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作海被儿赶出家门后扫大街 称社会比监狱复杂

2014-05-10 19:55:00 来源: 新京报

0浏览 评论0

2010年5月12日,赵作海在妹夫家休息。谈及出狱后一直没有见到4个孩子时,他眼圈含泪。本报资料图片

2010年5月12日,赵作海在妹夫家休息。谈及出狱后一直没有见到4个孩子时,他眼圈含泪。本报资料图片 

2012年4月20日,经历了“传销风波”后,赵作海和妻子李素兰开了家旅社,同时销售烟酒、零食。图/

2012年4月20日,经历了“传销风波”后,赵作海和妻子李素兰开了家旅社,同时销售烟酒、零食。

2014年5月5日,完成了工作后,赵作海在路边休息,从今年3月1日起,他成为一名环卫工,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摄

2014年5月5日,完成了工作后,赵作海在路边休息,从今年3月1日起,他成为一名环卫工,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摄

【赵作海人生轨迹】

1999年因同村赵振晌失踪后发现一具无头尸体而被拘留。

2002年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缓刑2年。

2010年5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赵作海故意杀人案系一起错案,宣告赵作海无罪,其获赔65万。

2010年7月以公民代理人的身份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

2011年4月赵作海和李素兰领取了结婚证。

2012年4月在商丘市归德路开旅社,8个多月后旅社倒闭了,损失4万元。

2012年7月赵作海所陷传销案结案,损失17万余元。

2014年3月成为商丘的一名环卫工人,负责清扫市中心长约150米的路段。

人物简介

赵作海

男,1952年出生,河南版“佘祥林”。1999年,作为杀人犯入狱。2010年4月,被“杀”者回村。此后,赵作海无罪释放,并获65万元国家赔偿。经媒体报道,他成为代表冤案的“符号”而广受关注。

对话动机

离开监狱这四年,赵作海比想象中老得快。他曾做过公民代理人,却发现很多事“管不了”;曾参与过“西部大开发扶贫工程”,后来才知道是传销,11年冤狱换来的65万赔偿款,四分之一没了;曾开了家小旅馆,不到9个月,赔钱倒闭。现在,他成了一名环卫工,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

62岁了,他没有等来期待中的否极泰来,比起刚出狱时的踌躇满志,他会怎样看待这四年的起伏?对社会、家庭和自己的认知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又该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昨天是赵作海出狱的四周年,他给出了答案。

5月5日中午,在出租屋旁的小饭店吃过饭,赵作海与妻子李素兰又起了场“争执”。

“别打包。太咸了,太难吃。”李素兰冲赵作海嘟嚷。赵作海说:“还能吃一顿呢。”他起身,一股脑把剩菜倒进塑料袋里,李素兰剜了一个白眼。

上场“争执”发生在半小时前,李素兰扯着赵作海看不清颜色的皮夹克,让他赶紧换掉——下午3点,一家境外电视台的记者要来采访。

赵作海原是不肯的,妻子的声调高了八度:“扫大街的就非得穿得跟垃圾堆里出来的一样?”

话音一落,老赵闷头进了屋,换了干净的衬衣。

赵作海如今的生活节奏几乎全由李素兰主宰,相比起前些年的意气风发,他佝偻着背,略显颓态。

在李素兰看来,出狱4年多,赵作海的抠门和邋遢还是没变。唯一变化的,是他的身份。

拿到65万赔偿款后,赵作海和儿子、亲戚相继闹僵,众叛亲离,只得离开老家赵楼村;在宁夏又陷入传销,被套进去17.5万。

2012年4月,老两口在商丘市归德路开了家小旅社,只有十来个小房间,没独立卫生间。没有经营经验,不到9个月,小旅社倒闭,4万又没了。

剩下的钱,被妻子放进了担保公司。这是赵作海倚仗的最后的财富。

今年3月1日起,赵作海成为商丘市一名环卫工,负责清扫市中心长约150米的路段。两条街区的清扫,一般得两个小时才能干完。这份差事他已干了两个月零5天。

每天早晨5点,从出租屋到工作地十几里地,赵作海得骑40分钟;舍不得花上7块钱吃面,他中午再往返一个多小时,回家吃饭。一天两个来回,路上多少坑,哪儿好走,他都摸得清楚。他说好比这4年,经历了一番波折后,终于知道了哪些事儿能干,哪些不能干。

几年前刚从监狱出来时,赵作海不是这样,那时他做“代理人”,面对找他“洗刷”冤屈的人,他会在大堂中间挑一把椅子坐上去,声音颇有些威严:“你们有什么冤屈,都告诉我。”

出狱这四年,赵作海一直试图寻找社会里自己的那个位置,但均以失败告终,翻转了一圈后,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又回到了原点。他感慨,“人没法过一个很平凡的生活,不容易都过去了,就这样吧……”

[责任编辑:卢侨生]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