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地方戏剧介绍: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打城戏南音歌剧
2015-11-14 22:36:28 来源:泉州教育网 责任编辑:卢侨生
0浏览 评论0条
三、提线木偶
1、泉州提线木偶剧种
泉州提线木偶,闽南俗称“嘉礼”。旧时每个班社,只有四名演员表演生、旦、北(净)、杂四大行当,故又称为“四美班”。
泉州提线木偶传统剧目有七百余出,而且都以抄本形式世代相传。其中有些戏文,如《窦滔》,尚为全国其他戏曲剧种所罕见。
在我国各类木偶戏中,泉州提线木偶是唯一拥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的木偶戏种。“傀儡调”声腔刚健质朴、粗犷高亢,至今仍保留着三百多个曲牌的旋律曲调。
泉州提线木偶形象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与粉彩工艺,独具匠心、巧夺天工。
泉州提线木偶表演难度较大,每个木偶形象都设置有16条至30余条纤细的提线。历代艺人凭借精湛的传统线规和娴熟的表演技巧,创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角色,体现了泉州提线木偶细腻逼真、生动传神的艺术特色。
近年来,泉州提线木偶戏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展,创造了以提线木偶表演为主、综合杖头木偶和掌中木偶于一台的新颖演出形式,受到中外观众欢迎。
2、 泉州市木偶剧团
该团创建于1952年,系由当时泉州地区最为著名的提线木偶班社及最著名的演、乐师所组成。
建团47年来,剧团在继承、保护、发掘传统艺术遗产的同时,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于偶象造型、构造、线位布局、表演技艺、舞台形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并取得丰硕成果。创作演出了大量神话、童话及现代剧节目,并先后十次参加由中国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大巡演,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所创作演出的《火焰山》、《馋猫》、《太极图》、《狮子舞》、《钟馗醉酒》、《驯猴》等剧节目,多次在国家级汇演、调演中获得殊荣。剧团先后数十次应邀赴罗马尼亚、荷兰、法国、英国、瑞士、日本、韩国、朝鲜、伊拉克、也门、阿曼、阿联酋、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美国、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并荣获罗马尼亚国际木偶节“集体银奖”、第32届克罗地亚国际木偶节“集体特别奖”等。
该团拥有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及“天桥高台”式、传统“八卦棚”式、“人偶台”式等三种舞台形式的剧节目。队伍精干,技艺精湛,剧目精良,享有较高的国际声望。
四、南音
1、泉州南音乐种
泉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侨乡和台湾同胞的主要祖藉地,同时也是闻名中外的南音的故乡,许多海外朋友来到这里,深为南音的魅力所陶醉。
南音是历史悠久的古老乐种,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它典雅优美,情韵深沉,雅俗共赏,独具魅力,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闽南语系地区,以泉州话演唱,深为闽南侨乡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并远播到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一带,成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世代珍视、竞相传唱的乡音。
由于海内外 弦友的共同努力,南音蜚声国际乐坛,为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自1981年以来,已在泉州举办6届中国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
南音演奏活动在闽南侨乡十分流行,城镇乡村时常可闻丝竹管弦之声。据不完全统计,泉州所属各县(区、市)共有南音社团500多个,还有许多业余南音研究社、演出队、形成颇为可观的艺术阵容。专业团体有“泉州南音乐团”、厦门、漳州等专业、业余南音乐团。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台湾的南音社团多达70多个,拥有成员千余人,多数祖籍泉州,其演唱、演奏风格保留着故乡泉州的传统特色。
2、泉州南音乐团
泉州南音乐团创建于60年代初期,是福建省重点艺术表演团体。
1963年2月该团首次赴上海演出,深受好评。此间该团配合南音研究社发掘、整理大量南音指、谱、曲,同时汇编出版了《南音指谱大全》八集,散曲二十三集,为文艺界和南音弦友以及广大南音爱好者提供研究和演唱资料。
1982年该团创作剧目《桐江魂》参加全国南方片曲艺调演,荣获剧本、作曲、演出一等奖。
1984年应广州白天鹅音像出版社邀请录制南音古谱《四时景》、《梅花操》、《走马》、《归巢》及散曲盒式唱带发行全国。
1985年5月,由中国音乐学院、全国政协文化组、全国政协祖国统一组、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福建文化厅联合主办于北京举行第三届《华夏之声》音乐会南音演唱专场,享誉京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各大报刊电台纷纷发表评论和报道,称赞“华夏古乐——南音高雅、古朴、优美动人,富有东方古典韵味”。
1988年7月赴西安参加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五届年会南音专场演出,影响甚广。
1990年2月该团创作剧目《归来赋》,参加中国曲艺家协会在山西省长治市举办的“长治杯”曲艺大赛,荣获演出二等奖。同年10月,创作剧目《海峡情》参加在南京举办的全国首届艺术节演出。
1992年底应上海音乐学院邀请,参加该院65周年校庆暨东方音乐中国古典音乐泉州南音演唱会。该团新星李白燕主唱的《春风似酒浓》在中央电视台1994年春节晚会上向国内外观众展示风采。
1996年我团创作的《情洒丝绸路》参加福建省首届曲艺节荣获曲目、作曲、编导、演员等各项优秀奖,1997年12月又荣获文化部全国第七届群星奖。
1999年3月整理排练了传统曲目《把鼓乐》,创作排演了载歌载舞的南音新曲《春溢故园》参加中央电视台《神州戏坛》第100期特别节目的演出而颇受赞扬。
1982年以来,剧团多次出访菲律宾、新加坡、印尼、日本等国及香港、台湾等地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艺术交流,受到当地官员的礼遇和各界人士赞不绝口的褒扬。
1994年、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李鹏委员长先后到福建泉州视察时,兴致勃勃地观赏了泉州南音乐团的精彩演出并与演员合影留念(乐团洞箫演奏家王大浩还分别赠送自制十目九节洞箫作为珍贵纪念品)。
现在该团人才济济,新秀辈出。1989年,5位中青年演唱、演奏员参加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全部获奖,其中金奖1人,银奖3人,铜奖1人。1998年在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中,李白燕又以一曲《三更鼓》荣获第一名。目前一支年轻化的传统曲种专业艺术表演队伍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参与评论
热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