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感德镇龙通土楼 穿越时空的传奇(高清组图)

2014-06-13 10:12:59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健

0浏览 评论0

核心提示

安溪县感德镇龙通村是个偏僻的小山村,四面临山,位于永春与安溪两县的交界处。村中完整地保留着一座300多年历史的三层大土楼。这座明清之交建设的土楼,占地面积有1050平方米,气势雄伟,是全村乃至方圆十里内最庞大的建筑,最多时住了3000多人。

时光荏苒,龙通土楼至今流传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土楼妈”向父借粮仓、土楼抗击土匪等等,为土楼增添了些许神奇。如今,已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龙通土楼正期待被进一步开发。

本期“温陵志”,就带你一起去探寻龙通土楼这座神秘的“古堡”。

安溪感德镇龙通土楼 穿越时空的传奇(高清组图)

土楼已多年无人居住,庭院幽静。

坚固土楼气派大方

龙通土楼位于莲花山麓下的一个山坳内,从安溪感德镇区驱车前往土楼,路上就花了将近1小时。从远处看,土楼更像个古堡,呈正方体,高约20米。外墙灰白色,屋顶是砖瓦结构。土楼正大门上方挂有一匾额,题写着“崇墉永峙”四字,落款为“甲申年瓜月”。公元1644年,这一年是明朝崇祯末年、清朝顺治元年,正是在这一年,龙通许氏14代传人许尔階动议建设土楼。

土楼右侧也有一个拱形门,外墙石基厚约2.3米,土墙厚近2米,青石砌成的侧门墙有1米厚,坚固异常。在龙通村村支书许进丁的带领下,记者一行穿越拱门进入土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土楼庭院的杂草,许进丁说,1988年,最后一户居民搬走后,土楼再无人居住,因此长满了草,原本位于庭院中间的一口井也已废弃。

进入土楼后不久,大雨倾盆,雨水沿着屋檐串成一幕幕水帘。少刻雨停,抬头仰望,一座古老的三层楼阁式古民居展现在记者眼前,阁楼气派辉煌,窗格子、板壁、屋檐等等,雕梁画栋、古香古色,其建筑艺术令人赞叹。

土楼大门边靠墙有一条陡峭的1米多宽的石阶,光线昏暗,记者一行小心翼翼地沿着石阶登上三楼。三楼中间的正厅供奉着许氏祖先的灵位,正厅两旁是厢房,厢房以大厅为中轴线,向两边延伸,二楼的格局与三楼大体相当。“大厅左侧第一间是大房,右侧第一间是二房,左侧第二间是三房,右侧第二间是四房……”许进丁说,许氏家族就这样在土楼内繁衍开来,至今已300多年。

据介绍,土楼内有厢房72间,一楼建有粮仓、厨房等各式功能区,“土楼最多时住了3000多人。”许进丁说,他小时候也在土楼里住了八年,当时土楼内还住着很多人,遇到婚丧嫁娶这些特殊节日,土楼内更是热闹非凡。如今,土楼虽无人居住,但依然很干净,除了稻草外,没有看到一张蜘蛛网。

数代积累巨额资产

龙通土楼是怎样建成的呢?据龙通许氏家谱记载,经几十年筹备,土楼于甲寅年公元1674年动工建设,历时8年,辛酉年公元1682年落成。

对龙通村而言,土楼就好比金字塔之于埃及人,生在当代的人很难猜想古代人不可思议的力量和智慧。许多专家学者前来考察,也均拍案称奇,建设如此规模宏大的建筑,就算落在现代交通便利的情况下,也很费劲,而且需要大量资金,而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怎么建成的呢?事实上,当时的龙通人真的可以拿出这笔钱。

据许进丁介绍,龙通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这儿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是丘陵地貌,红壤丰富,海拔适中,非常适宜种茶;加上森林资源丰富,可谓地肥人富。至今安溪还有“无空找龙通”的说法,说明历代龙通人比较富有,并且热情好客。

龙通许氏先人走南闯北,交游广阔,四处经商。第十二世公许崇贾,号敦渠,经常外出经商。有一次,他在经商途中,梦见遇到一位长须红脸的老者。老者告诉他,种植观音茶叶可使子孙世代富裕,他将在回家路上遇到一株红心歪尾的树苗,那就是铁观音茶树。他急匆匆收拾行李回家,果然在半路见到一株与梦中无异的茶树,遂采摘几根茶枝回家,插在厝前的菜园里培育。

随着茶园的扩张,龙通许氏家族的收入也随之增加,渐渐积累了丰厚资产。在土楼建设者许尔階前,许氏已富过5代,许尔階继承了祖传的事业,更是生意发达,如日中天。

建设规模庞大的土楼,除了需要耗费巨资外,还要一份精密的图纸。关于图纸,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许尔階有一天晚上吃了些酒水,独自饮茶静思,忽觉昏昏欲睡,朦胧间有两个身材魁梧的人,一前一后,一黑一白,头带莲花帽,身着大黄袍,脸色阴沉站在他面前说:旗形坐东,建造土堡,吾族兴衰,此堡攸关,有图若干,依图而造,造福桑梓,早生定夺。言毕,一阵风过,人影不见。许尔階惊醒后,急忙烧香拜之,回头一看,案头上摆着图纸。经过难眠的一宿,天刚亮,许尔階就急忙召集族人商议,决定依图建造“崇墉永峙”土堡。

“土楼妈”的传奇

还未到土楼参观,记者一行就在路上听感德镇政府工作人员饶有兴致地讲述“土楼妈”的神奇故事。“三年未梳头”和“查某仔贼”是土楼妈的“标签”,那么土楼妈和土楼又有哪些密切的关系呢?

土楼的建造历时8年,不仅耗资巨大,粮食不足也是一大难题。这时候一个和许尔阶同等重要的“土楼妈”出现了,她在关键时候保证了土楼的完成。

“土楼妈”是龙通村莲山李氏,少年时嫁入许家。相传当时李氏的父亲也很富有,粮食就装了很多个仓库。建设土楼期间,“土楼妈”向其父求助,其父同意开一个粮仓供她使用。但是一个仓库的粮食远远不够,“土楼妈”便使出瞒天过海的办法,将所供的稻谷磨成米,再将谷壳投回原粮仓。然后告诉父亲,所开粮仓遭老鼠破坏,皆是谷壳,其父半信半疑,只好取出钥匙,再供一仓粮食给她。两仓库的粮食为土楼的建造提供了保证。“查某仔贼”说的就是这段故事。

相传土楼建造时,“土楼妈”的父母从不曾探访。土楼落成时,其父看到土楼如此高大宏伟,担心李氏子孙遭受许氏后人欺负,唉声叹气。“土楼妈”见状,当场跪地向天发誓,子子孙孙不欺负莲山李氏后人,不仅如此,土楼落成后,“土楼妈”还送给了父母许多白银,时常陪伴二老左右,尽心尽力孝敬,为他们养老送终。此后,许、李两姓几百年来都是和和睦睦。

据称,在建造土楼时,“土楼妈”夜以继日不曾停歇,3年才梳洗一次头发。土楼工程建设之久,工程之浩大,事务之繁忙,可见一斑。建造如此大的土楼,得到邻里的帮助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当时全村上下不管男女老幼都自觉前去帮忙,为建设土楼出了一份力。而只要搬一块小石头,“土楼妈”也都会盛一碗米饭作为回报,“土楼妈”因此得到了邻里的好评。

参与评论

图片新闻

视觉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