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公安局与救助站联动 半年来帮155人找到亲人

2018-02-09 08:10:00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运用高科技,泉州市公安局与救助站等部门合作,半年来已帮助155人找到亲人——

联动寻亲 让爱回家

"如果找不到你,这辈子我都不能安生。”尽管帮助过很多人找回亲人,但在最近一次失散9年多的亲人重逢时,现场的这句话依然把泉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民警谢燕玲感动到“泪奔”。

在谢燕玲和同事们的帮助下,2月2日,在春节来临之前,安徽的李仁庭与失踪9年的妻子傅玉敏在石狮市救助站终于团圆了。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节日,不管漂泊多远,千千万万国人都要朝着家的方向进发。眼下离春节只剩不到10天时间,但仍有一些人与家人离散,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是谁?”“我的家在哪里?”他们在各地救助站接受救助,却迟迟说不清或者说不出自己名字、家乡和亲人信息的。

他们可能遗忘了世界,可是世界却不曾抛弃他们。 (记者 廖培煌 苏勇 通讯员 李肇兴 文/图)

去年8月开始,在传统寻亲技术的基础上,泉州市公安局创新做法,结合智能感知大数据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大数据警务平台等高科技手段,建立大寻亲平台、常态化身份甄别、与社会力量联动等机制,摸索出新模式,全方位立体寻亲,帮助更多受助人员走上回家之路,实现团圆之梦。

亲人重逢感谢民警

亲人重逢感谢民警

朱才良见到失散多年的母亲,扑通跪倒在地。

朱才良见到失散多年的母亲,扑通跪倒在地。

民警安慰与家人走失的孩子

民警安慰与家人走失的孩子

谢燕玲和同事比对失散人员信息

谢燕玲和同事比对失散人员信息

民警帮助迷路的老人找到家人

民警帮助迷路的老人找到家人

故 事

漫漫寻亲路 今朝梦得圆

去年年底至今,不少团聚的故事在泉州发生着。泉州市指挥情报中心的民警、各地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和记者,见证了其中一些重聚的感人场景。

夫妻失散九年团圆 今年春节最开心

1月31日,谢燕玲和同事将从石狮市救助站收集来的收助人员信息,与此前汇总的各地报警寻人信息,进行比对。在海量的信息中,“两名”妇女的照片映入眼帘。两张照片上的人看起来相貌差异不小,但借助“人脸识别”系统比对,两人实为同一人。

听闻失踪9年之久的妻子傅玉敏找到了,安徽凤阳人李仁庭在电话里放声大哭。早年,李仁庭家很穷,妻子不顾劝阻,坚持嫁给了他,生下了一双儿女。几年后,一家人来到厦门打工。2005年的一天下班路上,妻子遭遇车祸,治疗后却神志不清。他只好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妻子和儿女。2009年,妻子从厦门走失。几年来,他贴了几万份寻人启事,仍没有收获。担心妻子突然回来找不到家人,他一直守在当初的租房里,逢年过节也不敢离开。

得知妻子的消息后,2月1日,他连夜赶到了石狮市救助站,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妻子。“当年她嫁给我像是飞蛾扑火,这辈子不管她变成什么模样,我都会不离不弃,照顾好她;如果不是你们帮我找到她,我这辈子都会内疚不安的。”他说,今年春节对他们一家子来说是最开心的。回到厦门后,他给谢燕玲打电话,一分钟的电话里说了五十多秒的感谢。

找到失散多年母亲 儿子当场哭倒在地

23岁的四川内江人朱才良没有想到,5年的分离还能有团圆的一天。风尘仆仆从浙江赶到泉州市救助站时,他扑通一下跪倒在母亲李召琴的身前。李召琴扶起眼前的儿子,两人相拥痛哭。

李召琴患有智力障碍,5年前在浙江台州失踪。家人多年寻找,四处张贴寻人启事,足迹遍布台州大街小巷,还远到南安水头寻找,但一直没有消息。

无数次梦中看到母亲,朱才良流着泪醒来。寻母的道路,年少的他品尝过太多艰辛。

一切那么艰难,一切又这样的顺利。今年1月22日深夜,李召琴在路人指引下进入泉州市救助站求助,救助站随即将消息发至泉州公安寻亲微信群平台。很快,泉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比对,找到了她的家人。接到救助站蓝站长的电话时,正在上班的朱才良哭倒在地。

1月24日,母子相见,一夜无眠。在救助站的宿舍里,朱才良为母亲细细梳洗头发,这也是他这辈子第一次为母亲洗头。

车祸后失去记忆 两年后与亲人重逢

2年多前,在鲤城常泰出了车祸后,贵州人何国桶从此记不起自己的身世。泉州市救助站只好先将他安置到养老机构。自此,他与家人天各一方。

后来,寻亲技术进步了,救助站采集了何国桶的信息,泉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运用科技手段,确定了他的身份。

