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陈式海:"一带一路"应进一步打好人文基础 注重细节

2018-03-14 09:29:37 来源: 福建侨联网

0浏览 评论0

全国政协委员陈式海。图片来源于人民网

全国政协委员陈式海。图片来源于人民网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侨联主席陈式海认为,“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基础设施和产业的硬件,也需要人文的软件,就是人文条件。为此需要夯实三项人文基础:

一是语言基础。语言不相通,则中国与沿路各国的沟通交流无从谈起。应大力支持海外华裔新生代学好中国汉字和中国文化,并为其它国家人士学习汉语提供支持、创造条件。海外汉语推广要加大投入。同时应鼓励我国青年学生学习外国语言,特别是小语种。

二是思想基础。“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要深入人心,形成共识,才能获得各方理解支持,获得永久动力。一个重要方面,应发挥智库在促进相互了解、帮助分析判断中的重要作用。目前研究机构,高校和群团组织成立不少智库,可以与各国智库对接,形成协作机制,共同探讨共商共建共享的模式和内涵,从而使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发展的梦想相连互通。

三是感情基础。华侨华人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天然的桥梁纽带。改革开放初期,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提供了第一桶金。新时代华侨华人的舞台已遍及“一带一路”的各国各地区,扎根驻在国,语言相通,感情相融,经营有方,参与公益事业,其作为和贡献日益凸显。应该充分利用这项优势,通过华侨华人大力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人文交流,从而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人民心灵相通创造条件。

2013年习主席倡导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响应和参与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越来越多,国内各省和港澳特区积极参与。虽然大家有着共同的理念,共同的出发点,但各国情况不同、各地条件不同,不可能采用一种方案,采取同样的速庋,达到同样的效果。对此,应有区别方案,注重细节安排。

一、国别不同。各国制度、文化、发展进程不同,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一带一路”的合作,可以采取一国一方案,一国一对接。

二、需求不同。“一带一路”的合作,应该是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的需求,以需求为基础,互利互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的国家愿意了解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加以借鉴。不同国家对一产、二产、三产需求不一样,可以分门别类进行对接。发展中国家需要的工业化和制造业,以及信息化,我国有一定基础,也可以细化安排,搞好对接。

三、分工不同。国内各省各有特点,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建设核心区。港澳有着联系广泛、渠道畅通、金融业发达、法律完善的优势,是“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同时应欢迎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希望两岸携手,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希望闽台合作先行一步,共同开辟广阔前景。

总之,在“一带一路”伟大事业中,应做到丝路手拉手,两岸一家亲,港澳走前头,侨界心连心。

[责任编辑:黄如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