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永不开市”漫谈(下)

2015-07-20 15:40:44 来源: 泉州企业家杂志

0浏览 评论0

“无永不开市”漫谈(下)

马来西亚马六甲永春会馆

(文/林联勇)“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融古通今,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著名侨乡,被确定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今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与参加中央党校培训的县委书记们座谈时,特别提到:“永春的华侨很多,历史上就有‘无永不开市’的说法。”
  本刊上期刊发了《“无永不开市”漫谈(上)》,专门对“无永不开市”的来龙去脉进行探究,本期刊发下篇,继续关注“无永不开市”的发轫与辉煌。

赤水:“无永不开市”的发轫
  永春“先辈多经商本省上下游各县”,他们沿着山路和水路,四处寻找商机,在立足之地形成集市,也就有了最早的“无永不开市”。这其中以德化县赤水街最为典型。
  赤水街位于戴云山和九仙山之麓,是闽南通往闽西、闽中的必经要道,德化昔日的第二大集市因此应运而生。
1990年《德化文史资料》刊载:“清初的赤水街,商业贸易已具相当规模。不少外地商贾择此定居,开店当坐商。其中以永春籍居多,还设立了永春会馆。因永春籍商人在赤水街商业贸易中举足轻重,故后来有‘无永春不开市’之说。永春人最早到赤水街开店经商的是永春达埔的颜氏,极盛时号称‘颜半街’。现在赤水街很多居民仍自称原籍永春。”
  举一些例子就可窥见一斑:永春著名的“一乡三侨领”之一的颜子俊,是达埔达中人,少年时就曾到赤水一乡亲的小店当店员。香港著名实业家颜纯炯、颜宝铃兄妹就出生于赤水,其祖籍正是永春达埔。白鹤拳一代宗师潘孝德出生于赤水,其曾祖父潘心德亦从永春达埔徙居赤水街,经营豆腐小作坊及土纸类小土产。
  赤水仅仅是永春商人履足的一个点。省内的福州、泉州、厦门、大田、尤溪、永安、宁化、沙县、延平(南平)、建阳、崇安(武夷山)、福鼎,省外的上海、浙江、广东、台湾、香港、澳门……无不留下永春商人拼搏的身影。
  坚韧不拔、善拼敢赢的永春商人在外地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正如李汉青所言,永春商人“多能以机智勤谨取胜,用执当地商界牛耳”。以德化为例,“城关商户,永春人开设不少,特别是一些大商户,基本是永春人。在历届商会长竞选时,永春籍商户是举足轻重的。”(见1985年《德化文史资料》)民国年间,担任过德化县商会会长的永春商人有连任两届的黄廷辉、主营中药的潘丕显。另据《桃源潘氏族谱》记载,该族潘世祥(1898—?),“曾任大田县商会长、大田县参议员”;潘嗣秀(1890—1929),往尤溪经商,“历任尤邑商会长”。永春人在德化、大田、尤溪的县商会担任会长,如果没有“无永不开市”的强大根基,如何能够立足?
  全国各地现有11个异地永春商会,包括深圳、上海、厦门、泉州、三明、永安、大田、宁化、福州、广州、东莞,这其中不少就是近现代永春商人经商的传统地域,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了更广泛的分布。

南洋:“无永不开市”走向巅峰
  永春是著名侨乡,现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120万人,是本土人口的两倍多。他们为侨居地(主要是南洋)的开发和建设付出了艰辛汗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也让“无永不开市”的盛况在南洋走向巅峰。

[责任编辑:陈玉玲]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