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科普宣讲活动进校园 加强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021-11-10 14:29:33 来源: 东南早报
0浏览 评论0条
11月2日,由泉州市生态环境局、东南早报主办的“生态环境宣传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黎明职业技术大学轻工学院副教授曾飞虎受邀开讲,为小记者们带来了主题为《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的讲座。
讲座中,曾老师通过详实的案例和具体的数据,向小记者们普及了塑料污染的危害,并就新版“限塑令”的主要内容,强调禁止、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的重要性。曾老师还呼吁小记者,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做个小小宣传员,通过自身力量,带动周边人一起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加强环保意识。
据悉,该系列活动由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和东南早报联合主办,已连续开展三年,走进二十多所中小学校。每期邀请高校环保领域的专家、教授从自身研究领域出发,为同学们开展环保科普宣讲活动。今年,活动将继续走进校园,为更多学生搭建学习平台,将生态文明理念根植孩子心中。
★杜绝白色污染
□小记者 吴紫妍
(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五年级)
什么是白色污染?在曾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步步揭开了“白色污染”的真实面纱。原来,白色污染是指包装袋、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不可回收难以降解的固体垃圾。它们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它们的“足迹”已遍布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
除此之外,塑料垃圾还威胁着动物们的生存。据统计,一年里有上千万只动物因为误食白色垃圾而失去生命,而且白色污染侵占了大量土地,导致可用于种植的土地减少。动物变少,农作物减少,我们人类的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有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所以,保护生态环境,杜绝白色污染,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塑料制品循环利用
□小记者 蔡炘妍
(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四年级)
看看我们的周围,你可曾看见一个没有塑料存在的地方?答案显然没有,没错,塑料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普及最广,使用量最大的物品了,因为它便捷,用途多样,而且耐用。但是塑料却难以在大自然中分解,一般废弃塑料袋在土壤中分解需要500年左右。如果是用火燃烧,反而会产生有毒气体,人体要是吸入这些废气还会致癌。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将用过的塑料制品多次循环利用,减少对大自然的危害,以及它带来的负面影响。
★小小宣传员
□小记者 王意舒
(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三年级)
听曾老师这么一讲,我才知道,平时我们常用的塑料袋,竟然对我们的环境有这样大的危害。假设,我们将一个塑料瓶扔进池塘,池塘的水把塑料瓶送到小河,最终送进大海,小鱼误食塑料瓶后,大鱼吃小鱼,我们又捕捞食用了大鱼,这样等于我们间接地吃下了自己丢弃的塑料。为了避免这种危害,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并做好塑料制品垃圾回收分类工作。同时,我们也应该用布袋、纸袋等环保购物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
此外,我们应该做个“小小宣传员”,告诉所有人:少用塑料制品,做地球守护者!(早报记者 林婷瑜 通讯员 凌怡 周静云 文/图)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
小学生走进石狮市环境监测站 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
11月5日下午,泉州市石狮生态环境局组织石狮市第七实验小学部分学生走进石狮市环境监测站,参加新一...更多
2021-11-09 08:57:16
-
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垃圾焚烧发电厂
为激发学生积极了解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热情和责任感,7月8日,宁德市蕉城生态环境局联合宁德师...更多
2021-07-14 13: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