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生命延续之路:泉州已累计登记捐献遗体188人

2019-02-28 10:18:28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慰问捐献者家属

核心提示

在我国,每年都有上百万的患者在苦苦等候器官移植,以延续生命,而登记捐献器官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生命延续之路如此艰难,最大的原因在于民众受思想观念影响,难以接受将器官捐献。

器官捐献代表的不仅是一个生命的结束,同时也是若干个其他生命的延续——可喜的是,这样的认知度正在提高。有人在等候,有人则愿伸出援手,近日,南安官桥一对夫妇完成器官遗体志愿捐献登记手续。截至2月20日,今年南安市已有8例登记成功。记者从泉州市红十字会了解到,在我市,遗体、器官组织捐献数量呈上升趋势。是什么动力促成越来越多的人自愿捐献遗体、器官组织?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一番走访调查。

泉州晚报记者 陈灵 王丽虹通讯员 王文光 文/图(除署名外)

工作人员为70岁的五保户办理遗体捐献登记(永春县红十字会供图)

等待·需求

如果需要移植器官才能治愈疾病甚至延续生命,却又迟迟等不到,那种绝望的滋味,只有患者本人才能体会。不仅是器官移植,各医学院开展解剖教学也需要“大体老师”(对供教学使用遗体的尊称)。

做透析七年多苦苦等待肾源

每周3天到医院做透析,今年37岁的刘逸已坚持7年多。近日,在泉州市区刺桐公园,记者见到了这名安溪姑娘。她看起来与其他同龄人并无太大差别,化着淡妆,笑起来眼睛弯弯的。

“29岁那年确诊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记得那时我已经升职,做我们那个项目组的主管,正想大展拳脚……”她回忆说,生病后,由于要经常请假,她不想给同事添麻烦,便申请调岗。当时每月医疗费用不断支出,工资却减少了。让她欣慰的是,丈夫一直贴心照顾她,并“承包”照顾年幼女儿的生活起居。

“最近这段时间感觉身体状况不太好,正在配合医生调整药物。”她苦笑道,“治愈的唯一希望就是等到肾源,在此之前,只能靠透析维持。如果一直等不到,状况又一直不好……我最舍不得我女儿……”说到这,她眼眶湿润了。

本地遗体捐献少难满足教学需求

对于华侨大学医学院2017级和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的100多名学生来说,每学期解剖学实验课第一堂课是十分特殊的,同学们在实验室里肃穆站立、共同诵读感恩誓词,集体默哀,为人生里最特殊、最重要的老师表示感谢。课堂里的“老师们”并没有站在讲台上,而是静静地“躺”在实验台上,他们是“大体老师”。

“解剖学是医学生的基础课程,医学生通过解剖实验,了解人体结构,认知机体功能,这是一名合格医生成长的必经之路,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华侨大学医学院解剖学王勇老师告诉记者。

南安官桥一对夫妇一个月内完成登记捐献遗体和器官(南安市红十字会供图)

他介绍,华侨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于2017年4月复办并于当年招生,是红十字遗体接受单位及登记单位,目前该专业有两个年级,每年课程需要20具左右的“大体老师”。根据2017年全省统计,我省实现遗体捐献68具,但据估算我省医学教学科研每年至少需要250具,本地遗体捐献的数量远不能满足教学科研使用。

移植·捐献

身边有病友以及媒体报道的患者已陆续成功移植肾脏、肝脏或其他器官组织,说明自愿捐献器官组织的人数在增加,这让刘逸的等待有了“盼头”。近段时间来,本报也报道了多例捐献遗体、器官的故事。

20年前移植重获光明再度失明又等到角膜

患有先天性角膜营养不良症等眼病,50多岁的南安人张真真自小便双眼模糊。20多年前,她做了单眼角膜移植手术后,眼前清晰的世界相当于赋予她“新生”。前几年,因眼部不适、视力模糊,她再度到泉州市儿童医院眼科医院就诊,医生表示角膜发生排斥反应,需要移植新的角膜。“如果从未获取光明,也许不会那么难受。正因尝到光明的甜头,又被剥夺,很痛苦。”她说,终于在去年,她等到合适的角膜,顺利进行移植手术。

“鬼门关”前走一遭肝移植后获新生

回想起去年自己在“鬼门关”前走一遭的经历,家住永春的李军至今仍心有余悸。他患有肝硬化多年,去年初被查出肝脏肿瘤,不得不靠肝移植续命。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原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进行了器官移植网络登记,登记后两个多月,正当他身体越发虚弱时,从全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传来消息,外省一位脑死亡患者捐献的肝脏与他配型成功。

