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养路工”周志顺:惠安公路一块宝

2014-08-06 18:02:39 来源: 今日泉州网

0浏览 评论0
查看原图
  • 惠安城北公路站“机械能手”周志顺正在修理扫地王 (陈玉玲摄)
  • 实至名归的“机械能手”周志顺 (陈玉玲摄)
  • 周志顺(左)正在分享他的“光荣时刻”  (陈玉玲摄)
  • 周志顺的第一张荣誉证书  (陈玉玲摄)

泉州新闻网8月6日讯 (记者 谢玉燕 宋春兰 陈玉玲 实习记者朱煜琳 通讯员陈盛妹) “公路站所有的机械设备,没有他不会修的。车子有故障,连车盖都不用打开,只要站在旁边听听发动机的声音,他就能判断出是否有问题!”惠安公路分局局长陈来法这样介绍道。

“没有他不会操作的机械,也没有他完不成的任务。这么多年来,他获得的奖状比我们任何人的都要多。”城北公路站站长林银川补充道。

此人是谁,如此神通广大?几番打听,才知道,“他”就是惠安公路一“宝”——惠安公路分局城北公路站的周志顺,一个一人包揽了城北公路站20多部品种不同的操作机械维修养护的机械工。这些设备包括扫地车、洒水车、装载机、挖掘机、江陵汽车,这份在常人看来难以胜任的工作,周志顺始终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8月6日上午,在一个100百多平米的维修厂里,记者见到了声名远播的周志顺——身着满是油污工作服的周志顺,整个人趴在一辆扫路王上,努力伸直的双手不停地忙碌着,额头上的汗珠比豆子还大,衣服和裤子湿透了却浑然不觉,脸上和手上沾满了油污……

缺了手指的土专家

2001年,周志顺来到城北公路站,成了这个公路站唯一一名维修工,一干就是13年。

其貌不扬的周志顺告诉记者:“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每次工友们能顺利把车开出去。”从15岁接触机械,18岁进入公路机械组,周志顺常常一个人面对着一台机械,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甚至两三天。周志顺没有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哪怕流汗,甚至流血。

采访中,记者发现,周志顺的右手中指比无名指还短,有受伤的痕迹。周志顺颇为不好意思地给记者讲起了那个断指故事。1984年的一个中午,周志顺正趴在地上给一辆养路机做维护。仔细检查后,周志顺发现问题应该出在活塞上,他不假思索地就伸出右手的中指进行触碰检查。而就在此时,坐在驾驶座上的司机根本不知道周志顺在车底下检查设备,随手发动了车子,就在刹那间,还没搞清楚状况的周志顺,只觉得手上一阵剧痛,一看右手中指已是血肉模糊、少了一节。顾不上求助,周志顺拼命朝着门口跑去。看到地上的血迹,工友们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追了过去。

“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赶紧找医生,怕手指从此废掉!”回忆起当时那一幕,周志顺至今记忆犹新,“没办法,到医院,医生说必须切掉那节指头”。19岁的周志顺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休息不到一个星期,当道班班长告诉周志顺,道班懂得维修东风车的师傅请假,道班急需用车时,周志顺二话没说,跟着班长回到了道班。

经历了断指之痛,周志顺始终“初心不改”,一心一意呆在道班里。他告诉记者,作为公路站的机械维修师,他很光荣。周志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扫地王的吸盘经常需要更换轮子,找专业的维修厂调配件至少需要1.8万元,而如果自己动手利用废铁进行改装,成本不过1000元。

“这么一对比,我就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了不起。看着自己改装后的配件又省钱,又好用,我觉得特别自豪。”周志顺笑着说。

不负重望的周志顺

周志顺的妻子是城北公路站的后勤人员,妻子眼中的周志顺,是“常常早晨7点多就出门,晚上很晚才回家,有时甚至半夜两三点还出门。早出是为了保证车子在出发前是完好无损的,晚归是因为别人下班了,他还得坚持检查车辆设备性能”。

爱护机械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常常是别人下班的时候,周志顺还在检查车辆设备是否正常;常常是周末休息的时间,周志顺还蹲在机修车间琢磨机械。也恰是这种爱钻研、善钻研的劲头,让自学成才的周志顺一次又一次不负重望。

1988年,全国公路系统举行筑路机械表演活动,惠安作为一表演区,要展示养路机的一机多用功能,难点是变沥青路面开挖环节人工操作洋镐为可自动化操作的气动洋镐。这可是福建省公路局给周志顺所在的道班下达的攻关课题。

[责任编辑:陈健]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