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林亭窑黑釉描金盏:了解传统技艺 留住文化遗产

2021-07-12 10:40:38 来源: 闽北日报

0浏览 评论0

记:什么是遇林亭窑黑釉描金盏?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杨:遇林亭窑址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西北部,是我国宋代八大窑系中的建窑系窑址之一,堪称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窑址之一。它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夷山,丹霞地貌,土质为砖红壤,和建阳的高铁粘土不同,更适合烧制黑釉盏。“黑釉描金盏”(又称“金彩盏”)是遇林亭窑的代表产品,虽属于“建盏”系,但与普通建盏不同的是,普通建盏花纹与图案是靠“天命”,而遇林亭窑黑釉描金盏更多的是考验匠人扎实的绘画功底和老道的技艺与经验。在茶盏烧制好后,以金彩为釉纯手工勾勒,然后进行第二次烧制。遇林亭窑的黑釉描金盏在宋代鼎盛,流传到日本后,被称为“金彩天目”。当时制作工艺成熟,也融合了许多武夷山文化,有九曲棹歌、武夷山水等主题茶盏,但因年代久远,遇林亭窑传世、出土的黑釉盏,多数鲜亮颜色都已脱落。

记:那您为什么会想传承恢复遇林亭窑金银彩绘釉盏技艺?黑釉描金盏的制作难点在哪里?

杨:我是武夷山市星村镇人,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黑釉茶盏是掩埋在历史尘中的明珠,它背后的艺术价值不可估量,传承与发扬并重是当代匠人终生的使命。

黑釉描金盏不仅需要掌握烧制器盏的技艺,在小小的茶盏上绘制图案,还需要有美术、书法功底。绘制除使用纯金粉,有时需使用专业颜料——洋金水,而洋金水是黑色的,与黑釉盏颜色相,绘制时无法看见所绘图案,而且无法打稿、涂改,错一笔就废了,只能凭借自己的感觉和功底在碗心或内壁釉面上作画。下笔的力度、距离、形状等需精确万分,不仅考验匠人的耐心与细心,也十分耗费人力。但这样黑色的洋金水所绘图案,在烧制后呈现的却是流光溢彩的金色,不得不令人称奇。

烧制黑釉描金盏,不但要有工匠精神,还要有对艺术的敏锐观察和驾驭能力。画匠与画家不同,每一个黑釉描金盏不仅是茶器,还是制作者创作的艺术作品,与那些批量生产的产品不同,它灌注了匠人的思想与心血。

举个例子,2018年全国手工艺产业博览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国匠杯”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中,我的代表作“茶叶纹黑釉描金盏”荣获“最佳创作奖”。茶盏上的茶叶图纹看似简单,其实蕴含丰富的内涵。茶器因茶而生,武夷茶也是一片叶子的故事,我用无数片叶子来表现黑釉描金盏,茶叶随风自由飘落在青黑的盏上,片片金叶摇曳生姿,隐现金光,整体自然和谐。这些都需要结合个人的专业和艺术修养设计,根据茶盏大小、形状,绘制叶子的疏密、大小变化等。

记:经过多年的学研究探索,您在掌握了武夷山遇林亭黑釉茶盏制作技艺后,有哪些创新之举?

杨:我们不仅要把传统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技艺复原、传承、保护,还要发展,利用传统技法,结合当代、当地文化创作出适应现代发展的文化产品,这是每个从业者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除了盏上图案,这些年我在黑釉描金盏的制作材料、器型等方面与武夷山本土文化相结合都有新尝试。武夷山的陶土极具地域,将种岩茶的材料融入到陶土,这样一来茶器就和武夷岩茶材料上有一种特殊的“血缘关系”。

在器型的创新上,融合了自己多年的陶瓷研究实践和艺术功底,采用黄金分割法,使器型更显拙朴又不失灵动。你看这个杯盏,是我自己研发的一种器型,这种器型上面是在圆的基础上稍微变形,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圆形杯口略有变形,像桃子,又像荷叶。杯底另有乾坤,杯盏外侧施半釉,无釉处有凹凸不的特殊肌理,底部方形,上面还有纯手工的篆刻。这种器型我把它取名为“乾坤盏”,“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天圆地方,寓意用这种茶具喝茶“天地人合一”。

这些年来,我也通过给武夷学院、武夷山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的学生上课,传播黑釉描金盏的制作技艺。武夷山是遇林亭黑釉描金盏技艺的起源地,也应成为发扬地,期待更多的人关注、了解我们的传统技艺,留住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报记者 林李冰 )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