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晋江:激活“三块地” 群众享红利

2019-07-08 15:16:56 来源: 福建日报

0浏览 评论0

连续25年领跑全省县域经济、连续18年位列全国县域十强的晋江,承担着32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

“三块地”改革就是其中之一。2015年3月,晋江被确定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2016年9月,又被赋予土地征收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两项改革试点任务(以上统称“三块地”改革)。

“我们紧紧围绕‘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突出问题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着眼城乡统筹推进改革,着眼全面发展深化改革,提高群众对改革的认同感和支持度,不断增强群众的改革获得感。”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说。

试点实施以来,农村“三块地”被激活了,农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全市盘活闲置农村用地1.2万多亩;村组两级集体资产增长9.25亿元,达64.88亿元;村集体年收入平均85.56万元,增长16.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37%,达23781元;建成23个镇级公园、295个村级绿化景观点和42个“最美乡村”。

宅基地:盘活赋能 集约利用

宅基地,农民安居乐业之处,安身立命之本。

“三块地”改革,由此开始。首先是摸清家底,理清群众关切。改革之初,进村入户、现场勘查,前期调研。

问题摸清了:布局无序,规划管控不到位;权能不清,只有生活属性,没有经营属性;流转不畅,全市有1.7万多宗宅基地农房闲置……

群众呼声明晰了:审批时间长、手续繁;想做经营,以农房抵押贷款;城里的房子可以卖,农村的宅基地为何不能入市;以前手续不全,想补办……

问题所在,就是改革所在;群众所呼,就是改革所向。

破题,从顶层设计开始。晋江市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召开22次深改组会议研究。市自然资源局抽调11名业务骨干成立改革专班。针对问题,各个攻破,从制度到落地到实操,环环相扣。

改革中,晋江在全省率先将宅基地审批权限下放到镇一级,并开发出全国唯一的县市级宅基地审批系统,审批过程实现扁平化、智能化、规范化和便利化。“方便到不可思议。”只要两天,永和镇内厝村林良友宅基地的乡村规划许可证就获得审批通过。

以前宅基地办证,要经过村、镇、县市三级审批,流程多,时限长。如今只需要在乡镇服务中心窗口交件,部门在网上联批,镇政府批准,上级部门监管。去年下放以来,已完成700多宗宅基地的镇级审批。

晋江人多地少,城镇建设、乡村发展,都有着强烈的用地需求。激活土地资源,唤醒“沉睡”空间,成为改革重中之重。

“我们探索了组团片区改造、旧村整体改造、生态景观提升、空心村盘活、产业带动和借地退出等6种宅基地综合利用模式,通过指标置换、资产置换、货币补偿、借地退出等4种退出方式,实现宅基地的节约集约和多元开发利用。”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陈英俊说。

走在晋江城乡,可以感受到土地空间激活带来的变化——

梅岭组团,对近7000亩的“城中村”进行整体改造,形成集居住、商业、旅游、公共配套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中心;

永和镇利用闲置农房发展电商产业和物流产业,示范带动全市培育4个“淘宝镇”、48个“淘宝村”,带动近3万农户增收;

深沪镇运伙村,东石镇潘山村、塔头村等多个镇村1300多户通过“借地退出”的方式,退出旧宅基地340亩,建设村级公园、道路、绿化地等,既消除危房安全隐患,又美化了村庄环境;

……

据介绍,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以来,晋江市累计腾退宅基地6345亩,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15343宗、5638亩,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用地空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在“三块地”改革过程中, 针对“流转不畅”这一难题,晋江在严格坚守“四个底线”基础上,大胆探索宅基地入市。在确定农村集体成员资格基础上,在“一户一宅”前提下,稳妥推进宅基地跨村流转,目前办理跨村转让57宗。接下来,将从乡村范围扩展至城乡,进一步显化宅基地和农民住房财产属性。

