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胜塔:见证泉州港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2021-06-22 15:47:29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这是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海上丝绸之路上一座重要的航标。作为泉州湾航道的主要航标塔,这座巍然屹立了千年的石塔,见证了泉州港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她就是被明代方志学家何乔远盛赞“其壮丽不减城中开元寺塔也”的六胜塔。这座功能实用、建筑艺术与结构稳定兼具的航标塔,是中国元代仿木楼阁式空心石塔建筑的典范,体现了泉州古代造塔工匠高超的建筑技艺。

六胜塔的建设及建筑艺术水,不仅反映出宋元泉州海外交通和贸易的繁盛,以及海商经济实力的雄厚,也是12—13世纪泉州本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

在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的讲述中,这座千年古塔的面容逐渐清晰。□本报记者 黄宝阳

构成古泉州港独特完善的导航体系

“若欲船泛外国买卖,则自泉州便可出洋……若有出洋,从泉州港到岱屿门,便可放洋,过往泛往外国也。”宋朝浙江人吴自牧在其所著关于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梦粱录卷十二》中,有这样的记载。文中所说的岱屿指今天的大坠岛、小坠岛,岱屿门指的是大小坠岛之间,是泉州湾主航道的出海口,与这个主航道相对的金钗山上,屹立着一座高高的石塔,指引商船通过岱屿门主航道进出泉州港,这座塔便是六胜塔。

作为一个航标灯塔,六胜塔的选址十分讲究,这里三面临海,视廊通透,可视良好。金钗山所在的石湖半岛,由南向北延伸至泉州湾出海口,形成一个避风、水深、不易淤积的天然良港,早在唐代开元八年(720年),航海家林銮就在此建林銮渡。宋代,石湖码头已是居民稠密、帆船过往频繁的港口,元代时海上贸易更是空前繁荣,一直是泉州港水运和水陆转运的重要码头。

宋元时期石湖码头的贸易之繁盛,从一个侧面可看出。10世纪以来,泉州城外的行政区划一般由少者10余乡,多者达100余乡组成一个行政单位。借助得天独厚的海港地理优势,石湖民众广泛参与海外贸易活动,经济繁荣,人口稠密,因此,彼时有一个奇特的现象——“石湖”一个村庄,就足以单独组成一个行政单位,由此可见宋元时期石湖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优越的社会地位。

在农耕时代,在现代航标出现之前,商船航行于茫茫大海,需要航标引导船舶航行、定位。在“梯航万国”的石湖码头,急需一个航标来为来往商船指引方向。于是,在位于泉州湾外口的金钗山、来往商船的必经之处,六胜塔应运而生。

李国宏介绍说,金钗山上的六胜塔,指引商船通过岱屿门主航道进出泉州港,而不远处宝盖山上的万寿塔,又解决了商船通过台湾海峡进入泉州港的导航需求,两者共同构成古代泉州港独特又完善的导航体系。

据考证,明代《泉州府舆地图》、清代《福建海岸全图》《七省沿海全图》等古地图,也无一例外地绘制六胜塔图标,反映了泉州完善的海港导航设施体系一直得到保护与利用。

见证印度佛教文化 与泉州本土文化交融

六胜塔建成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开元寺西塔由砖塔改建成为石塔竣工于嘉熙元年(1237年),东塔于淳祐十年(1250年)才全部完工,因此,六胜塔建造时间比开元寺东西塔早了100余年。不过,六胜塔南宋时在战乱中遭到破坏,后经重修,如今的六胜塔,是元代至元年间(1336—1339年)重修。

六胜塔旁有个寺院名叫东岳寺,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北宋政和初年(1111—1113年),东岳寺僧人祖慧、宗什与石湖乡绅薛公素觉得金钗山的风光气势类似浙江明州阿育王山,为了弘扬佛法,庇护乡里,遂募资兴建六胜塔。

