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上半年“项目攻坚2018”活动32名先进典型个人巡礼之七

2018-09-20 09:59:15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林春婷

0浏览 评论0

项目攻坚 涌现榜样

主动出击 一线招商

人物名片:市商务局副局长郑金福

“我今年开始具体负责市商务局驻外区域招商工作,从3月份组建招商工作小组、指派专人驻沪招商,在短短的3个多月内已经对接26个项目,其中有2个项目已经注册落地。”谈起今年扛起的“新担子”,市商务局副局长郑金福深感责任重大。

“我认为招商工作是一个团队的作战,仅靠2名驻外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一个招商工作小组协调作战。”根据工作安排,郑金福牵头组建了市商务局招商工作团队,从外资科、开发区科、台港澳科和下属事业单位指定8名干部组成招商工作小组,同时从小组中选派2名干部进驻上海,开展驻外区域招商。

为建立运行有效的工作机制,市商务局组织建立了市直部门会商机制、市县两级项目对接联络机制、招商小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等。为了论证比亚迪云轨项目,招商小组召集市发改、规划、交通、财政、科技等部门一起研究;为了对接洽谈“红外热成像”研发团队带项目,招商小组邀请市人才办、市科技局一起参与洽谈。同时,每周定期召开招商项目分析会,及时研究在手项目线索的跟踪、对接、服务情况,实现信息互通、上下左右联动。

“招商工作需要主动出击捕捉项目信息。”郑金福表示,从3月份以来,招商小组重点面向长三角地区及周边地区,广开渠道,捕捉信息,主动出击;对获得的线索信息,及时前往考察、洽谈,努力推动县(市、区)对接;抓住每一条线索信息,使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并推动落地。 (记者 游怡冰)

潜心投入招商 一有任务随时出发

人物名片: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产业协调科科长陈传芳

“3月15日那天,我到泉州晋江国际机场迎接天山集团投资发展公司区域总经理鲍海涛一行,他们乘坐的航班计划20时40分到达泉州,结果延误至16日凌晨2时15分到达。在机场等候客人5个多钟头接到客人后,我送他们到酒店休息;第二天又陪同客人到台商区、洛江区和市文旅集团考察洽谈合作项目,原计划3天的考察任务只用1天完成。我们以高效率和好效果感动项目投资方一行,目前项目投资泉州的意向已经明确。”

……

谈起协调服务项目建设的“小故事”,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产业协调科科长陈传芳打开了话匣子。

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组织龙头企业和重点产业招商活动,他从来都是不分节假日、不辞辛苦,一有任务随时出发。”市经信委的同事这样评价陈传芳。今年以来,陈传芳30多次带领项目投资方赴晋江、南安、开发区、台商区安溪、惠安、泉港等地调研,开展投资考察活动,努力推进项目落地,提高产业项目的招商对接成效。

不仅如此,陈传芳精心组织产业链招商活动,强化驻珠三角区域招商工作,组织县(市、区)结合县域经济实际情况,认真对照17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确定的招商方向和招商重点,梳理重点产业链薄弱环节或缺失环节,开展精准招商,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项目支撑和动能储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记者 游怡冰)

保姆式服务 打造审批“泉州速度”

人物名片: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业务管理科科长周卫军

如何做好服务重点项目落地的贴心保姆?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业务管理科科长周卫军的脑海中。

在今年“大干40天、比拼开门红”活动中,周卫军专门负责对接重点项目审批过程中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针对当前项目审批中存在的影响审批时效的突出问题,分别牵头市效能办、市重点办、市直审批部门及市管新开工重点项目业主单位,召开多场项目协调会。在对2017年市级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中,他发现一些重点项目的时间节点排序不合理,甚至出现环节时间倒挂的问题,严重影响项目审批速度,便决定从厘清环节、缩短时间入手,对各项目即将涉及的报批政策、审批流程进行“一对一”专家会诊式“模拟审批”,为每个项目量身订制路径最短、时间最快的项目审批方案。

“泉州东海通道工程项目要求做到一级评价,需耗时三个月,但该项目的报批环评时间却定为2018年3月20日,计划完成时间为4月30日,明显不符合实际。为此,协调会上提出将完成环评报告时间定为5月30日,并要求企业尽早提前环评。”周卫军说,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协调会上还解决了很多。几场协调会下来,项目业主及审批负责人共提出相关问题44个,39个问题得到现场解决。部分现场无法解决的问题,也由中心管委会迅速梳理汇总上报协调解决,做到问题“零存量”。 (记者 殷斯麒)

服务“月嫂式” 审批“加速度”

人物名片:泉州市环保局审批科科员吴丹

环评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道关口”。如何在当好“把关人”的同时,更好地提高审批效率、服务项目攻坚?市环保局审批科科员吴丹用行动给出了回答——为项目单位提供“月嫂式”服务。

为了实现环评文本“零差错”和咨询服务“一口清”,尽管在审批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5年、成为环评领域的高级工程师,吴丹仍勤练“内功”。她说:“环评涉及的行业性强、类别多,近年来国家又多次出台多种行业的审批原则,所以针对每一个具体项目,都要进行研究学习,才能更好地服务项目审批。”为此,她钻研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和审批要求,及时学习新法律法规、新政策措施,并主动加强与同事的信息共享,做好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横向沟通,尽可能提高审批效率。

随着安溪湖头光电产业园区重点用户——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中科三安)的保健品及抗肿瘤疾病中间体材料厂房陆续建成投运,目前的湖头变、后溪变已难以满足中科三安全部厂房投产后的供电需要,安溪美坂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迫在眉睫。而输变电工程环评文件需要由具备核与辐射项目资质的环评单位编制,难度较大。吴丹和同事就提早介入、主动服务,与电业部门多次沟通,并加强对环评单位的管理,督促其按照相关技术规范编制环评文件,以符合审批要求。在公示期结束后,仅用2个工作日,即完成项目环评审批流程,跑出了“加速度”。 (记者 谢曦)

参与评论

图片新闻

视觉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