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罗溪首创党群圆桌画出基层“同心圆”福建省唯一入选全国案例

2019-10-10 07:11:11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9月13日,恰逢中秋团圆佳节。洛江区罗溪镇新东村东庵组的十余名村民代表们却聚到了一起开会。

“属于本村村民的农田、山地及杂地归集体统筹。”“同意高端四合院建设入驻、同意黄种仁小项目入驻建设。”“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及卫生死角要自行打扫清理。”……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大家就近期村中环境整治、项目引进等事务达成了共识。

这种“村民事村民定”的创新机制,正是由罗溪镇首创的党群圆桌会制度。圆桌会由党员、小组长、村民代表和村里各类人才组成,不定期就村务管理展开协商讨论,是当前罗溪镇着力打造的“1+1+S”党群“同心圆”模式的重要一环。其中,第一个“1”即1个党支部,第二个“1”即1个党群圆桌会制度,“S”即社会力量。这一模式充分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权利自己使,自己的利益自己享”,也成为当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该模式入选今年全国首批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也是全省唯一入选案例。

全镇17个村推广实施

党群同心 凝聚乡村治理合力

为落实好泉州市委“强基促稳”行动和洛江区委“红色动力”工程,罗溪镇先后以新东村、洪四村、广桥村、建兴村、后溪村、钟山村、翁山村和双溪村为试点,探索推行党群圆桌会模式。

“我们聚焦村民小组这一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根据各村实际情况,以村支部、党员为核心,凝聚红色乡贤参事会、商会同乡会、新闻媒体、高校研究院所、人才组织、公益协会、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力量,构建了党建‘同心圆’乡村末梢治理机制。”罗溪镇相关负责人林堃鹏介绍说,“通过召开多元民主协商圆桌会,最大化平衡调整乡村末梢的多元利益需求。”

探索至今,党群“同心圆”模式逐渐完善,在镇、村党组织的引导带动下,形成了群众提事、征求论事、圆桌议事、会议定事、集中办事、制度监事的村组事务处理六步法。同时,还突破传统的村组自治模式,邀请各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村务谋划,让党员、群众、社会力量紧密联系、同频发力,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成效。目前该模式已经在全镇17个村推广实施。

引项目优环境化纠纷

目标一致 协同推动乡村发展

“自从有了圆桌会,大家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党员群众为了治理好自己的家乡事,讨论到凌晨都不觉得累。”林堃鹏告诉记者,“以前比较难推动的工作,现在不管风雨天还是炎热天,大家都主动去落实,效果立竿见影。”

当前,在党群“同心圆”模式引领下,各村党员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担当作为、发挥作用,带领党群圆桌会成员一起深入山林、田间调研,立足当地实际和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共同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目前,新东村、洪四村等试点村共策划生成特色经济发展项目13个,并已落地7个。

新东村的“一花五叶”乡村振兴试验区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该项目由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和党群圆桌会共同参与制定规划,不仅有群众自愿捐出古厝,还得到了600多万元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而年初建成的“云山居”项目,在党群圆桌会的群策群力中,则打造了一个“党群+商务”4.0云平台,在这里,村民可以售卖家中多余的农产品,也能带动村财收入增加。

在洪四村,依托党群“同心圆”模式,充分调动党群干事创业、共建共治的积极性,仅用3年时间,该村就一改落后无序面貌,先后获评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省级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和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党群“同心圆”模式带动下,罗溪镇各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全镇17个村的村集体收入达80.58万元,同比增长32.96%,现全镇10个薄弱村已全部率先完成消除薄弱村任务,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泉州晚报记者 郭雅莹)

[责任编辑:黄如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