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国际会议 暨第十六届泉州市科协年会隆重召开
会议时间:11月9日—11日 主会场:泉州师范学院
泉州市科协年会简介
第十六届泉州市科协年会是泉州科技界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而举办的高层次、综合性、有一定规模的学术盛会。年会旨在推动科技工作者之间,以及科技工作者与决策者、社会公众的交流,形成学术交流成果,凝练观点建议,推动产学研用结合,推进科技知识传播和应用,加快促进泉州产业转型升级。
自2003年成功举办首届泉州市科协年会以来,一年一度的科协年会已经成为泉州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盛会。一方面,年会有力推动了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强了不同学科、行业的交流,成为促进我市科技进步、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的平台;另一方面,年会为泉州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向国内外同行学习交流和展示才华的舞台,成为促进学科进步和科技工作者茁壮成长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年会这个平台,更好地集聚科技工作者的智慧,有效凝练观点建议,在促进全市学术活动繁荣的同时,促进专家学者与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流对话,推进决策科学化,有力地推动市级科技思想库建设。
虚拟现实技术国际会议简介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还是民办特区和制造大市,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晋江经验”,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本届虚拟现实技术国际会议由泉州师范学院,中国仿真学会医疗仿真专委会、虚拟技术应用专委会、数字娱乐与仿真专委会,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
作为第十六届泉州市科协年会主场活动和泉州师范学院建校60周年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本次大会将汇聚虚拟现实领域的顶级专家、权威学者、产业精英和商界名流,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及突破、医疗影像分析、技术驱动与产业集聚等开坛论道、观点碰撞,重点围绕当前虚拟现实领域的行业热点、前沿科学、技术走势、产业经济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共同打造VR技术在学术、技术、应用领域的前瞻性视野和高端交流平台。
会议邀请嘉宾
赵沁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仿真学会理事长,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逻辑等方向的科学技术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国家863、973,国防预研等20余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我国最早开发建立了分布式虚拟环境。带领团队研制了实时三维图形平台、分布交互仿真应用程序运行平台等虚拟现实基础软件,组织开发了战术指挥模拟训练系统、虚实融合的飞机驾驶舱设计评估系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节目创意仿真与流程监控系统、国庆60周年大阅兵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方案三维推演和决策系统等虚拟现实应用系统。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9项。培养博士60余名、硕士近百名。
钟世镇,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建立以解决临床外科发展需要的临床解剖学应用体系;开拓古老传统学科与新兴前沿学科间的交叉科研领域;开展工医结合的生物力学研究。作为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的倡导者,为人体解剖学古老学科开创崭新的局面。建立有推广价值的“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外科博士新模式”;创新改进人体管道铸型标本制作方法,建成享誉国际的人体标本陈列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国家优秀图书一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突出贡献奖1项、全军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3项。
报告题目:数字医学展望
田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7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两次,获得国家发明奖两次,获得何梁何利奖2017年全国创新争先奖;2014—2017年连续四年入选Elsevier医学科学高被引学者榜单,H-indexes 65(Google scholar);2006年和2011年两次担任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
报告题目:基于分子影像的术中可视化导航及其临床应用
周明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虚拟现实与可视化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虚拟现实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虚拟现实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报告题目: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利用
Winai Chonnaparamutt,博士,来自泰国National ELetronic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Center。发表SCI/EI论文8篇,获得2013年NSTAD科技发明奖。从事机器人、虚拟现实、康复医疗等研究。
报告题目:SEFRE和WEFRE康复系统
Yasar Ayaz,博士,巴基斯坦国家人工智能中心创始人兼主席,国立科技大学副教授,日本仙台市宫城县东北大学工学研究科生物工程与机器人系特聘副教授。2017年被巴基斯坦国家青年科学家学院评为巴基斯坦20位最杰出科学家之一;2014年荣获巴基斯坦总统授予国立科技大学总体最佳教师的总统金奖;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Robitics》《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等13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报告题目:以机器人为虚拟主体的孤独症治疗
郝爱民,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北航)主任,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研究成果入列2010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获科技奥运先进个人表彰;入选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报告题目:虚拟手术技术与系统的创新实践
谢叻,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数字化制造技术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讲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康复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仿真学会医疗仿真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用机器人专委会主任委员。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三十余项,获得软件著作权十项。
报告题目:心血管介入手术力反馈模拟器研发
沈旭昆,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航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中国仿真学会常务理事,虚拟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教育部发明一等奖1项。
报告题目:虚拟现实+艺术设计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中的研究与实践
潘志庚,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钱江学者,中国高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国际期刊《Transactions on Edutainment》主编。发表SCI论文70余篇,EI论文120余篇。
报告题目:虚拟现实中的人机交互
宋爱国,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等。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8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力触觉感知技术、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技术、助老助残康复机器人。
报告题目:虚拟现实的力触觉交互技术
王沫楠,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省医用生物力学与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入选首届“龙江科技英才”特支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黑龙江省“长江学者后备人才”,获得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
报告题目:骨科手术与康复仿真技术研究
王博亮,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数字医疗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厦门市医疗器械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厦门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多个奖项。撰写专著一部,发表SCI/EI论文50篇。
