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安溪男生闽南语录《西街记忆》 听西街那些老时光

2016-04-08 08:44:45 来源: 东南网

0浏览 评论0

洪泓,作家

洪泓,作家

量体裁衣

记忆至少有三种,一种是记得清清楚楚的;一种是完全忘记;野有一种是记得又呣记得;第三种有点怪,野就是讲有些事虽摆在记忆里,但又像是呣存在。

西街一家做红装的裁缝店

西街一家做红装的裁缝店

柴烟生白,袅袅而逝。透早,头一件事就是生一炉火,一厝里人一日就用即一炉火烧滚水煮饭。七十年代,厝边头尾普遍使用的是蜂窝煤,一日的用量大约为四五块,时常要更换,到了暝深要封炉。现当今后生家已经看呣见蜂窝煤,更难理解和想象伊的好处多多。为了生火煮饭或烧水,将煤灰拌煤焇做成有孔的圆柱状煤球,即就叫蜂窝煤。一篓一篓的黑糊糊煤,有好几十斤,送煤的司傅个个都是身坯勇壮,五大三粗,(“五大”是指双手、双骹大再加上头壳大;“三粗”指腿粗、腰粗、脖子粗)。

古人讲,人在世上行,只为衣和口。

西街少有成衣店,只有布店和裁缝店。因为大多数人的衫袴是自厝里制作,只有过年新衣则是买了布到裁缝店请司傅量身定做。“裁缝裁缝,三分裁来七分缝。”记得裁缝司店铺位居甲第巷口,挨着街边,前铺后厝。别看细细的裁缝店,在老街顶可是享有盛名。

读册落课的时阵,路过裁缝司店铺,心心念念总会朝里看了又看,从远远地望一直至近近地瞧。裁缝店呣大,一入门,摆着一块与裁缝司傅腹部齐高的木案板,木色光滑。案板一边摆着铰剪、尺和画线用的粉笔,同时野在一边叠放一些布碎。案板一边,是一架老式的马檠骹踏板连着转轮,其间有一条皮带带动着,那架子底有一吊挂的细抽屉,里面放着针头线脑。简简单单,仅此而已。然而,即已足够让人向往、迷醉!

年兜前夕,妪姆带着阮们兄弟去裁缝店做新衫。妪姆与裁缝司傅简短的几句交流后,便依次在阮兄弟的身顶,用尺量了起来,一会儿一些数字和符号就出来了。裁缝司傅用尺丈量之时,大人一般则在一旁叨念:长一些,松一些,放长一些,放松一些。紧接着落来的是卡其布是黑色或者青色、蓝色,乾埔囝阿的颜色基本顶会选青色或者蓝色。

据《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一册记载:“全中国三亿人都穿着蓝布衣衬,男女老少的衣裤都是宽大的,全国的衣裤样式和尺码也不到五种。”

相对于有钱人或者侨户,一般直接请裁缝司到厝里做衫袴。但要管午顿、暝顿的伙食。工钱是按实际做工日数算的。

俗话讲得好:细倥呣补,大倥叫苦。在阮的年代,东西坏了是可以修的,在今日即个时代,东西坏了都是换新的。

做衫袴,对于囝阿变成大汉格外敏感。囝阿正在长大汉,袴腿或裙摆的布料往往被收进去一块,长高一些,就拆线放出来,再锁边缝起来。呣外阮们兄弟俩从未穿过合身的新衫袴,裤管长,手袖长。头年,往往要折叠二三折才能穿。后穿,放落一道折,第三年,再放下一道折。待穿合身时,衫袴正破旧,呣是在膝头打补丁,就是尻川打补丁。几道折全伸展开来时,坏看的折痕全显现在迄位,要有多坏看就有多坏看。

在阮个人的囝阿生活故事里,许许多多的往事已无从追忆,或成为淡淡的远景。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

四名小孩子一起不见了 安溪民警连夜地毯式搜寻找

孩子走丢了,是大事;4个年幼的孩子一起不见了,这得是多大的事儿呀!而令人欣慰的是,前日晚上经过安...更多

2018-03-15 10:27:08
安溪女子创业不忘家乡父老 精准帮扶100多户人家

安溪女子创业不忘家乡父老 精准帮扶100多户人家

她是一名“80后”,和丈夫先后辞职回乡当起了“农场主”,成立合作社,从事果蔬种植、加工与销售,...更多

2018-03-08 08:02:27
安溪每年投入1000万专项经费 让人才在茶乡“五子登科”

安溪每年投入1000万专项经费 让人才在茶乡“五子

除此之外,不论是发放固定津贴,还是给予个税奖励,抑或配套科研(工作)经费,“票子”分量之足,无...更多

2018-03-08 07:59:57
安溪县公安局召开2018年工作会议 凝心聚力再起航

安溪县公安局召开2018年工作会议 凝心聚力再起航

前日下午,安溪县公安局召开全县公安工作会议,认真回顾总结2017年全县公安工作,表彰先进典型、分...更多

2018-03-02 16:37:40
安溪县龙涓乡钱塘村:百人AA团圆饭 过节欢乐又轻松

安溪县龙涓乡钱塘村:百人AA团圆饭 过节欢乐又轻松

大年初一中午,安溪县龙涓乡钱塘村侯洋堂140多名堂亲欢聚一堂,围在长桌旁吃“团圆饭”。老老少少边...更多

2018-02-18 08: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