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信峰会文艺晚会再现文都泉州魅力 引网友热议
导演解读
围绕海交贸易 凸显友谊互通
4分钟的“泉州时间”让人回味无穷,精彩的表演背后,又有怎样的深刻寓意?昨晚10时许,记者在多方联系后,拨通了“丝路梦寻·海”第一编导——福建省歌舞剧院副院长谢南的电话。
“谢谢,谢谢!”当记者转达了泉州人民对此次演出的关注和赞赏时,谢南连声感谢。受主办方邀请,谢南也出现在昨天的晚会现场。“现场的效果很不错,感觉把泉州海的气质充分表达出来了。电视直播画面感觉可以吗?”尽管演出已经落幕,但谢南仍沉醉在节目的表达中。
作为国家一级编导,谢南与泉州有多年的渊源,曾先后创作《惠安女人》等诸多泉州元素的大型舞剧,同时也是今年元宵“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开幕晚会的总导演。他介绍说,这次“丝路梦寻·海”的演出,总共动用了70多名演艺人员,从春节后就开始创作和排练,前后历时3个月。“习近平主席在亚信峰会等多种场合强调要增进友谊互通,我们此次的‘泉州时间’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谢南说,作为“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的商贸繁荣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中外友谊,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拍胸舞、梨园戏、惠女服饰、东西塔等元素,泉州作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民风民俗、开放包容的性格特征等,也得到充分体现。
“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留意到,泉州的发展一直遵循友谊与互通的准则。”谢南说,当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已日渐明晰,泉州也在乘势打造“海丝”先行区,祝福泉州走得更远更好。
网友感慨
“壮哉我泉州” “我为你加油”
“央视1套和13套今晚八点播出的亚信峰会文艺晚会,第二个节目会展示我们泉州‘海丝’文化。”其实,早在文艺晚会播出前,热爱泉州的市民就从多种渠道,敏锐捕捉到相关消息,并积极向媒体和身边亲友“通风报信”。本报热心读者、来自德化六中的初三学生李华伟就在昨天傍晚给本报24小时热线96339打进了电话。
据他介绍,昨天傍晚6时15分左右,放学回家的他刚好看到央视13套连线采访亚信峰会。“现场记者说,开幕晚会将体现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的历史盛况。”李华伟说,兴奋不已的他赶紧打电话给媒体“报料”,以让更多人关注家乡的这一大事。“看到电视屏幕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泉州’字样很骄傲,这是城市名片最有力的宣扬,壮哉我泉州。”
更多的市民在观看直播后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表达了自己的激动心情。网友@欣凤晟在昨晚8时16分,晚会正在直播过程中就截图与朋友们分享——“亚信峰会文艺晚会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网友@泉州新生代小生说,看到泉州的东西塔出现亚信峰会晚会背景上,身为泉州人的自己感到荣幸和自豪;古城重新焕发荣光,泉州我为你加油!
“从‘海纳百川闽南韵’亮相《文明之旅》,到文化泉州城市形象片央视播出;从拍胸舞、提线木偶戏冲刺春晚,到‘东亚文化之都’花落泉州,这一年来,泉州古城古港文化复兴的味道日益浓厚,泉州城市的形象、知名度、美誉度在不断提升。”见证变化的媒体工作者@元宝姆妈这样表示。
(泉州晚报 记者 孙灿芬)
[责任编辑:卢侨生]
相关阅读
- (2014-04-10)泉州申请设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 (2014-04-21)泉州整合海丝资源 力争建成国际化文化交流展示中心
- (2014-05-20)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千年清净寺
- (2014-05-21)千里万里梦相随 亚信峰会文艺晚会传递亚洲团结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