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阿城市论坛举行 倡建21世纪海丝城市联盟
他们眼中的泉州
在海丝的“桥头堡”幸福收获
(新疆乌鲁木齐市外事侨务办主任 艾赛特·吾书尔)
泉州和乌鲁木齐,一个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一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我深深觉得,到泉州参加首届“中阿城市论坛”是一种美好的机缘。更加幸运的是,通过前期的沟通接洽和会议期间的见面详谈,乌鲁木齐与摩洛哥萨达特市已正式决定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将于18日的闭幕仪式上签订。
“我们彼此掌握对方的语言就更好了”
(科威特阿拉伯城市组织秘书长顾问 穆娜·布鲁斯丽)
这是我第五次来中国,第一次来泉州。这座城市气候温润舒适,城市形象靓丽,我非常喜欢。大家都说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但我觉得在现在、当下,泉州充满活力,仿佛辉煌并未离去过。中阿之间今后将迎来更多的合作机会。非常希望双方在增进经贸往来的基础上,加强人文交流交往。比如,我们若能掌握对方的语言,没有了交流的障碍,就更好了。
历史友谊看透透
“刺桐”“大食”千年情
●1300多年前的唐代,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穆罕默德两个门徒三贤、四贤,来到泉州传教,留下了“圣墓”遗迹,泉州也成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方。
●宋、元时期,大量阿拉伯商人沿着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来到泉州,不仅带来了阿拉伯地区的香料等物,采购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还广泛传播伊斯兰文化。
●元代的泉州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中世纪著名游历家马可·波罗等的游记和《岛夷志略》等中外文献,还有保存至今的各种宗教石刻等,为我们揭示了“回回田地里”(阿拉伯)人及其后裔活跃在“国际都会”泉州的这一历史情境。
●目前,泉州有阿拉伯后裔5万多人。中东地区已经成为泉州最大的进口市场和第四大出口市场,年贸易额近百亿美元。
泉州的阿拉伯元素
●泉州海外交通史专题博物馆
设有“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专题展览,陈列有伊斯兰教等碑刻石件。
●伊斯兰教圣墓
建于唐代,为伊斯兰教三贤、四贤的墓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
●清净寺
创建于北宋(1009年),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寺内遗留有记录历代穆斯林集资修葺的汉文和古阿拉伯文勒碑石刻。
●陈埭丁氏回族
为阿拉伯番商后裔。元末明初,避居晋江陈埭,与当地汉族同胞和睦共处,建设家园。终发展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陈埭万人丁”。1985年,陈埭丁氏宗祠辟为晋江市博物馆陈埭回族史馆。
●永春篾香
俗称汉口神香,制香工艺源自达埔镇汉口村的蒲氏家族。宋朝末期,曾任泉州市舶司的阿拉伯大商人蒲寿庚,家族世代经营阿拉伯神香配方的香料。明末清初,部分蒲氏后裔迁至永春达埔镇汉口村定居,制香工艺流传至今。
●福建联合石化炼化一体项目
总投资63亿美元,沙特阿美中国有限公司占股25%。
[责任编辑:卢侨生]
相关阅读
-
-
中阿城市论坛闭幕 “海丝城市联盟”会址落户泉州
首届中阿城市论坛18日闭幕,泉州发出五大倡议,包括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会址设在...更多
2014-06-19 08:01:41
-
-
2017海上丝绸之路环湾赛期间 泉州全市多路段交通
台商投资区(惠安)往洛江双阳(永春)方向的车辆,请从洛阳大桥—北迎宾大道辅道—北迎宾大道辅道滨江...更多
2017-11-27 08:00:23
-
-
泉州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筹备工作会召开
会议指出,距离第三届海丝国际艺术节开幕只剩8个月,时间紧迫,各工作组及各县(市、区)要提早谋划,...更多
2017-04-03 09:03:16
-
福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获立法保护
12月2日,福建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更多
2016-12-03 09:55:44
-
-
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 泉州重要性不言
关于泉州海丝史迹,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前副主席郭旃说,泉州在海...更多
2016-06-10 1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