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藏家晒珍品 见证“海上丝绸之路”辉煌历史

2014-11-25 08:53:10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民间藏家晒珍品 见证“海上丝绸之路”辉煌历史

蔡其呈收藏的五尊郑和像(右一至右三:明朝;左一左二:清朝)

泉州网-泉州晚报讯(记者 许雅玲/文 陈小阳/图)宋元时期,泉州成为重要的造船基地,大量船匠、水手和贤士随郑和出海,继而移居海外,所以郑和下西洋时,在泉州留下许多遗迹。

在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之际,泉州民间收藏家蔡其呈向记者展示了一批珍藏品,见证“海丝”辉煌历史。

郑和像指南针 “海丝”宝物装满屋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市区源和堂的蔡其呈工作室,里面摆放着不少与“海丝”有关的宝物,如指南针、郑和像、老船号等,还有各种古籍,如清朝同治年间官方有关航海的文献《乘槎笔记》。

《乘槎笔记》距今已有140多年,除首页有一点破损外,基本保存完好。它是一位名叫斌椿的三品外交官所著,书中完整地记录了其历时8个月之久的航海过程,是一部珍贵的航海文物史料。而在陈祖泽编写的《温陵探古录续篇》一书中,一张“九日山金溪古渡”的旧照片格外醒目。“这是泉州早期比较大的港口。”蔡其呈指着照片说。

随后,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五尊郑和像放在桌子上,其中三尊是明朝的,两尊是清朝的,“穿着太监服的那尊是泥塑,其他四尊穿着官服的都是泥包木雕,五尊的产地都是泉州。”

他还向记者展示了一个明朝中期的指南针,上面刻有甲、卯、乙、辰、巽等二十四山,木制的底座配有木制的盖子,“别看这东西小,可是当时行船必备工具。”而工作室门口放着的两块石碑,一块写着“商部员外郎”,一块写着“福建即补都阃府”,他说:“这些明末清初的石碑都与航海文化有关,比如,即补都阃府就是救济船商的临时客栈。”

[责任编辑:柯宁]

相关阅读

海丝国际艺术节开幕式彩排 精彩亮点提前看(图)

海丝国际艺术节开幕式彩排 精彩亮点提前看(图)

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丝海扬帆嘉年华)系列活动将于明天晚上开幕,但是,...更多

2014-11-25 08:20:19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节明开幕 精彩活动看点多

由文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福建省文化厅、泉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节将于明日拉...更多

2014-11-24 11:30:59
新海上丝绸之路搭起宽广平台 为泉商带来新机遇

新海上丝绸之路搭起宽广平台 为泉商带来新机遇

14岁时,他是一个不谙世事的裁缝学徒;靠着不怕苦的拼劲,20岁时他积攒了几千元,漂洋过海来到菲律宾...更多

2014-11-24 08:41:11
“海丝”音乐节唱响泉州 洋艺术家送音乐下基层

“海丝”音乐节唱响泉州 洋艺术家送音乐下基层

赴县(市、区)专场演出分别为27日晚的石狮、惠安、晋江、南安、安溪五个场次,以及28日晚的泉港、永...更多

2014-11-21 10:21:41
“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节 “泉州号”将逐梦扬帆

“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节 “泉州号”将逐梦扬帆

扬帆,是一种行动,一腔豪情,是向着未来重新启航的实践。“一带一路”的构想,是中国梦的延伸,它...更多

2014-11-20 08: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