“六胜”之名从印度佛教的“六胜缘”而来。佛典《具舍论》记载,小乘教派有“舍多寿行”(在世舍福延寿)和“留多寿行”(寿终永生享福)两种修行方式。“六胜”是修得“留多寿行”必须具备的六个最佳的条件,即人胜、解脱胜、修胜、福田胜、依止胜、转业胜。祖慧、宗什是修行小乘教派的高僧,遂为石塔取名“六胜”。

六胜塔自北宋政和年间建设以来,一直得到较好的维护。但到了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遣大军追击南宋端宗皇帝至泉州附,双方在泉州沿海发生重大战事,造成六胜塔大半建筑在战乱中遭到破坏。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六胜塔得到重修,继续发挥航标的作用。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十二月,蚶江海商凌恢甫独资重修六胜塔。

“六胜塔是中国唯一依据印度佛教小乘教派‘六胜缘’义理直接命名为‘六胜’的佛塔,是宋元时期印度佛教文化与泉州本土文化交融并蓄的历史见证。”李国宏表示。

体现多元社会结构对海洋贸易的贡献

六胜塔的建设、历代重修,都有宗教人士、商人、民的共同参与,体现了泉州港海外贸易的繁盛给石湖周边民众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积累了深厚的经济实力,也体现了宋元时期泉州多元社会结构对海洋贸易的贡献。

六胜塔由僧人祖惠、宗什募资兴建,石湖本地一位名叫“薛公素”的乡绅,也积极参与募集资金,促成六胜塔顺利建成。元至元年间的重修,更是由海商凌恢甫独资。六胜塔匾额以及第二、三、四、五层横梁均镌刻“檀越凌恢甫鼎立”字样,“檀越”表明凌恢甫是捐资人,“锦江”表明凌恢甫的籍贯是蚶江,下款“至元二年丙子腊月日建”,表明重建工程始于1336年底。

据史学家考据,凌恢甫的先辈于11世纪中期迁居蚶江,以从事海运起家。至凌恢甫时,事业振兴,以从事香料、珍宝贸易成为富甲一方的百万富翁。蚶江民间称凌恢甫为“凌长者”,除了重建六胜塔,凌恢甫还捐资修建蚶江前垵、后垵两处码头,方便船舶停靠。

李国宏表示,“凌恢甫现象”反映了14世纪泉州海外交通和贸易的繁盛,以及海商经济实力的雄厚。沿海民众积极参与对外贸易,在促进泉州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也涵养了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质和乐善好施的民风民俗。在获得巨大商业利润的同时,海商也必须随时面对各种风险,更需要从宗教信仰中寻找精神上的慰藉,他们通过行善积德来满足情感上的寄托,泉州许多桥梁,都是海商乡绅们所捐建。

展示泉州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筑技艺

作为海上航标的实用功能之外,六胜塔还充分吸收传统建筑的精华,多方位采取抗震防风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建筑艺术与结构稳定的完美结合,成为中国元代仿木楼阁式空心石塔建筑的典范,展示了泉州古代造塔工匠因地制宜、匠心独具的智慧与技艺。

六胜塔塔基严实,选择地下大片完整的花岗岩石作为基础,避免出现沙基液化现象。基座采用一大一小相互叠加的双须弥座形式,内收外展,节奏明朗,富有层次感。在双须弥座的围护下,塔体重心向下,有利于防风抗震出海口风大,如何有效抵御强风袭击?建设六胜塔的匠人们采取八角形的面结构,使得每一边的立面对地基的压力比较均匀,整体结构更稳定。而且,八边形塔体外壁角度较为缓,能削弱来自各个方向的风压。

六胜塔第一层每个转角都有一根粗壮的石柱作为支撑,柱础采用素身覆盆式,通过增加受力面积来减轻上层建筑压力对地基的重压。塔体第二层至第五层的每根石柱都是由三段叠接而成。叠接后的石柱有缝隙,发生地震时,这些缝隙便产生缓冲作用,抵抗摩擦和挤压的冲力,消减地震能量,不至于使塔柱断裂而造成塔体的倒塌。“三段式接柱法”具有抗震减压的实际效果,是古代仿木石塔建筑的一项技术创新。同时,塔身整个斗拱层犹如“整体浮筏式基础”,也能够有效地缓解地震波对塔身的冲击。

