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丰泽试点设立近千个便民摊位 让流动摊点安“家”

2017-03-23 09:19:22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泉州网3月23日讯 (记者 王金植 文/图)当下,泉州正在全力以赴打赢“创卫复审攻坚战”。作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中的一项内容,流动摊点的规范经营一直是个难题。去年,泉州启动“便民摊点”设置,在鲤城、丰泽试点设置近千个摊位,期盼有效解决管摆矛盾,逐步实现对占道经营的规范管理。

事实上,早在2007年,泉州便尝试实行流动摊点集中经营,在中心市区集中规划10多处“便民摊点”,但不到两年,多数已消失。当年的便民举措为何中断?如今再次启动,怎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连日来,记者探访了市区的多个“便民摊点”,试图找出其背后的原因,希望借助各方的看法和建议,推动“便民摊点”更加便民、利民,走得更远。

津坂路尝试用集装箱设置“便民摊点”

走访 便民摊点的“冷热”

津坂路的尝试

市区津坂路目前正在设置“便民摊点”,还未启用。21日上午10时许,记者在现场看到,“便民摊点”是橘色的“铁房子”,由集装箱改造而成。每个“铁房子”上面都有编号,总共有14个,宽度从1.6米到2米不等。

丰泽街道东涂社区工作人员王女士称,津坂路此前占道经营严重,不仅交通拥堵,卫生也跟不上。为此,社区想出了建立“便民摊点”的办法。定做“便民摊点”时,他们充分考虑了不同摊位的特点,设置不同的面积,比如卖菜摊位大点,卖干货摊位小点。同时,在保障居民通行的前提下,对不同大小的“铁房子”进行组合,形成成排的便民摊位。

南门车桥头的“便民摊点”经营有序

车桥头的火热

早在2007年,南门车桥头就设置了“便民摊点”,因人气旺、管理好,一直持续至今。

21日下午2时30分,记者在现场看到,“便民摊点”沿着内沟河而设,有100多个,每个都有人经营,使用率非常高。统一样式的活动遮阳棚,统一编号,统一垃圾容器,摊点的经营者在规定的范围内经营,没有占道经营,环境卫生不错。虽然道路比较狭窄,但交通还是通畅的。

“这些便民摊点运行情况良好,供不应求。”鲤城区临江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说,现在还有一些流动小贩主动要求进入“便民摊点”。

“有人管理,环境好了许多,不会像有些地方乱糟糟的,客人也比较愿意来。”在车桥头卖菜的陈女士说,车桥头地段比较好,附近有多个居民小区,客人比较多,生意好。

有场无市的窘境

21日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鲤城江滨公园,这里曾设置了五六十个“便民摊点”。如今,偌大的摊点空空荡荡的。

在公园“便民摊点”摆摊的吴先生说,这里位置很偏,客流量少,很多摊贩在里面根本就赚不到钱,“便民摊点”名存实亡。

同样于2007年规划设置、位于涂门街关帝庙西后侧的30个“便民摊点”,如今也面临同样的困境,现场摊贩屈指可数。

有市无场的尴尬

“如果能保证客源,能赚到钱,我肯定去。”在星湖路与城北路交叉路口摆摊的任先生宁可在马路边摆摊,也不愿入驻不远处的“便民摊点”。

任先生所说的“便民摊点”,就是鲤城区日前在西湖社区星湖路中段设置的,这60个摊点至今仍空荡荡的。而在距离“便民摊点”不足500米远的地方,却是早已成型的马路市场,有的摊贩在这里已经营多年。

“这个比较尴尬。”鲤城区行政执法局开元分队有关人士说,这个马路市场影响了交通与市容市貌,但是周围没有条件设置“便民摊点”。不远处刚好有一块空地适合设置,但是摊贩不愿意进去。

一名在附近摆摊的商贩说,进入“便民摊点”要交摊位费,而且摊点周边店面多,分流了客流,入驻摊点就划不来。

浦西路曾设立“便民摊点”,后因附近居民反对取消了。

有市有场也无奈

20日下午4时10分许,记者来到市区浦西路。几年前,这段路两侧经常摆满各种各样的摊点,人车混杂。如今,摆摊设点的乱象不见了,整条人行道整洁有序,道路的环境也不错。

记者了解到,2009年,这里曾设置“便民摊点”,后来被取消了。

“取消也很无奈。”丰泽区行政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路段有市场需求,也有地方设置“便民摊点”,摊贩也愿意来,但是居民认为摊点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最后只好取消。之后,占道经营还是比较多,经过不断整治和引导,如今基本没有了。

醒目的“便民摊点”标志有助于规范化管理

举措 近千摊位再试点

摊位统一经营时间

去年9月,市城管办起草了《泉州市中心城区便民服务点设置管理细则》,以“有序设摊、规范设摊、便民设摊”为要求,在鲤城区、丰泽区开展便民服务点管理试点;在次干道、背街小巷、居住小区周边等区域设置临时市场,由街道统一管理、社区配合,引导零散、无序的流动摊点入市经营;严格准入和退出,加强便民服务点的行业自治,有效解决管摆矛盾,逐步实现对占道经营的规范管理。

“便民摊点”按照“统一规划定位、统一经营设施、统一摊点设置、统一经营时间、统一垃圾存放”进行设置,防止出现杂乱无序及安全隐患问题,严禁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此次试点是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和泉州之前设置的办法做出的,存活率会比较高。”市城管办有关负责人说,试点将归纳建设经验,取长补短,使“便民摊点”真正便民、利民。

