4月,他又投资了30多万元,建设众创空间的两层小楼。按照规划,众创空间先落地项目,再整合创业培训,服务对象是返乡的创业者、大学生、农村村主干和基层的党员。

借“绿”创业反哺乡村

“鸡引进来十多天的时候,我就在地里找到鸡蛋了,当时真是激动!”21岁的陈家乐是占西村人,原本在泉州念大学。今年7月,带着创业梦想,也为了给家庭分担负担,他办了休学手续,回乡加入了众创空间。

在项目库里,他选择了较易上手的虫草土鸡,共养了600只,由陈清提供成品鸡苗,鸡蛋和鸡由众创空间统一收购后销售,收购时抵扣鸡苗成本。他的土鸡在竹林里散养,以黄粉虫、野草和五谷杂粮配比饲养,这样的养殖方式,生产的鸡蛋更适合儿童、孕妇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食用。

“现在,这600只鸡,一天产30多斤的鸡蛋。”陈家乐说,他每天早上都六点多起床,喂鸡、捡鸡蛋、做卫生,也有足够的时间照顾爷爷奶奶了。目前,一只鸡成本35元,收购价70元,这600只鸡就可赚两万多元,鸡蛋则以60元30枚收购走。最近,他还注册了福安市家家乐生态农业公司,准备给自己的鸡和鸡蛋打品牌。

众创空间里的农业项目,个个都大不同。

村民王锦荣,独创树上养蜂。比起在平地上养蜂,架在树上养出的蜂蜜虫害少、更卫生、纯度高。他原本由于患病,不能高强度劳动,曾是个贫困户。目前他在占西坑养了100多个蜂箱,还带动村里2个贫困户跟着他养蜂。他的蜂蜜,一斤可以卖到200元。客人想买,还得提前预订。

村里200亩的稻鸭生态米,则是村中农户在种养。村里成立了占西坑生态水稻合作社,加入到众创空间。原本一亩水稻收入1000多元,现在可收入2000多元,加上养鸭子的收入,每亩可增收3000多元。

返乡农民工王立钱种植了100多亩原生态朝天椒。不过他的营销模式可不是只卖辣椒,他以传统技艺制作辣椒油,通过青创商城,吸引会员跋山涉水来体验式制作,还限量供应,在打好品牌的同时,解决销售问题;22岁的郑金凤从成都回来,针对空白市场,在村里养起了白鹭鸭;此外,村里还散养了鸽子800多对,种植了黄金地瓜150亩。占西坑原本荒芜的田地、山林,现在一片生机勃勃。

“对创业者入驻,我们有一定的选择标准,先要进行培训和调查,由包括行业专家、会计师、市场专家、风险控制专家的5名以上创业导师评审,通过才能入驻。”陈清介绍,针对返乡青年无农业技能,众创空间定期进行创业培训,导师保姆式陪伴。

销售难,是农村创业最大的瓶颈,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扛”起了这一风险。入驻后,创业者与众创空间签订协议,众创空间提供种苗,并承诺以保护价收购成品,种苗款在收购成品时抵扣。而在销售上,众创空间有众多渠道。由福安市青创协会建立的青创商城平台,每月线上销售额有500多万元;在线下,协会在福州、福安、厦门拥有实体店13家,代理商达600多个。

这些从城里来的年轻创业者,留得住吗?“现在,村里也热闹起来了。我们众创空间里有十来个年轻人,大家一起聊天喝茶,不会无聊。”陈家乐说。

陈清介绍,他找来一辆报废汽车,再购置些投影仪、音箱,准备开设一个汽车KTV,也可以当汽车电影院,对全村开放。

基础设施问题盼解决

“我们得让这十个项目尽快发展起来、赚到钱。因为许多村民,我们跟他讲养鸡赚钱、稻鸭共养赚钱,他们不一定跟进。但我们成功培育几户出来,就有带动作用。”陈清说,他还想带动整村创业,让村子有支柱产业,让外出的乡亲回来发展,“如果一个月能赚三四千元,村里人就不会愿意背井离乡。回来了,村情村貌就改变了”。

目前,这个乡村里的众创空间渐渐得到了各界关注和帮助。福安市人社部门为众创空间在职业技能培训上,提供每个指标350元的补贴;林业部门则帮助农产品包装和推广。此外,省内高校也前来调研、观察,提供培训支持及相关建议。

但是,基础设施问题,始终困扰着创业团队。

村里不通网络,为农产品线上营销带来困难。“我们的营销团队只好放在福安县城,信息上会有时间差,对库存情况了解不及时。而且,在这里创业的年轻人,需要网络娱乐生活。”陈清说,他曾到相关单位咨询网络专线,但拉网线进村需要花费一二十万元,而且用户要达到30户,长期用户要有15户。这在村里,现在很难达到要求。

按照近期规划,这些农业项目发展一定阶段,将与乡村旅游结合。但进村道路却影响着这一发展方向。目前,进村只有一条3公里的泥土机耕路,一到雨天,车就进不来,一年维护费用在3万元左右。“接下去要把客户、游客引进来体验参观,而且我们的合作平台上已经有很多粉丝表达了来参观的意愿,但考虑到交通问题,我们不敢让他们来。”陈清说,他还希望众创空间里的创业者,能像一些大学生创业园一样,能获得一些生活补助。

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郭雅明 文/图

[责任编辑:黄如萍]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