上月10日,何小弟早早来到泉州市救助站,与叔叔何国桶相认。“多亏了你们,我们亲人才有团聚的一天。”何国桶激动万分,依在侄女身边。

“他失踪那天是2015年9月30日。”何小弟清楚地记得,当时天下着大雨,住在隔壁的叔叔早上6点就不见了,而平时他一般七八点才去上班,这让她有些忧虑。当天下午,老板打来电话告诉她,何国桶一天不见人影。她赶紧通知丈夫,发动亲朋老乡四处寻找,同时向警方报案。

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她和老公都没心思上班,走遍泉州及周边地区的大街小巷,到处寻找未果。“如果找不到(叔叔),对天上的爷爷奶奶也交代不过去,所幸有了民警和救助站的热心帮忙。”

泉州男童流落江苏 民警1小时帮助寻亲

为走散到江苏的永春男孩寻找到家人,是泉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跨地区接力寻亲的一个成功案例。

2017年9月2日,江苏南通海门救助站收助了一个迷路男孩。被收助前,男孩在海门一个超市附近游荡。男孩自称姓林,8岁,来自福建泉州。11月23日,泉州市公安局110情报指挥中心民警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分析比对,1个小时内就帮助男孩找到了永春的家人。

林先生接到消息后,当即赶到江苏海门,将儿子接回。“我儿子已经失踪两个多月了,找得快发疯了。”男孩的父亲林先生激动万分。

数 据

汇总190条走失信息 帮助155人找到亲人

每年,全国各地都有不少人因各种原因走失,与家人离散。

泉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民警介绍,2017年全年,泉州110共接报人员走失类警情2000多起,其中家属报警求助的1500起,民警在出警和巡逻工作中发现的有100多起。

泉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民警介绍,走失人员大多为未成年人、老年人、精神疾病人员、智力障碍人士。有的人员走失类警情不一定真有人员走失、失踪,不少是因为家庭纠纷一时间找不到人的,像家庭成员吵架,其中一方负气离家出走。

据介绍,警方人脸识别等系统相继建成投用后,去年8月6日至今年1月31日,泉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通过各单位汇总提供来的190条走失信息,在国内一些新媒体上发布137条走失信息(未发布的包括:已经找到、家属不同意发布、不符合发布要求)。

这些走失信息中,确定找到的有155人,这其中大部分为泉州市公安局、泉州市救助站比对找到,其中一部分通过新媒体发布寻找到,还有一部分则是自行回家或家属找到。

值得一提的是,在与新媒体平台合作的全国62个公安局中,泉州市公安局的寻人工作成效排在第三名。

泉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民警谢燕玲介绍,截至目前,他们已将全市各救助站长期滞留的人员信息全部采集回来,一共133人,查找确认找到家人的24人。今后,将为这些人员建立信息库,方便以后的查找。

举 措

高科技助力身份甄别 联动机制畅通回家路

“只要有一点希望,我们都会尽百分百的努力。”谢燕玲这几天在加班整理对比泉州市9个救助站130多名滞留人员的信息。泉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希望通过结合“人脸识别”系统、大数据及信息收集等手段,在春节前为走失人员尽可能找到家人。

“像贴寻人启事等传统的寻亲方式,有它的局限性,寻亲信息传播局限于本地区,寻亲公告发布时间有限。”泉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拓宽110便民利民新渠道,指挥情报中心立足接报人员走失类报警求助多、查找困难的实际,探索开展互联网+警媒寻人新模式,取得显著的效果。

一、发布寻亲“大公告”,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协助。

一方面与新媒体合作,由警方在平台上发布寻人信息,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协助警方共同寻找走失人员,实现信息共享最大化。同时,在微信、微博等平台,通过定向推送、互动转发等手段快速传播,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大的信息传播量。

去年8月8日,南安水头70多岁的老人李某,独自搭公交车到泉州市区看望儿子,途中迷路走失。接到家属求助后,指挥情报中心立即将这条消息发送到新媒体平台上。当晚,有热心网民发现了走失的老人并立即报警。民警介绍,在走失者失踪地点附近弹窗寻人消息,借助数量庞大的用户,提升可能目击者帮助寻人的几率。这种精准地域弹窗对短期内走失的老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移动能力较差的人群,有较高的寻人成功率。

