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制造2025政策工具箱开启 未来十年行动指南
政策“工具箱”的全效开启
——既要谋事又要做活
围绕“泉州制造2025”和“数控一代”示范工程,一年多来,省市密集出台各项政策。这些政策释放叠加效应,透过政府服务切实传导到企业发展各个层面,形成“全产业动员、全资源集聚、全领域调动、全链条布局、全体系服务”的发展态势。
泉州制造2025:
泉州制造升级版未来十年的行动指南
2013年1月,中国工程院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工信部,着手开展“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提出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实现中国2025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
经过广泛深入全国各地调研比较,中国工程院选择泉州作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地方试点,并组织院士、专家帮助编制“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及三个专项行动计划。
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泉州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省市领导亲自调研指导。泉州召集各级各部门和相关产业园区、行业协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进行研讨。经过近一年努力,六易其稿,“泉州制造2025”终于在今年3月底发布。
作为未来十年的行动纲领,“泉州制造2025”回答了困扰泉州制造业的六大问题。包括: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传统优势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如何加速培育;如何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如何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大潮对制造业的冲击;如何推进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变革;政府如何作为。同时,也开出相应的“药方”,即提升九大产业集群、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采取“发展智能制造、提升质量品牌、发展服务型制造”三大攻坚行动和大力推行绿色制造。
“这是一份虚实相济的路线图,紧扣泉州本土产业需求,既指明改革方向,也明确具体的抓手,未来将有相应的制度和体制设计作为支撑。”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特聘专家屈贤明说。
政府全方位服务:
根据“泉州制造2025”确定的智能制造目标,2025年,泉州将基本建成国内有影响力的智能制造基地,形成数个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一年多来,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和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泉州牢牢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机会窗口”,在全省率先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
省政府、省科技厅、省经信委先后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泉州市政府出台相应的贯彻意见。从2014年至2016年,每年省里将支持3000万元,泉州市县两级配套资金4000万元,力争推动泉州装备数控化率达70%以上,重点应用领域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重视程度之高,投入资源之多,前所未有。
这些政策涉及创新平台、研发投入、技术改造、市场开拓、龙头企业、金融支持、用地优惠等多个方面,对企业如同“甘霖”。比如:对企业研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最高给予500万元补助;支持在泉州建立智能装备租赁公司,对其出租泉企制造的数控装备、机器人整机给予最高每台3万元的补贴等;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数控企业,分别按地方新增税收的20%、25%、30%给予奖励。
目前,泉州市一级投入数控一代和智能制造研发项目及成果转化项目近100项,资金4300多万元;投入产品推广应用重点突破项目50多项2800多万元;支持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泉州华中科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平台建设和引进人才资金1.7亿元;争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金500万元,争取省科技重大专项和引进重大研发机构补助1890万元。
值得一提的还有金融支持,泉州与平安银行建立100亿元的融资支持战略合作关系;市级财政出资5000万元以上,设立3亿至5亿元规模的“数控一代”创业引导资金。
在去年实施百家示范企业、启动百个示范项目的基础上,今年,泉州启动了千家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燎原计划”,组织技术专家和创新团队开展联合攻关;抓紧建设泉州制造云平台、工业机器人创新园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设立众创空间,为创新创业企业和项目提供融资支持;计划推广应用一千台机器人、一千台3C钻攻中心和一千套“数控一代”装备。预计全年可实现数控系统、伺服驱动及电机销售5000台(套),数控化设备销售和应用示范3000台(套)以上。
“双引擎”驱动的经济活水
——预计带动新增产值千亿元
随着“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持续深入以及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实施,泉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如今,“泉州制造2025”紧抓方向盘,泉州这辆“产业大车”正在“打造新引擎”和“改造传统引擎”的“双引擎”驱动下,奋力疾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新技术、新模式打造“创新引擎”
○百个示范项目和百家示范企业专利申请量接近3000件
2013年,泉州正式实施国家“数控一代”示范工程,为泉州带来强劲的创新驱动。一年多来,泉州一手抓高端装备产业壮大,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遴选了百个示范项目和百家示范企业,带动相关研发费用投入达10亿多元,专利申请量接近3000件。推动“数控一代”的一年,是这些年专利申请量增长幅度最大的,达到20.4%,体现了示范工程的成效。研发纺织、建材、工程机械数控化装备品种100多个,并推广应用国产数控系统1400多套。
○设立10多个采用新模式运行的高端科研院所和创新团队
为了引入更多专业、高端的科技人才,泉州以国家级孵化器泉州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创新建设全国首个“数控一代”科技创新中心、全省首个工业机器人创新园和一批与产业紧密结合的新型研究机构。成功设立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泉州华中科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国防科大高精度数控制造研发平台、哈工大机器人研究中心等10多个采用新型体制机制运行的高端科研院所和创新团队。并推动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围绕新一代数字通信技术、物联网、工业设计等重点领域,联合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按“实体办院、投管分离、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运营”和“以项目为核心组建创新团队”等创新模式,引导泰克通讯、南方路机等多家骨干民营企业出资1.7亿元建设微波技术研究院等20家新型科研机构,提升产业内的创新动力。
○全市R&D投入增幅连续3年在30%以上,增速居全省前列
除了人才,创新亦离不开资金支持。去年,泉州财政科技支出105743万元,同比增长近15%;全市R&D投入增幅连续3年在30%以上,增速居全省前列。为了能为企业研发创新提供更有力的资金保障,泉州还在此基础上建设全省首个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集聚包括科技银行在内的金融、类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36家,为科技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提供融资支持。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
-
国务院印发《意见》 2025年产业总规模欲超5万亿
2014-10-21 09:03:28
-
国务院要求:到2025年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
2014-10-20 10:33:04
-
“中国制造2025”成形:泉州借鉴德国工业4.0版
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试图借助两个IT的结合(Industry Technology & Information Technology,...更多
2014-09-12 07:02:08
-
中国制造2025:“鞋都”晋江的产业同质化困局
受国内消费低迷、终端销售不景气影响,再加上产品同质化问题,从2012年下半年起,晋江运动品牌相继...更多
2014-09-12 07:02:07
-
院士专家来泉指导“泉州制造2025” 绘制路线图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带队来泉调研,姚建年薛卫民黄少萍郑新聪等参加。泉州将推进制造业总体升级为“...更多
2014-06-23 07: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