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李溪村举办耕牛节 现场摄影大赛评出精彩“牛”图
德化县雷峰镇李溪村举办耕牛节 现场摄影大赛评出精彩“牛”图
牛歇四月八,人歇五月节。5月14日(农历四月初八),德化县雷峰镇李溪村一改往日的寂静,鞭炮声、唢呐声不绝于耳,当地陈姓族人打糍粑、备鸡蛋、结红花,热热闹闹地为耕牛过生日。独具特色的农耕民俗,吸引了四里八乡的人们前来围观,从泉州各地赶来的“摄郎”们竞相用镜头记录下难得一见的耕牛节盛况。
李溪村位于戴云山下,一栋栋黑瓦灰墙的古民居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千亩梯田和苍翠竹海之间,依稀可见悠闲食草的耕牛。自明代入村定居,李溪村陈姓族人在此开山垦田,筑堰开渠,逐渐形成敬牛的习俗,至今仍延续传统农耕文化。据《雷峰镇志》记载,明隆庆年间,李溪村的族人每逢四月初八就会把自家的耕牛集中在玉林堂前,先祭祀祖先,而后给牛披红点奉、敬奉寿品、众人添福,为牛过生日。
村子里的农妇陈大婶回忆,新中国成立后,玉林堂曾作为学校使用,但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天,村里各个生产队仍会组织农民举行简单的仪式,给耕牛喂鸡蛋、糍粑等,为牛过生日。改革开放后,这样的集体活动逐渐消失,但常年从事农耕劳作的农民,仍坚持在这一天给自家耕牛过节,“不仅是犒劳感谢耕牛,也趁着春耕前,给牛补补身子”。
又是一年四月初八,雷峰镇李溪村重拾传统,在玉林堂前举办“耕牛节”。5月14日当天,12名村民穿蓑衣戴笠帽,牵着头戴大红花的耕牛,来到玉林堂前广场上,庆贺耕牛节。现场,由主祭人为耕牛点红,随后,村民端上早已准备好的糍粑、鸡蛋、酸菜汤,由耕牛主人喂食。
村里备菜的大婶介绍,糍粑和鸡蛋能给耕牛补充营养。在过去,每年春耕之前,农民都要给耕牛“进补”,每天用竹筒喂食鸡蛋,一天两个,连吃15天。为了让牛顺利吞食糍粑,细心的农人给糍粑包上艾草,在喂食的过程中,再辅以酸菜汤。
享用完丰盛的“生日餐”,12头耕牛在村民和仪仗队伍的簇拥下,从玉林堂沿梯田古道漫步游田,祈祷新一年风调雨顺、丰收富足。
“曾听说少数民族有耕牛节,不知德化乡下还保留着这一民俗活动。”传统的农耕民俗,惊艳了前来观赏的游客,大伙儿纷纷掏出手机、相机拍摄,积极参与耕牛节现场摄影大赛。
至当天24时,主办方收到各路影友拍摄的耕牛节现场照片近千幅,“摄郎”们不仅用镜头记录耕牛节仪式现场,还用快门定格了李溪村漂亮的竹海、梯田等自然景观……内容丰富,图片精彩。
经过主办方评委会的多轮评选,最终评出耕牛节现场摄影大赛一等奖1名,奖金2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1000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500元;优秀奖5名,奖金各100元。
主办方表示,非常感谢摄影家们的精彩聚焦,并期待艺术家们继续关注当地的自然与民俗之美。虎贲山下,雷峰镇李溪、潘祠、蕉溪等几个村沿虎贲溪而居,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数百年来承袭着本土传统农耕文化,此次举办耕牛节,是为更完整地保存戴云山区原生态的农耕文明与传统习俗,并将把人民对劳动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流传下去。
一等奖 《盛世耕牛节》 林水源 摄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