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奇鱼记!快来看看泉州老渔民的“宝贝”渔获
渔民也常捕到大箭鱼,体重够重,身价不高。
日前,惠安县小岞镇南东村一村民在台湾海峡一带海域捕鱼时,意外捕捞到一只长107厘米,重2.8斤的“中华锦绣虾”,因貌似价格不菲引发市民热议。而海洋里的“宝贝”鱼类还不止有它哦,有的因为品种稀有,一旦被捕捞到,价格动辄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这不,几位小岞的老渔民向记者介绍了他们曾捕获过的“宝贝”。■记者 许奕梅 王柏峰 文/图
2016年3月,惠安小岞渔民将误捕的一条重135斤重的大海龟(太平洋丽龟)放生,当地渔民称30年未见过这么大的。
偶捕大鲨鱼满载而归乐开怀
日前,记者来到惠安崇武中心渔港,几艘大渔船满载而归,船工们正忙着卸货。问起捕捞过的“稀罕物”,一名船主说: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鲸鲨
“有时撒网下去,除了捕捞到想要的鱼类外,可能还会有一些意外收获,其中就有鲨鱼,但顶多十多斤,大鲨鱼是很难遇到的。”而今年68岁的庄亚明老伯,就有幸和同伴捕过3只共600多斤的鲨鱼。
庄亚明现在担任小岞渔业技术协会秘书长,16岁起就跟随父辈捕鱼。他回忆说,20岁时,有一次与几个渔民驾驶木帆船到广东一带捕鱼,意外遇到3只鲨鱼。这3只鲨鱼原本被台湾捕鲨船用专业设备捕到,又不慎挣脱出来。“虽然鲨鱼被鱼钩钩过,但还没死,力气大得很。”庄亚明说,那时船上11个人,大家合力用渔网将三只鲨鱼捕上来。凭借祖辈渔民留下的经验,他们知道,只要往鲨鱼头上的“囟门”敲打下去,再往鲨鱼嘴内灌淡水,它就会动弹不得。
身长107厘米,重2.8斤的“中华锦绣虾”,渔民称它为“中华神虾”。
当时木帆船就十多米长,鲨鱼长五六米,称起来每只有200多斤。渔船满载而归,大家都很开心,这600多斤鲨鱼肉也一起带到市场上卖了。庄亚明说,如今出海能捕到的几乎都是小鲨鱼了。
野生黄花鱼最受捧“土豪金”捕到就是赚到
记者采访了多位渔民,问什么鱼类稀少又值钱。渔民们提到最多的就是野生黄花鱼,越大只,定价越高。
捕了三十几年鱼的老庄告诉记者,此前村里有人捕到一只5斤多的黄花鱼,卖了数万元。而前两年,福州连江定海村有渔民捕获一尾重约80公斤的野生黄花鱼,竟卖了400多万元!
石狮祥芝国家中心渔港,大批新鲜的渔获,而渔民最想捕到的是大黄花鱼。
老庄说,他年轻时还见过父辈一次捕上来上百斤的黄花鱼,但现在3斤以上的黄花鱼,一年里能捕到一两只就很幸运了,大多是在金门岛附近捕捞的。
捕捞黄花鱼要用特制的玻璃丝三层莲网,老庄介绍,当地有“六月黄花小人参”(闽南语)的俚语,认为农历六月捕到的黄花鱼最为肥美,价值也最高。农历八月后价格开始回落。农历六月时,近海捕到的大多是1斤多的小黄花鱼,1斤以上每斤1000多元,2斤以上每斤就达数千元,四五斤的每斤要近万元,所以黄花鱼又按“两”来定价,价格节节高。因为鱼是黄色的,价格又高,所以渔民们戏称它为“土豪金”。
野生黄花鱼为何这么贵呢?老庄说,大家认为它的鱼鳔,俗称“鱼胶”,“贵如黄金”,有滋补肝肾的功效,可以强身健体。
珍贵海贝可制药捕到保护动物会放生
除了黄花鱼的“稀有”,还有一些难得捕到又珍贵的,庄亚明提到了海贝。
年少时,他曾意外地在海面附近发现有十多斤重的海贝。因为海贝行动笨拙,很快就把它捞上了船。听上一辈人说,海贝壳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不知具体价值几何。那时庄亚明就拿去药店卖了100元,在那个年代,这已算是“一大笔钱”了,“要是换作现在,1斤可能要上万元,要是海贝里有珍珠,就更值钱了。”
除了可食用的鱼类,经验丰富的渔民对保护鱼类也很清楚。渔民们说,捕鱼时偶尔会有海豚、海龟等被误捕进渔网里。一旦发现,渔民们都会直接在海上放生。“现在海洋受到污染,加上捕捞越来越多,以前在浅海生活的鱼类有些跑往深海,越发不容易捕到了,稀有品种价格也只会更高。”庄亚明说。
那些被捕获的怪鱼们
相关链接
1.2014年,石狮祥芝水产品批发市场里,一条体长约4.5米,重约2吨的貌似鲸鲨的“怪鱼”引来众人围观。捕获该鱼的船长蔡成筑说,鱼捕上来时就已经死了。石狮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表示,若是鲸鲨,在我国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得进行买卖。
下口鲇
2.2015年,泉州市民黄先生在村里小溪意外捕捞到一条长约30厘米,重将近500克的“怪鱼”,鱼身分布着豹纹,嘴巴长在身体下方。经鉴定,“怪鱼”学名叫下口鲇,原产南美洲,身上花纹繁杂,因为能吃水中的垃圾,被人称为“清道夫”。
翻车鱼
3.2016年,泉港区南埔镇肖厝村渔民出海时也捕获了一条“怪鱼”。鱼身长宽十分接近,均约1米,重约300斤。好奇的渔民查阅资料后,发现这“怪鱼”是“翻车鱼”,台湾和晋江渔民都曾捕捞过这种鱼。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