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珍山村55人挤一屋睡觉 驻村书记想建宿舍楼

2014-05-26 19:47:10 来源: 东南网

0浏览 评论0
查看原图
  • 蔡奋山带记者来到男生宿舍,满满的一间,上铺基本上都睡三个人
  • 蔡奋山(左)在海地维和
  • 早上6点,孩子们在食堂外打水洗脸
  • 三层的是前年翻建的教学楼,两层旧楼则改作学前班和食堂宿舍
  • 灿艺回家还要带弟弟

【蹭饭】

90人挤一屋孩子们站着吃

初来乍到,蔡奋山听的满是抱怨。村里没有稻田,蛙声也消失了,但蔡奋山却静不下心来。

孩子们的午餐怎么样?晚上,打开电脑视频逗5岁儿子时,他想起隔壁学校的孩子们。进村第二天中午,蔡奋山去村部隔壁的小学转一转,顺便去食堂蹭饭。这里灶台食堂二合一,一群孩子围坐吃饭:只有一汤一菜,菜中会放点三层肉。没座位的孩子,就捧着碗,站在屋外的走廊吃。这样的菜色几乎每天如此,每人一学期400元。

蔡奋山一时没了心情吃饭,忙找校长陈智勇问,“食堂怎么这么挤,还跟厨房放在一块?”

校长苦笑,“学校巴掌大,就两栋房子,三层教学楼是前年翻建的,两层旧楼改作住宿、食堂。”这让蔡奋山心里落差很大。进村前,他曾查过,珍山村穷归穷,却尊师重教,清代出了7个翰林学士,20来人中举。

和大部分农村一样,年轻人带着孩子外出也是趋势。5年前,另一所小学因生源不足被合并,珍山小学来了40多个外村学生。如今,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共204个孩子,学校变得拥挤。学校中,除两个老教师是珍山人,其余12个老师周一到周五住校,周六都要赶早坐唯一一趟班车,回乡里或县里。

“出去的人,能不回来的都不回来了。”年长的陈东权老师感叹,除了种茶的,就是他们这些教书匠没有出路。

蔡奋山看到的拥挤,在校寄餐的90多名师生天天都要经历。在食堂里走一圈,他还发现墙壁、地板被油烟熏得黏黑,苍蝇在潮湿的空气中乱飞,桌上的粘蝇纸爬得密密麻麻。

这太容易滋生和传播细菌了。回国后,蔡奋山就没见过这么糟的吃饭环境,孩子的免疫力低,这怎么行呢? 

【夜访】

下铺睡三人 翻身就掉地上

宿舍的拥挤,孩子们更是连翻个身都困难。“没办法,只能委屈孩子挤着睡了。”校长依旧苦笑。

那天晚上8点多,趁孩子们睡着后,蔡奋山打着手电筒,再次走进宿舍里。宿舍是二楼的一间旧教室,用木板密封隔成两间,住着55名男生女生。男生住前门一头,女生住后门一头。蔡奋山闻到棉被散发出来的潮气。

“实在没地方,只能上铺睡两人,下铺睡三人”,陈东权压低声音,用手电照着双层床。蔡奋山这才发现,原来1.2米宽的床铺挤着三个孩子:床头露出两个小脑袋,床尾中间还有一个,稍一翻身就会掉地上。

灯光一照,蔡奋山心头一紧。再往上铺一照,有的孩子被压在厚棉被下,挤得额头冒汗。

走出宿舍,陈东权老师就诉起苦来。开学初,家长把孩子送来寄宿,知道学校缺床位要挤着睡,有人心疼得骂开了,陈东权只能放狠话,“你们自己看吧,就这么大的宿舍,不想挤就回家睡。”

陈东权也住在学校里——一楼最小的一间房,兼当传达室,一道帘子隔开,后面是他的床。55个寄宿生里,常住的有48个,都是隔壁村的,回家的山路至少有5公里。另外7个本村的,父母外出打工,有时嫌太挤就去亲戚家睡。

“万一发生地震,夜里睡着的孩子怎么跑?”蔡奋山躺在村部的单间宿舍里,想了很多。想起海地那场大地震的触目惊心,想起自己的儿子,一定要想方设法解决这个困难。

[责任编辑:卢侨生]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