报告题目:增强现实AR技术在肺癌微创活检手术模拟中应用
顾力栩,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Med-X研究院、医疗机器人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承担了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国际期刊和学会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85篇。担任国际期刊《IEEE Tran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medic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Radiology and Surgery》等刊物编辑委员会委员。
报告题目:图像引导心脏介入:从模拟到临床应用
谭立文,高级实验师,陆军军医大学(原第三军医大学)数字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奖二等奖、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专著2部,参编5部。
报告题目:解剖学教学中的虚拟解剖
杨健,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产业联盟虚拟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图象图形学会理事,虚拟现实与智能硬件(中英文)编辑委员会编委。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奖1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发表SCI论文82篇。
报告题目:混合现实引导医学精准诊疗研究
唐雷,南方医科大学高级工程师、研究员。从事数字人及其在航空航天、医用机器人和3D打印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获军队重大科技成果2项、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主持和参与973课题1项、921课题2项、863课题3项、国家重大基金1项和省市课题多项;已发表文章96篇;已出版著作8部。
报告题目:中国数字化人体数据集的构建
刘景丰,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福建省优秀人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福建省肝病及器官移植技术学科带头人。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院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联合申报),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30项,发表SCI论文45篇。
报告题目:大数据在肝病和肝癌防治中的应用
王旭东,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2001—2002)、美国罗切斯特大学(2007—2008)、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2013)访问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主任,兼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精准与数字医学分会副会长暨颅颌面科整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等。
报告题目:精准颌面骨整形的虚拟手术规划与术中实现
齐向东,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总医院激光美容科主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精准与数字医学分会会长,广东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出版8部专著,发表论文50余篇,“战创伤面部畸形计算机辅助救治技术研究”获全军、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擅长小儿整形、颅颌面外科及美容外科。
报告题目:整形外科虚拟现实技术进展
姚俊峰,博士,教授,厦门大学软件学院数字媒体工程系主任,曾主持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共56项。2014年9月入选中国侨联特聘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化真人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与应用、智能算法研究及工业过程仿真。
报告题目:泉州提线木偶数字人偶交互表演
宋建文,中国美院副教授,中国仿真学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等多个专委会委员。主持参与国家重点及省部级课题多项。中国仿真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色彩数字化与应用、人工智能、数字媒体技术。
报告题目:再续前缘——从明清古村落到文化创意产业的探索之路
Worapong narongwongwathana,来自泰国National ELetronic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Center,NECTEC—NSTDA成员,从事康复机器人研究。
报告题目:人体运动分析装置的研制
董谢平,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人民医院骨科名誉主任。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等学会职务。获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5项实用新型专利,近十年主持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50篇。
报告题目:混合现实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黄建龙,中国科学院客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阿德莱德大学客座教授,泉州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桐江学者。发表了60余篇论文和40多篇会议文章。担任《IEEE Access》《Scientific Reports》《Computerized Medical Imaging and Graphics》等多个国际知名期刊的副主编。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客座正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计算血流动力学——从医学成像和计算模拟的角度
杜永兆,博士,华侨大学硕士生导师。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和美国NIH项目1项、华侨大学中青年教师科研提升资助计划培育项目1项,至今已在本领域主流期刊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获得美国授权专利1项,中国授权专利8项。
报告题目:基于差分进化模糊算法的钼靶X射线乳腺腺体分割方法
孙蓬明,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访问学者。福建省第13届青年科技奖、第23届运盛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入选福建省第三批特支人才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福建省级人选。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与精准医学在妇产科发展
张怀清,博士,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方向首席专家,可视化模拟与监测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虚拟现实、三维可视化、模型模拟、林业资源遥感监测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创建了树木、林分、景观与森林经营可视化模拟方法、模型与系统平台,开发了沉浸式大型森林仿真与可视化系统。
报告题目:虚拟现实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柳培忠,博士,华侨大学硕士生导师,杜克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神经网络与计算智能专委会秘书长,泉州市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泉州市高层次人才。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主持或参与各级科研项目十几项,发表SCI/EI论文超过40篇,获得软件著作权23项,申请发明专利20项,出版专著1本。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新技术及社会影响
骆炎民,博士,华侨大学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日本筑波大学访问学者、泉州市高层次人才、泉州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泉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地厅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报告题目:宫颈病变计算机智能辅助诊断
王鸿伟,泉州师范学院讲师。主持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福建省科技厅科技项目1项、泉州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要从事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报告题目:泉州梨园戏虚拟现实数字化保护
吴伊萍,泉州师范学院实验师。主持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参与市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主要从事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报告题目:泉州东西塔虚拟现实再现
(记者 王树帆 图片由市科协提供)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