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泉州民营经济蓝皮书(互联网+篇)发布 嘉宾建言献策

2016-02-24 09:35:09 来源: 东南早报

0浏览 评论0

创新核心仍然是人

柯亨清:互联网经济浪潮来袭,“互联网+”行动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结合您自身的实践,谈谈您对“互联网+”的认识?

陈伟坤:不管是哪个企业都必须结合新上线下一体化,由人来串起整个线路。现在市场讲体验感、参与度,就要借助互联网手法跟消费者、供应商更紧密沟通。同时我们也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完整的供应链,把产品输送出去,同样没办法跨越人这个环节。互联网思维立足的根本还是传统产业,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张彬:九牧能在每一个风口把握机会,秘诀就是没有遗忘一个根本:从用户角度出发。以前我们做市场调查,受技术限制,结果不是很精确。但现在,你看看用户的评价、关心的点,就知道用户在想什么了。大数据让调研容易多了。

传统产业正在拥抱互联网

柯亨清:想问问来自石材行业的两位企业家,“互联网+”在哪些层面可以激发传统产业以价值为导向的创新思维?

刘良:“互联网+”对我们是个很大的转型挑战,应该是第四次转型机遇,我们正在准备拥抱互联网,并且不是简单的产品加工具模式。对于互联网推动产品品牌文化的升级,我们也应该有使命感、紧迫感。

王向荣: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做很多前期工作,像发布石雕作品,更直接地面对客户,跟大家分享品牌定位方向,石雕作品的发布,更直接对接客户群。除了这些,我们更加可以通过新上线下平台,把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通过平台整合起来,挖掘新的可能性。

传统与互联网互不分家

柯亨清:现在普遍出现一种现象,就是过分夸大“互联网+”的功能,实体经济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危险,针对这种现象,应如何避免它带来的各种风险?

陈伟坤:我们今天对话主题其中一个是融合。互联网实际上就是血液,它融合在产业里,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思维。但绝对不能人云亦云地跟风,因为实体经济始终是一个载体,它跟传统产业是互生互存的关系,它们走在一条线上,而不是两条路分开走。

异地泉商 为赶年会改归期

会场座无虚席

会场座无虚席 (陈小阳 张九强 摄)

重庆泉州商会秘书长李渊泽偕夫人本来计划昨日要飞回重庆,为了参加这场经济年会,特地退掉了当天的机票并推迟回重庆的日期。在年会现场,李渊泽对记者说:“这次赶上泉州经济年会,除了全国各地的商会还有泉州当地的制造业企业都聚在一起,是一件难得的盛事,我们虽身在异地,但心里一直都想着家乡人和家乡经济的发展。”

他说,参加这样的经济盛会,除了不少多年难得一见的老朋友可以见面,同行之间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李渊泽说:“泉州的优势就在于制造业,在全国经济下滑的形势下,制造业过得很不容易,但泉州制造业依然展现出自己的闯劲,面对市场的变化敢于创新。今天参会的嘉宾在谈自己的经验时,都是很实在的分享,对我们身在外地的泉商都有很大的启发。”

[责任编辑:林春婷]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