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新时空 新梦想

2014-07-17 09:22:34 来源: 今日泉州网

0浏览 评论0

联合国认定的“海丝”起点

在泉州市区西郊的九日山,摩崖石刻群中有13方记载了南宋官员祈求保佑商船顺风的仪典。最新一方石刻,则来自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出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这次考察,让泉州成为联合国在中国唯一认定的“海丝”起点。

不仅是祈风石刻群,泉州至今奇迹般地保留着众多“海丝”遗迹,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76处,还有我国唯一反映航海交通历史的专题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足以还原出一部波澜壮阔的海洋史诗:

这是一座向海而生的城市,海域面积超过陆地面积。541公里海岸线,超过五分之一适合建港。

南宋末年,泉州港超过广州港,成为全国最大港口;元代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近百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在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等世界著名旅行家笔下,当时许多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繁华,正以泉州为蓝本。

明初,大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五次在泉停留,其中第五次从泉州出发。明中叶后厉行海禁,但以安平商人为代表的泉商仍“冒禁入海”,行迹遍及东西洋的吕宋、暹罗、交趾、真腊、日本等地。

正因为“海丝”起点非同一般的象征意义,年初,云集海内外专家和华文媒体的“新丝路经济论坛”暨“华媒万里行”活动启动仪式,选在泉州举行。这一刻,时与空的两个“起点”璨然交汇。正如主持人白岩松所言,“我们正站在新故事开篇的起点”。而像千年前一样,泉州渴望成为中国拥抱世界的指尖。

 让城市影响力“借船出海”

 丝路承载的精神,至今仍然投射在泉州人身上,连放声一唱都是“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因此,当改革开放春风拂过,商品经济的火花瞬间燎原。越过眼前广袤的海洋,泉州再度看到,世界的大门轰然洞开。从“三来一补”起步,泉州创造了闻名于世的“泉州模式”、“晋江经验”,成为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历次金融风暴中,泉商总是逆势而起、以全球视野迎风击浪,这种力量的源头依然是海洋精神。

不仅是爱拼敢赢,丝路也吹来开放包容的温润气息。本土文化与舶来文化长期磨合,培养了泉州人接受异域文化的开放胸襟。比如,一条短短的涂门街,关帝庙与清净寺紧邻,而斜对面就是印度正教遗址。不同宗教于一地共生共荣,举世罕见。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特意为此到访:“我们现在这个世界需要学习的,泉州人以前就做到了。”

丝路也承载着永恒的乡愁。中国海外迁徙史上最荡气回肠的《下南洋》,由泉州人主演。今天,791万泉籍华侨华人散布世界,其中90%住在海丝沿线。他们始终不忘桑梓。改革开放之初,泉州发展就得益于“侨”,迄今累计接受的海外捐赠,占全省总额近60%。

有着拼搏开放的城市品格,宽广的海外人脉,对于泉州而言,新丝路尽是用武之地,是经贸合作、文化传播和城市影响力“借船出海”的新思路。6月底,首届中国与阿拉伯城市论坛在泉州举行。如同千年前一样,泉州热忱欢迎来自19个阿盟城市的驻华使节和代表,积极探讨合作,并倡议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

[责任编辑:陈健]

相关阅读

新华社专稿:走进那段记录在石壁上的海丝历史

新华社专稿:走进那段记录在石壁上的海丝历史

福建泉州丰州镇九日山现存古代摩崖石刻77方,其中10方直接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记录公元1174年至126...更多

2014-05-18 10:24:51

泉州多举措推进“海丝”申遗 加强保护可移动文物

泉州各地将结合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进一步加强“海丝”可移动文物的征集、展示等保护工作。更多

2014-05-17 09:24:56

泉州推进先行区建设 初步遴选48个海丝建设项目

泉州积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目前,全市已初步梳理征集融入海丝建设项目48个,并将...更多

2014-05-06 07:23:39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海丝遗韵千年 文都留存史迹

古城泉州,“东方第一大港”留下许多历史印记,不计其数的海丝遗迹和文物,为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更多

2014-02-13 15:07:00

泉州整合海丝资源 力争建成国际化文化交流展示中

泉州启动“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出申请设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以高...更多

2014-04-21 09: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