六胜塔与东西塔一样,充分利用成熟的中国传统木结构的建筑技艺,将坚硬笨重的石材雕凿成立柱、栌斗、跳头、楣枋、阑额、飞昂、飞檐、雀替等构件。塔檐借鉴木建筑屋檐翚飞式的造型与装饰,结构严谨,布局均衡,具有轻盈挺秀的美感,仰望塔身,有凌空欲飞的姿势。在掌握《营造法式》原理的基础上,吸纳闽南民间建筑的精华,既保留木构建筑的灵动轻盈,也凸显石构建筑的雄伟浑厚。

六胜塔的雕刻艺术,也堪媲美东西塔,明代学者、方志学家何乔远盛赞“其壮丽不减城中开元寺塔也”。塔须弥座束腰、华板、上枋均雕刻瑞兽和缠枝花卉,富有艺术。金刚、天王造型雄健,手持各种法器,形态各异,透露出威武之气。高僧、罗汉、菩萨造型圆润,神情自然,庄严肃穆。浮雕线条流畅,简洁大气;服饰飘带临风而动,高低起伏,富有艺术感染力。

山神守海疆佐证海丝繁盛史

先有东岳寺,后有六胜塔。六胜塔百米之外的东岳寺,也是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寺庙。一般在海边都供奉妈祖等海神,这里供奉的却是“山神”东岳大帝,这又是为何?李国宏表示,“山神”变为“镇风神”,反映了宋元时期泉州港海外贸易兴盛的史实和现实的需求。

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道场在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相传,寺庙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730年),据说由于金钗山内衔晋洛两江,外观台湾海峡,于泉州而言,犹似国之东岳泰山,古人择此地建东岳寺,祀东岳大帝。由于航道畅通,商贸兴盛,进入泉州港的商船停靠林銮渡时,商客必备厚礼答谢东岳大帝,东岳寺因此香火鼎盛,成为祈求海国安澜、风调雨顺的场所。

从宋代开始,泉州沿海地区凡是供奉东岳大帝的庙宇,多了一项功能,那就是祈求东岳大帝“镇压飓风”,以保佑航海安。南宋韩元吉(1118—1187年)撰写的文献表明,泉州沿海民众向东岳大帝祈求的愿景中就有“海无飓风”的内容。

据石湖村的老人介绍,历代泉州知府赴任,都要远道而来拜东岳大帝,后来由于泉州到石湖路途遥远,就在泉州凤山建东岳行宫,方便官府就祭拜,可见石湖及东岳寺的重要地位。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古田会馆:体验福州会馆文化与诚信廉洁文化底蕴

古田会馆:体验福州会馆文化与诚信廉洁文化底蕴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这句诗道出了历史上的台江商贸盛景。商贸的繁荣催生了林立的会馆...更多

2021-06-21 10:02:15
怀念儿时村庄模样 旧村建筑重现大众眼前

怀念儿时村庄模样 旧村建筑重现大众眼前

仲夏的古田翠屏湖,微风阵阵,成群结队的白鹭,翩然起落。一大早,古田县吉巷乡坂中村村民高益钱就...更多

2021-06-18 16:47:06
“龟湖大普”习俗轮流举办 帮人解开历史尘封

“龟湖大普”习俗轮流举办 帮人解开历史尘封

自古龟湖乡得龟湖塘水利,田园肥沃,经济富庶,人烟密集,是石狮的鱼米之乡和商品集散地,龟湖街直...更多

2021-06-17 13:51:11

游洋镇兴山村:领悟革命火种诞生地 感受红色精神

仙游北部多山地,重峦叠嶂,最高处石谷解主峰海拔1803米。由莆田市区驱车,盘山而上两小时,方能抵...更多

2021-06-17 10:57:31

思明电影院:历史风貌建筑名单 迎来最大规模更新

漫步中山路街区,纵横交织的骑楼,散发着浓郁的民国风情。思明南北路与思明东西路交叉口的思明电影...更多

2021-06-17 1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