激活农民宅基地财产权益。晋江将原来的单独抵押授信,拓展为“批量授信、逐宗放款”,变资产为资本。创新宅基地权益实现方式,把宅基地价值和房产价值一并放在评估范围,贷款额度也从40%提升至60%。截至目前,全市已办理宅基地和农房抵押3751笔,发放贷款23.49亿元,位居全国前列。晋江农商银行对磁灶镇东山村、安海镇前蔡村整村批量各授信1亿元,开创全省先河。

集建地:推动入市 壮实村力

美丽的金沙湾畔,金井镇围头村群众关注的高端商务酒店即将动工。从洽谈到动工,只有一年多。

“项目能这么快动工,得益于晋江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围头村支书洪水平说。这块5.24亩的土地,涉及3宗宅基地、若干集体用地,权属关系复杂。按照以往,国土部门要先收储,再报批,再招拍挂,程序复杂,时限长。此次围头村采用的是鼓励宅基地有偿退出,收归集体,再将整块“熟地”以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最终,晋江市恒禾海景酒店有限公司以260万元拿地,围头村集体获得182万元的收入。

不仅有真金白银的收益,商务酒店还将有力带动围头旅游业的发展和提质,对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晋江民营经济活跃,经商氛围浓厚。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地需求,加上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提速,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上市流转的呼声日益高涨。

然而长期以来,农村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同地不同权”,农村土地不能流转。晋江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明确入市范围、入市主体、入市途径、入市程序以及批后监管,形成入市全流程的闭环管理。对于收益分配,明确商服用地增值收益调节金按成交价30%缴纳,工矿仓储用地和其他类型用地按15%缴纳,其余部分归村集体所有,纳入农村资产统一管理。截至目前,已完成20多宗交易,成交额4081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3276万元,极大调动了村集体、企业、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的入市,还有效解决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陈英俊告诉记者,早期不少中小企业用地手续不完善,导致厂房等大量资产闲置。试点以来,晋江通过入市方式完善一批企业用地手续,解决了部分中小微企业项目用地难问题,进而也解决了融资难题。

此外,晋江还鼓励村集体利用闲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入市办理用地手续,采取村集体自主开发、村企联建、村民入股等模式,开发电商、物流、标准厂房、农贸市场、乡村旅游等项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

土地征迁:创新补偿 多方保障

157万平方米征迁房屋,28天完成全部签约——去年福厦高铁项目征迁中的“晋江速度”,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和谐征迁速度再刷新,是因晋江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机制保障。

“我们所有的安置房都建在地段好、景观美、生活配套方便的地方。”永和镇梨星村的征迁户李先生说,住在这里,出行方便、医教无忧。这个政府规划中的高铁新区,将配套建设两所实验小学、三所公立幼儿园,乡镇卫生院纳入晋江市医院“医共体”……

“要快速、和谐、高效地开展土地征收,我们就必须为群众算好每一笔‘征迁账’,最大限度让利于民。”永和镇党委书记吴超鹏深有感触地说。

在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过程中,晋江着力构建“五个保障”体系。一是住房保障,居住困难户可按优惠价照顾购买至人均35平方米,居住、经济双困户可免费照顾至人均20平方米。二是社会养老保障,推行被征地人员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按缴纳标准的50%补贴至达龄,养老金每月可获得900元。三是教育保障,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为征迁安置地区配套优质的教育资源。四是医疗保障,就近享受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级医院建立“医共体”的优质诊疗服务。五是就业保障,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见证报销”,促进就业。

群众的配合支持,来自得力的保障和权益的实现。在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中,晋江实行就地安置、就近安置。安置房和商品房一样可进入市场交易。实行留地安置货币化,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或购买物业,成为集体长远收益保障。注重文化传承,在征收过程中,高度重视对古建筑、代表性建筑和近现代重要史迹的保护。创新征地补偿“七个换”:农民可以拿宅基地和房屋,换安置房、办公楼、店面、商场、公寓、现金和股权,最大程度确保农民住房财产权益。

“晋江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从问题系统解决、改革系统推进、政策系统创新三个层面入手,大力破除体制障碍,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验田、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力争为全省乃至全国县域发展提供更多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刘文儒说。

[责任编辑:黄如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