一家四口齐登记捐献遗体器官(南安市红十字会供图)

“真的万分感谢那位捐献者,救了我一条命!”今年54岁的他一脸感激地说,当时他病情严重,肝移植是唯一出路,医生建议他尽快进行肝移植手术,如果病情继续恶化,又等不到捐献的肝脏,他估计活不过半年。去年手术后一周,他就可以正常饮食、生活自理了。

一家四口登记捐献五保户自愿捐遗体

去年11月1日,在南安英都工业园区内,31岁的来泉务工人员程良义和妻子杨灵芝,以及他年过六旬的父母分别签下名字,自愿在去世后无偿捐献器官和遗体(详见本报2018年11月2日第五版)。南安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一家四口同时登记捐献遗体、器官的,在福建省还是首次出现。南安官桥的陈秀敏和徐建良夫妇亦于今年1月21日和2月18日完成登记手续。陈秀敏说,多年前家里遇到了困难,多亏亲戚朋友的热心帮助才得以渡过难关,当时她就决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而捐献器官和遗体可以帮助到许多急切需要帮助的人(详见本报2019年2月22日第六版)。

在徐建良登记的同一天,永春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桂洋镇金沙村徐连才的家,为这位70岁的五保户办理遗体捐献登记。根据相关规定,他百年后,其遗体将无偿用于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详见本报2019年2月22日第六版)。徐老伯体弱多病,妻子去世多年又无儿无女,“多亏有政府照顾,才能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无以回报,因此决定自愿捐献遗体回报社会。”

突发意外脑死亡家属联系捐器官

去年9月10日,31岁的江西人王勇刚因突如其来的车祸,在南安市医院被判定为脑死亡。9月14日,他的妻子和弟弟王猛强签下了器官捐献登记表后,一对肾脏于当天下午成功移植给2位受捐者。王猛强说:“虽然他的生命定格在今天,但器官成功捐献,我们觉得是他生命的一种延续。”

泉州市红十字会开展爱心公益日主题骑行宣传活动

当月21日晚,南安仑苍的王振设喜得千金。第二天,他在出门买饭时突然倒下,据检查,他因患有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引发的呼吸循环衰竭,最终被诊断为脑死亡。经过思想斗争,妻子决定捐献丈夫器官,通过医院联系南安市红十字会。25日,他的心脏、肝脏和两个肾脏已向受捐者移植,让4人重获新生。

困境·趋势

记者了解到,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像程良义一家人、陈秀敏夫妇一样主动联络红十字会表达捐献意愿。近年来,泉州登记捐献遗体、器官例数和捐献成功例数逐渐增多。

趋势 遗体和器官登记 捐献数逐渐增多

近年来,在红十字会、志愿者、媒体等多方进行走访、宣传等工作下,无论是登记捐献遗体、器官还是成功捐献器官的例数都在逐渐增加。据市红十字会统计,截至今年1月,泉州市累计登记捐献器官125人、捐献眼角膜12人、捐献遗体188人,累计实现器官捐献60人、眼角膜9人、遗体34人。其中,2017年捐献遗体登记为6例,实现遗体捐献为7例;人体器官登记为9例,实现人体器官捐献为8例。到2018年,遗体登记由6例上升到11例,实现遗体捐献为5例;人体器官登记由9例上升到14例(含2例角膜),实现人体器官捐献由8例上升到15例(含2例角膜)。

课前,华侨大学医学院学生举行感恩祷告仪式,感谢遗体捐献者对医学事业的贡献。(王勇 供图)

困难 受思想观念影响 情感上难以接受

“对于肝病终末期的患者,如肝衰竭、肝硬化伴肝癌,肝移植是挽救生命的唯一方法。”解放军第910医院南京军区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张诚华表示,很多患者在等待合适的肝脏移植救命,而捐献肝脏的例数很少,难以满足需求。泉州市儿童医院眼科医院主任医师谢江斌1996年便参与眼角膜移植手术,至今已23年,他也表示,眼角膜来源有限,去年他只进行6次移植手术,许多患者仍在黑暗中等待。

究其原因,他们均认为,主要是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多数人觉得捐出自己或亲人的遗体或器官,情感上难以接受,唯有对逝者的身体百般呵护,才可称为对逝者尊敬。因而,捐献遗体、器官的社会氛围仍待营造。

