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760岁的青龙桥伤痕累累 没有单位愿意承接修缮工程

2018-12-12 09:08:51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惠安辋川青龙桥,县级文保。桥体残损严重,如今桥头立起危桥禁行的警示牌。”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帖,呼吁保护修缮这座有着760年历史却已岌岌可危的古石桥。早前,泉州通客户端也多次报道《惠安辋川700多岁的青龙桥桥面缺失破损 文管部门将介入》、《惠安青龙桥更“老态”,恐有“性命之虞” !部门回应......》。

昨日,记者前往现场走访发现,该桥已被认定为危桥,禁止通行。对此,惠安县文体新局回应称,当地文保部门已经筹备一定资金,并研讨了方案,还邀请多家泉州知名古建筑维修单位前往考察,但因大型机械难以进入、施工难度大等原因,至今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承接修缮工程。■早报记者 林志安 文/图

一块石板掉落在溪中

历史:经历三次重修 曾是海上贸易重要载体

据资料记载,青龙桥为石墩石梁桥,南宋宝佑年间(1253-1258年)由惠安净峰籍僧人、著名造桥慈善家释道询所建,是峰崎港时代惠安县城与辋川直至惠北的交通要道,是海上贸易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周边经济发展数百年的沧海桑田。

历史上,青龙桥曾有过三次重修: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里人何炯首次重修;明天顺七年至成化二年(1463-1466年),泉州承天寺僧人大章、木行等主持重修;清雍正八年(1730年),邑人黄待举第三次重修。

1984年,青龙桥被公布为第一批惠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记载,建桥之初该桥长百余米。如今,残长35.8米、宽3.9米、高2.5米;尚存4孔5墩,每孔净跨10.3米;桥面各节原架5条石板,现有断缺,最长者12.8米、宽1.4米、厚0.68米,重达3.29万公斤。

古桥部门石板断裂

部门:已筹备了修葺资金 期待有单位来承接

760岁的古石桥,曾经是当地的交通要道,见证过周边的繁华,随着城市、村落的发展和现代交通的改变,该桥的通行作用慢慢失去,但仍具有相当的文保价值。

对于青龙桥的修缮问题,惠安县文体新局局长陈亚健表示,市县文保管理部门已着手准备许久,当地文保部门也已筹备了一定的资金,邀请了文物专家到现场查看,研究修复方案,还邀请了多家泉州知名古建筑维修单位前往现场考察,但因长石板有的重达二三十吨,普通机械难以操作,施工难度大,再加上现场道路交通不便,大型机械难以进入,至今没有维修单位愿意承接。

“修缮青龙桥,辋川镇政府方面也很积极,他们还有结合文保单位在该处筹建一个湿地公园的打算。”陈亚健表示,目前当地文保部门安排了人员,会不定期到现场进行巡查,监控桥身变化,并对附近一些倾倒垃圾、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管。此外,还将进一步联合文保专家研讨修缮方案,期待有资质的古建筑维修单位前来承接工程。

走访:石板断裂掉落 古石桥成危桥

昨日上午,记者前往现场走访。采访车进入辋川镇峰崎村后,沿着狭窄的村道向北,穿过村落,在麒麟山下沿着林辋溪岸的小路前行。这段路基本只能容一辆小车通行,还有数段坑坑洼洼的土路。行至一处“何仙姑宝殿”,记者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青龙桥”三个大字,桥头就在眼前。

青龙桥横跨林辋溪,南北两侧桥头各立着一块“辋川镇人民政府宣”的警示牌:“危桥 禁止通行”。北侧上桥处是一段长长的石板路,南侧上桥的土路则几乎被两边的杂草掩盖,可见已许久无人途经此桥。

记者在桥上观望,桥面石板空隙较大,有些石板翘起、破裂,还有缺失。有一条三四米长的石板掉在了溪中,桥墩和桥孔也有零星的石块掉落。

村民介绍说,青龙桥距林辋溪出海口不远,台风天或天文潮时,溪水常常没过桥面,潮汐、洪水都会对桥体造成冲击和损害,久而久之,桥上的石板就松动掉落了。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

惠安700多岁青龙桥桥面缺失破损 部门表示将维修方案

惠安700多岁青龙桥桥面缺失破损 部门表示将维修

昨日,记者走访了这座有着700多年历史的石桥,当地文管部门表示将与当地政府会商,进一步研究维护修...更多

2017-02-22 09: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