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资区底蕴文化新支撑

2015-07-16 15:32:57 来源: 泉州企业家杂志

0浏览 评论0

泉州台商投资区底蕴文化新支撑

台商投资区上塘雕艺街通街现场 陈小阳  /摄

泉州企业家杂志 (记者 黄华丽)文化,是泉州台商投资区这个古老又年轻的行政区的伟大摇篮。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勤劳智慧的先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文物古迹。
  在文化产业上,台商投资区采取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措施,在古老文化基础之上努力发掘文化资源,推进提升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借桥造林  打造湿地文化景观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句,隐约透露着泉州的古老与美好,也道出了台商投资区在泉州历史文化长河中的地位。洛阳江水泱泱,几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泉州人踩着这大海的波涛组成的丝绸之路,走向了世界各地,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洛阳古桥文化。
  来到台商投资区,古桥文化俯拾即是。洛阳桥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由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到这里,感受到的不仅是浓浓的千年古桥风范,还有当地政府对洛阳桥保护和开发的良苦用心。如今这里还是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洛阳桥下的7000亩红树林是泉州湾河口湿地的3个核心区之一。
  泉州湾河口湿地是亚热带河口湿地的典型代表,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鸟类资源和人文景观,河口湿地素有“城市之肾”的美誉。因其特殊的地理气候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先后被列入“亚洲重要湿地”“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中国重要湿地”名录。
  洛阳红树林滩涂湿地是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区内拥有成片的原生红树林。红树林有“海上森林”“海岸卫士”的美称,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滩涂特有的植物群落,是最重要的湿地资源,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护岸、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提供海产品等重要功能,已成为科研宣教的重要阵地。
  底蕴丰富的洛阳桥成了台商投资区的符号。为切实保护好洛阳江河口滩涂湿地生态环境,台商投资区组织实施红树林建设规划,重点保护天然红树林的同时,大力营造以桐花树为主的人工红树林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红树林面积已由257亩的原生林增加到近7000亩。
  台商投资区精心呵护“洛阳古桥文化”有了丰富的回报,目前,泉州湾洛阳江河口红树林是全省乃至全国现存面积最大的连片乡土树种人工红树林,已形成洛阳桥与红树林完美结合的独特的湿地文化景观,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维护了生态平衡,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借艺造街  打造区域文化窗口
  当前,台商投资区的文化产业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其中以张坂镇为代表的木雕行业正在迅速崛起,并已占据该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半壁江山。

[责任编辑:陈玉玲]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