二、建立寻亲大平台,整合资源,畅通信息渠道。

泉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牵头组建泉州公安寻人联络组,成员单位包括指挥情报中心、刑侦、网安、户政、交警、科通、各派出所等部门,以及各地救助站。在此基础上,建立微信群,将各单位联络员纳入,及时共享交流寻亲消息。“目前共有270多名联络员加入这个微信群。”

“走失寻人,也有关键的‘第一时间’。”该负责人举例说,像有的失智老人走失,离家也不远,家人报警。老人被热心人发现了也报警,但所属区域不同,发出协查通报需要一定时间。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有可能走到更远的地方,甚至出意外。而这样的平台,把这种“界限”打破,把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出去。

去年11月3日晚上11点,鲤城公安分局海滨派出所发现一名失智老人走失,找不到家属。海滨派出所将信息发布到微信群后,成员单位密切合作,最终晋江西滨派出所确认老人为该辖区走失的,此前家属已经报警找了很久。

三、运用“人脸识别”等高科技系统,为寻人寻亲加上科技的力量。

结合智能感知大数据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大数据警务平台,进行立体搜索。2017年9月27日,一名七八十岁的老阿婆在鲤城区金洲街迷路,因沟通困难,派出所民警无法获知老人具体身份信息,找不到其家人。指挥情报中心运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比对,仅3分钟就查出老人的身份。

针对不少走失人员是精神疾病患者、智力障碍者,指挥情报中心收集各地的老人及精神疾病、智力障碍者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建档配卡,卡片包含人员及其家属基本信息。截至目前,指挥情报中心已经从泉州各救助站、社会福利中心,采集回130多名收助失散人员的信息。

四、对于一些被拐人员,DNA采血是最重要的寻亲技术手段。

泉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介绍,2000年起,我市公安机关对入户人员有疑义的、寻人的父母,进行采血入库。从2009年打拐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泉州市公安局一年要采集1万多例血样,9年来共采集近10万例,基本上做到“应采尽采”。采集到的DNA,收录汇总进入公安部的DNA库,在海量的DNA中比对。近年来,泉州市公安机关每年采集的DNA都能比对到几十人,这些人员也大多实现了认亲。

提 醒

从“源头”重视 防止走丢事件

泉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民警及泉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结合实践中摸索的经验,为防走失支招提醒。

对于易走失人群,家人除了要加强日常看护外,还可以为他们佩戴手机、定位手表,里面存放家人电话号码。对于一些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设定方位“电子围栏”,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可向家人发出提示警告音。也可以在易走失成员的衣服里,放置身份卡片或者为其佩戴防走失黄手环,并将其姓名、年龄、口音、居住地点以及亲属的联系电话等信息写进去,还可以将标有身份信息的布片缝在外套上。

增加辨识度,多备一些色彩鲜艳的衣服或者饰品,提高在人群中的显著性。每隔一段时间拍摄其近期生活照片和视频,大头照和全身照都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走失的前几个小时,是最关键的寻找期。”据介绍,节假日是孩子走失的高发期,特别是在车站、商场、公园等人流量大的场所。与家人走失的孩子大多数处于2-1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活泼、爱玩、好奇心强,家长稍有疏忽,孩子就不见了。如果单独带孩子出门,尽可能不要让孩子脱离视线,在人多的地方要拉着手或者干脆抱着。平时教育孩子背熟父母和家里电话,也可以与孩子商定一个基本原则,万一走失了,不要到处乱找,可以在原地等待。

民警同时提醒,2017年,福建省公安厅应用千万级人像比对技术,搭建“牵挂你”防走失平台,在“福建治安便民”微信公众号启用。群众可通过此平台,登记备案易走失人员信息。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

泉州市公安局关于对泉港区公安执法相关人员问责处

2018年11月18日,《财新周刊》记者周辰同志发文反映其11月11日在泉港采访遭遇警察进入酒店房间检查...更多

2018-11-20 19:19:35

泉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党委:以党建为引领 筑牢忠

领好头,争当路面街头的流动党旗。要强化政治引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全体党员民警切实...更多

2018-07-02 08:48:16

泉州市公安局机关生活垃圾分类7月份实施

昨日上午,泉州市公安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动员部署会在市公安局大楼一楼会议室召开,市公安局局直属单...更多

2018-06-09 10:45:35

泉州市公安局:举报黑恶势力 最高奖2万元

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把持基层政权、横行乡里或利用家族、宗族势力欺压残害百姓、称霸一方的“村霸...更多

2018-03-07 09:16:33

泉州市公安局:各级公安机关要成立见义勇为办公室

凡经公安机关确认的见义勇为行为,应当根据其事迹情况,积极向各级人民政府、见义勇为工作机构、相...更多

2017-09-14 09: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