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现明瓷香炉现古阿拉伯文 见证泉州海丝交流史
2015-11-03 10:04:11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条
古香炉上有四圈古阿拉伯文
延伸 阿拉伯后裔至永春开创香业
“庆云飞缥缈;兰圃馥氤氲。”永春五里街镇西安路,华岩室与实验小学之间,坐落着一间香气缭绕、闻名遐迩的店面,这就是“蒲庆兰香室”——永春香业的源头。
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的起锚地。当时定居泉州的阿拉伯后裔蒲寿庚家族,拥有大量海舶,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1974年,在泉州后渚港发掘出一艘南宋远洋货船,载重量200多吨,船上香料遗存丰富,有降真香、檀香、沉香、乳香、龙涎香、胡椒等。古船发现者、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庄为玑先生曾几次来永春蒲庆兰香室寻访和探究,认为这艘古船很可能就是蒲氏家族的香料船,与蒲家香业有密切的联系。
由于拥有雄厚的海上实力,蒲家在宋末和元朝前中期显赫一时。元朝末年,泉州陷入长达十年的亦思巴奚兵乱,蒲氏家族也不可避免地被波及。蒲寿庚之孙蒲崇谟次子蒲本初,出生仅数月,便由仆人抱着逃匿于晋江东石古榕杨氏母家,换姓为杨,在明初洪武年间考取进士。数代后复姓为蒲。
延至明清鼎革之际,闽南沿海大乱。清顺治三年(1646年),蒲本初的后代由晋江东石迁居永春卓埔后溪寨(又称龙溪寨,现达埔镇汉口村),建古榕堂,成为永春蒲氏开基祖。随着蒲氏入永,蒲氏家族的传统产业——香业也随之入永,只是经营香料已变成制作和贩卖神香。之后,香业在蒲家累世传承不辍,至今,永春仍有蒲氏家族的制香传人。近几年来,永春也一直在推崇“香道”,发展香产业,举办香文化推广系列活动。
“这个香炉腹壁上的开光图案纹饰是典型的外销瓷特征,说明当时制作这批香炉以出口为主。”陈建中进一步评价说,永春蒲氏的制香业源于千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而“海上丝绸之路”又让承载着阿拉伯文化的德化瓷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交流。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
-
-
泉州一货车撞上摩托 重伤骑手连人带车卷车底坚强
连人带车被大货车碾过,摩托车司机竟坚强地爬了起来!11月2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泉州鲤城区常泰路江...更多
2015-11-03 08:34:46
-
-
晋江80后执导纪录片《我的诗篇》 记录写诗工人生活
104分钟的纪录片,对准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底层打工者的真实生活,这些人物的命运与诗歌,交织成“中...更多
2015-11-02 10:47:48
-
-
南安石井首届“新兴杯”篮球邀请赛开幕 比赛球星
据了解,本次比赛球星云集,星光熠熠,黄海阳、林景聪、丁建平等本土球星倾情助阵,更有CBA、CUBA球...更多
2015-11-02 10:25:58
-
-
泉州六旬农民发明家获11项国家专利 仅读到小学二
63岁的林华天,凭借着一腔热情,10多年来不断探索发明,被称为“农民发明家”。昨日,记者来到惠安...更多
2015-11-02 08:41:53
-
-
厦门狠心母亲用剪刀扎儿子 只因孩子学习不好(图)
厦门一名9岁孩子学习不够好,遭到母亲多次殴打,甚至拿剪刀刺伤其屁股。学校协调了多次仍未果,无奈...更多
2014-04-06 21: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