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沿海试水VR课堂 教师指可避实验风险

2019-10-17 15:55:15 来源: 中国新闻网

0浏览 评论0

中国东南沿海试水VR课堂教师指可避实验风险

学生们使用VR设备体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过程。 林春茵 摄

中新网福州10月17日电 (林金)学生们戴上VR眼镜,操作VR手柄,就能进入3D虚拟空间,在AI实验助教的帮助下进行拟真实验!这一幅“未来课堂”的场景正在福州十中上演。10月16日,网龙虚拟实验室在福建省的物理、化学实验课中亮相,老师们运用力学、电学、化学反应等实验引擎,配合3D实验资源,完成了两堂精彩的实验课。

在福州十中课堂上,记者看到师生们兴致盎然。“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是化学科目的经典实验,学生们在点燃酒精灯、加热药品等实验过程中,可能因失误引发一些风险。虚拟实验室令学生们在实操实验前,全面掌握实验步骤,避免低级错误和实验风险。

学生们通过虚拟实验室界面观察布朗运动。 林春茵 摄

学生们通过虚拟实验室界面观察布朗运动。 林春茵 摄

“现在,请同学们戴上VR设备,通过虚拟实验室,体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过程。”在福州十中化学老师徐金华的带领下,同学们分成四组,依次进行了一番体验。戴上VR眼镜,拟真化的实验场景便呈现在眼前,通过控制VR手柄,就能操控试管、酒精灯、药匙等实验仪器。

“试管向下倾斜20°左右,铁夹要夹在离试管1/3处哦!”在进行虚拟实验的过程中,有一位悬浮在眼前的蓝眼睛机器人,它是全程在线的AI实验助教,会提示学生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细节。每一个步骤结束后,AI实验助教就会发出“正确”或“错误”的提醒。

学生们使用VR设备体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过程。 林春茵 摄

学生们使用VR设备体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过程。 林春茵 摄

“这一节化学实验课,我们融合了虚拟实验与实操实验进行演示,让学生们在虚拟实验室中掌握知识点和实验步骤,再运用到实操实验的过程中。”化学老师徐金华表示,传统课堂中,老师面对班级数十位同学,难以快速发现学生们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虚拟实验室实现了对学生个性化数据的全程监测和反馈。部分高风险性,高复杂性的实验,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探究,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在当天下午进行的物理实验课中,学生们也通过虚拟实验室,体验了在显微镜下观察布朗运动的情景。“福州十中初高中物理组在去年11月率先使用了虚拟实验室。”物理老师林洁青说,VR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让学生们对实验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网龙首席执行官熊立博士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全国已有74%的省份将初中实验操作纳入中考,传统实验存在采购及维护成本高、实验风险不易把控等局限性,虚拟现实等新新技术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实验性、演示性课程中的应用将不断普及,虚拟实验室等数字教育产品和解决方案将成为未来课堂的发展趋势。

“目前虚拟实验室已全面覆盖K12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学科的学习目标。我们研发了各类实验引擎,涵盖力学、电学、热学、磁学、化学反应。为了更真实的还原实验过程,我们还配套生产了大量制作精良的实验实拍视频以及3D实验资源。”熊立说,虚拟实验室已经完成了人教版初高中物理、化学教学大纲内所有实验资源的制作,当前还在加紧制作生物及科学学科的配套资源,全部完成后资源总量将超1000个。

物理老师林洁青通过虚拟实验室设备演示布朗运动。 林春茵 摄

物理老师林洁青通过虚拟实验室设备演示布朗运动。 林春茵 摄

在熊立看来,用虚拟实验室取代传统的实操实验,并不会会削弱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的出发点并非用虚拟实验室完全取代传统的实操实验,而是在传统实操实验的基础上,提供一种信息化的实验解决方案,弥补传统实操实验的局限。”

2018年12月,工信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实验性、演示性课程中的应用,构建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等教育教学环境。

目前,网龙的虚拟实验室已经在福州十中和屏东中学试点。熊立认为,虚拟实验室等数字教育产品和解决方案将成为未来课堂的发展趋势,未来,网龙将在福建、湖北、山东、上海等省市率先推广。(完)

[责任编辑:黄如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