解决之道

现在,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是我国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来源,捐献器官不仅能够救人,也能延续自己器官的“生命”。近日,记者采访了市红十字会、医生、专家,就如何引导更多人自觉自愿捐献器官或遗体,他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加大宣传示范效应逐步引导转变观念

“只有观念上转变了,才会真的实施捐献行为。”泉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超表示,相对于几年前,目前捐献器官和遗体的人有所增加,但对医院机构和尿毒症、肝癌等重症患者来说,目前器官捐献还远远不够。应该加大器官、遗体捐献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一个人、一个家庭最后到整个社会都接受、支持器官、遗体捐献行为。

“随着近年来移风易俗的不断推进,厚养薄葬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当厚葬不再盛行,人们捐献器官、遗体的意识也会不断提高,但传统观念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无法一蹴而就,任重而道远。”华大医学院解剖学王老师说道。

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保护捐献者的权益

“医疗发达国家大多已有器官移植和捐献法,并建立了完善的供、受体系链,医疗机构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医疗资源,为移植患者提供治疗。”张超称,目前我国遗体和器官捐献条例还不够完善,应在现有法律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保护捐献者及其亲人权益的相关法律条款,保障器官捐献制度的透明、公平和可溯源性。当法律制度更合理规范,才能打消捐献者的后顾之忧,鼓励更多的人加入捐献行列中来。

慰问捐献者亲属近亲移植可优先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每年,他们也会走访当年捐献器官的困难家庭,开展慰问活动。红十字会也曾发起为器官捐献者困难家庭献爱心的募捐活动,对经济十分困难的家庭给予一定的人道关怀。

张超还建议,当器官捐献者的直系亲属在病情救治需要接受人体器官移植时,可以优先排序。

改变被动等待方式主动寻找潜在捐献者

除了被动等待捐献者主动联系,张超认为,有关部门应主动作为,招募志愿者或购买社工专业服务,主动介入遗体和器官捐献领域,深入各医院寻找潜在器官捐献者,主动与潜在捐献者的家属交流,询问他们是否有捐献器官的意愿。

建纪念碑纪念园缅怀遗体器官捐献者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获悉,我市将在宏福陵园内聚散广场左侧空地建泉州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面积200平方米,预计明年可以投入使用,届时我市所有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的名字都将刻在捐献者名录碑上。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泉州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的建立,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表达对捐献先行者崇高精神的敬仰追思良好场所,同时也能向全社会传递正能量,宣扬遗体器官捐献这一新时代文明风尚。

据悉,早在2014年年底,石狮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在石狮永久墓园完工,这座纪念碑也是泉州市第一个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缅怀设施。

方式途径

器官捐献可网络登记遗体捐献需纸质登记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市民生前想要登记捐献器官,可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网或者关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官方微信,填写个人信息和捐献意愿,10秒即可完成捐献登记。记者登录该网站看到,截至2019年1月31日,登记人数已达992540人。他建议,市民在网络登记时,最好让亲属见证这一愿望的郑重表达,更有仪式感,既是家风的体现和传承,也是对自己的认可。市民也可联系红十字会,由工作人员指导登记。

他介绍,有意愿登记捐献遗体的市民,仍需要纸质登记,可到当地红十字会完成登记手续,不方便到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会提供其他方式。

生前有意愿或不反对由家属联系实现捐献

他介绍,被诊断脑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时,基于个人生前的意愿,或者生前未表达反对意见,在近亲属同意的情况下,由家属主动联系当地红十字会提出捐献。遗体捐献可以在捐献者逝世后直接联系红十字会,也可以在举行完相关仪式后。 (为尊重受访者意愿,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相关链接

在国外,捐献器官很常见。

法国:只要车祸死亡者没有特别声明,都视为同意捐献器官;

美国:一些器官捐献志愿者将自己在身后捐献器官的意愿声明,夹在自己的驾驶证里。如果自己不幸遭遇车祸身亡,方便急救医生第一时间获知自己的器官捐献意愿。

西班牙:相关法律规定,若公民生前没有做出死后不愿捐献器官的声明,则视同身后可以实施器官捐献。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

多年想法付诸实践 南安一对夫妻相约登记捐献遗体器官

多年想法付诸实践 南安一对夫妻相约登记捐献遗体

昨日,一对夫妻来到南安市红十字会办公室,将10多年前的想法付诸实践:进行生前捐献遗体器官登记更多

2019-01-11 07: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