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首方言歌谣!莆田七旬老人为解乡愁记乡音

2017-11-14 14:51:06 来源: 海峡都市报

0浏览 评论0

莆仙方言歌谣多姿多彩,又源远流长,它不仅是记忆乡愁的方式,也是一种地方文化的根。但随着普通话的流行,不少方言已经渐渐消失。在莆田,仍有一些人一直致力于莆仙方言歌谣的收集,帮助孩子们记住乡音,记住乡愁。昨日上午,记者采访了莆田七旬老人陈文凤,了解他收集莆仙方言歌谣的背后故事。

方言歌谣故事多 常和小伙伴互相“切磋”

昨日上午,海都记者来到陈文凤家中,初见陈文凤时,他衣着简朴,一脸微笑,非常的平易近人。

陈文凤告诉记者,他今年69 岁,从小便对方言歌谣产生浓厚的兴趣。陈文凤回忆说,在他小时候,常常和村里的小伙伴在院子里面一起玩耍,其中最为热闹的就是一起吟唱童谣,那时村里的小伙伴每天傍晚聚在一起,互相“切磋”方言童谣,总要比一下谁说得多,要是哪个小朋友刚学会一首新童谣或民谣,总可以在其他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

▲陈文凤是海都报的忠实粉丝

“ 天乌乌,物落雨,海龙王,物讨补。龟吹笙,鳖拍鼓,毛蟹牵马走横步。蛇拍锣,鳗放炮,水鸡扛桥目凸凸…… 鱼举刀,虾举斧,鱼兵虾将来保护。”这首方言歌谣,讲述的是“海龙王娶亲”的故事,以各种动物敲锣打鼓,描绘出了一幅极其生动的民俗风情图,非常有趣。

陈文凤说,每一首方言歌谣里都有独特的故事,这也使得他从小就爱上了方言歌谣,也因为喜爱,他学会了不少童谣和民谣,这为他之后的收集工作打下了基础。

在外工作20 年 唱方言歌谣解乡愁

“离开家乡久了,总会想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大概是觉得方言歌谣最能解愁,所以在外工作的20年,我就一直坚持唱方言歌谣,以解思乡之情。”陈文凤告诉记者,在1969 年时,他来到了连城,由于离开家乡久了,他渐渐地对家乡和亲人产生了思念之情。为了缓解自己的思乡情,他便开始找寻和家乡有关的痕迹,那就是唱方言歌谣。

▲收集方言歌谣,陈文凤要查阅大量资料

他这一唱,引起了许多在一起工作生活的老乡的共鸣,于是,他们便时常相约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吟唱。这也使得他收集了不少来自莆田不同地区的歌谣。后来,他被调到了龙岩运输公司工作,他同样和公司的老乡一起,交流“切磋”方言歌谣。

这习惯一坚持便是20年,“ 很多歌谣只要开个头,我便能马上唱出来,这都得益于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习惯。”陈文凤说道。

希望有更多孩子学习方言歌谣

“ 莆田方言歌谣的唱法,不能直接用普通话翻译,一旦翻译就失去了原来歌谣的味道。”陈文凤告诉记者,莆田方言歌谣不同于其他歌谣,比如歌谣里的字体发音,需在普通话里找到一个与其意思相近的字代替,若找不到可代替的字,就用普通话直接翻译,但需在后面注音,表示读法。

▲除了查资料,陈文凤还做大量笔记

“ 没有乡音,何来乡愁。现在小孩子在课堂上基本学的是普通话,已经很少去讲莆田方言,甚至听不懂莆田方言,这让我产生了担忧。”陈文凤告诉记者,他曾经和邻居家的孩子有过多次交流,但孩子都只讲普通话,表示对莆田方言听不懂,这让他非常吃惊。

陈文凤说,他收集莆田方言歌谣的目的,不仅仅是因为它充满故事性,更是因为它可以帮助市民记住乡音,记住乡愁。目前他已经收集了来自莆田不同地区的140首莆田方言歌谣,他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孩子一起去接触,一起学方言歌谣。

[责任编辑:黄如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