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76岁老人为孙子动手制作玩具 痴迷变废为宝(组图)
黄庆光的作品装扮房间
泉州网-泉州晚报讯 (记者张君琳 通讯员颜尧民 文/图)树木的根须涂上用剩的油漆,抹上沙子,经过加工就变成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废弃的时钟系上红色绳子,加上纽扣就成为时尚的饰品……近年来,家住永春县桃城镇的黄庆光利用废弃物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既环保又美观。
在永春县城一家从事女装经营的店铺里,一间只有五六平方米的房间内,挂满字画,有“厚德载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充满寓意的字画作品。与普通字画不一样的是,这些作品都是50岁的老板黄庆光用剩余的布料、纽扣甚至是废旧的日历、装修的废弃建材做成的。
黄庆光对工艺品有独到的视角和见解,别人视为废料的物件,在他的眼里却都是宝贝。在他家里、店中摆放的一件件工艺品取材都很独特,有剪下来的裤脚,旧衣服的纽扣,饰品,甚至是房屋装修后废弃的木板、沙子,生活中用过的日历、凉席等。他说,自己的创意基本来源于生活,或者在看电视中萌发灵感,也有从生活中的某处场景中激发想象。一有想法,他往往会用两三天的时间去“创作”。平常收集起来的针头线脑、瓶瓶罐罐等,在他手中总能恰到好处的使用。黄庆光说,制作过程是一个充实自己、提高自我的过程,他乐此不疲。
原来,上世纪80年代,黄庆光曾经到广东一带学习雕纂技术,喜欢美术并具有天赋的他很快就把这门技艺学会了。不久之后,他改行做女装生意,直到四五年前,在闲暇之时,他才重拾这一兴趣。不同的是,从那时开始,他的取材都是生活中的旧物。
只要周围有人装修,黄庆光都会留意是否有可以使用的素材。一副“腾飞”字画,是用一斤多废弃的钉子拼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字画,是在废旧的泡沫上铺上一层纸,根据画面的需要,撒上不同颜色的废弃碎布、珠花;就连一块废弃的凉席板,撒上沙子用油漆黏合,用珠子亮片装饰成花边,也可以成为一幅画;废弃的木块,几番篆刻,“马到成功”4个字跃然木头之上;一个小木板,黏上旧茶壶和茶杯,就成了一件生活摆设;老旧的时钟表框,框内缠绕上中国结的红绳,贴上废旧日历上大大的“福”字,又是一件新的挂件。类似这样的摆件,在他的店里和家里数不胜数。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