大部分已投入使用

“目前试点的‘便民摊点’已基本投入使用,效果还不错。”鲤城区行政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鲤城区新设立的“便民摊点”有11处,分布在西湖社区星湖路中段,60个摊位;小菜巷八卦沟旁,21个摊位;东菜市场东大门南侧,18个摊位;西郊新村,10个摊位;聚宝街70号至沟后1号(南门车桥头),100个摊位;兴贤路,450个摊位;繁荣路,50个摊位;元福南路,53个摊位;元祥街,26个摊位;五星社区,24个摊位;新塘社区,73个摊位。

丰泽区行政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说,丰泽区的“便民摊点”有2处,拟设置在云谷菜市场内沟河边上,100个摊位;泰和大酒店旁,30个摊位。而津坂路的摊点是社区设置的,他们计划按“便民摊点”的标准对之进行规范,然后纳入“便民摊点”。

剖因 “引摊入场”的困境

客流量和管理费影响入驻率

“摊贩就是为了赚点钱,没有客流量,就没有人愿意去了。”在东美菜市场附近摆摊的黄女士告诉记者,一些“便民摊点”的位置比较偏,客流量少;另外一些周边的商圈比较完善,顾客基本不用去“便民摊点”买东西,这样的“便民摊点”当然会遇冷。

此外,记者了解到,“便民摊点”一般会收一些管理费用,有的摊贩考虑到成本的支出,不愿进场摆摊。

一地难求造成场所选择不易

对于流动摊贩来说,他们要求集中经营的场所有大量人流,能形成市场,而这恰恰是泉州中心市区难以达成的。

采访中,记者就理想的集中经营场所在哪里这个问题,询问了不少流动摊贩,他们推荐最多的是泉秀街、温陵路、客运中心站附近等人流集中的场所。

对此,鲤城区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就泉州老城区而言,受地理条件限制,很难再规划出一个符合市场需求的“便民摊点”。而如果租赁场所,高昂的租金势必要分摊到每个摊点上,这又会造成经营成本增加,摊贩无法接受。

云谷菜市场内沟河边上拟设置“便民摊点”,以改变占道经营的乱象。

配套和管理不完善影响成效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在几年前规划的“便民摊点”中,也有和浦西路一样,因为摊点带来的噪声、交通、卫生等问题影响到附近居民,最终无奈被取消或转移的。

丰泽区后坂菜市场外设置的“便民摊点”,因为周边场地、道路等配套设施有限,导致人流聚集阻塞交通,周围居民反应强烈,最终摊点被分流。

管理不到位也是一些“便民摊点”失效的原因之一。有的摊贩反映,一些“便民摊点”设置后缺乏监管,超位经营时有发生,久而久之占道经营重现,摊点就失去了功能。

建议 综合考量各方需求

合理设置 统一形式

长期在基层执法的城管人员吴先生表示,摊点的设置应综合考虑市容市貌、居民需要、道路状况等各种因素,科学制定标准,根据总量控制、选点适当、布局合理、方便群众、有序规范的管理思路,做到整治与疏导相结合,稳定与发展相同步。

此外,还可以在形式外观上尽量统一标准,让市民一看就知道是正规的“便民摊点”。

规范管理 逐步培育

“‘便民摊点’正在试点,还需要一段时间慢慢培育和规范。”市城管办有关负责人说,对各个“便民摊点”的管理应该视情况而定。比如人流量较少的摊位,可以考虑降低收费标准来吸引摊贩入驻。如果划定的摊点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应该考虑调整位置。

他建议,应组织人员对辖区各类“便民摊点”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摸底造册;对审核批准的摊点统一划线定位;加大对流动摊点的整治力度,把散乱摊点集中到指定区域经营;给予有困难的摊主减免费用等优惠政策等。

引入管理方 市场化运作

“由政府包揽推向市场管理,鼓励和引导社区、物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规范建设和管理工作。”市民蔡先生建议,“便民摊点”的选址可以由政府单位负责,严格按照摊点样式风格和规范标准进行建设,然后交给市场,让有资质的企业运营。也可以考虑让经营者自治管理,由经营者自行选出代表负责摊点的日常管理。而政府部门则建立相应的进退机制,对经营者自治进行管理。

他表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市场的事由市场做,有利于长效运作,使“便民摊点”真正发挥便民、利民、惠民的作用。

出台规定 依法管理

泉州市机关幼儿园工会副主席、市政协委员傅晖文在今年市两会上提交了《关于流动摊贩便民摊点合法化的建议》。

她建议,泉州应尽快出台便民摊点设置办法或条例等相关规定,使便民摊点设置合法化;细化规定,对便民摊点分门别类进行设置;采取措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化解流动摊贩与城管之间的矛盾,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他山之石

上海:市区部分路段经市民同意,可设置部分便民类摊点。想在马路设摊的摊主必须在上海居住至少半年以上,同时要向所在街道申请临时许可证,有关部门将征询街道居民的意见。对于影响交通、算命占卦和夜排档等无证摊担则将坚决取缔。

重庆:各区规划马路摊区,主要用于出售一些日常小商品,解决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摊贩在街道登记后,部门将统一制定和颁发占道经营证。

浙江建德:把城市闲置地段设立为果农的临时销售摊点,制作了分布图,并将“地图”分发给城区附近的农民。果农们进城摆摊人手一份,放心叫卖,方便了市民购买水果。

美国华盛顿:路边摊的数量和地点都是经过科学规划的,既不能影响当地交通和周围民众的生活,也要考虑到有足够的往来客流量。管理费不高,但商贩必须确保卫生。

法国巴黎:要想在早市上拥有固定摊位,必须向早市所在政府部门申请专门执照。而无照摊贩只要不影响交通,警察就以教育为主。要是他们整体上造成扰民、阻塞交通,有关部门会修改摆摊地点和时间等。(金植 辑)

[责任编辑:陈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