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洛江千年古道老榕 见证“下南洋”岁月(组图)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天净沙·秋思》,对于蔡内村在外侨亲,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故乡那苍劲虬拔的老榕树,那千年泉榕古道、石拱桥、溪沙河,那顺济宫庙、贞孝牌坊……烙印在心,无法磨去。
老榕见证村民“下南洋”往事
古道边上“姐妹榕”
在洛江区马甲镇蔡内村,千年泉榕古道从村中穿过。“泉榕古道”即泉州通往福州的古道。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在洛阳桥未建成前,泉州的通省陆路就被唤为“泉榕古道”。如今古道大部分已淹没在草丛中,仍有一些路段依稀可见历经风雨洗礼的斑驳痕迹。而古道边上的两棵老榕树,依然郁郁葱葱,守护着古村居民。数百年来,蔡内村人崇榕爱榕,充满着人情味和神圣感。
位于蔡内后梧自然村的这棵老榕树,独木成林,约有500年了。老榕树高达16米,树围近7米,四个大人都合抱不了。宽大的树冠,粗硕的树干,浓密的树荫,油绿油绿的,覆盖了500多平方米,走到榕树下,就像进入一片凉爽的丛林。树下,到处满是榕树根,钻进地里的、匍匐在地面的、高突在地上的。树根造型也很奇特:有的若游龙,有的像木桥,有的像小牛头……最奇妙的是树干,自上而下裂开一个月牙形,于是村民又把老榕树叫做母亲树。
位于村口的另一棵老榕树,也有数百年了。两棵老榕树紧靠泉榕古道,一前一后相对而立,村民亲切地把这两棵榕树称为姐妹树。
老榕树下“番客”行
明末以来,虹山、罗溪、马甲甚至莆田仙游地区,由于地处山区,生活条件比较差。于是,很多村民出外谋生,而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就是沿着这条泉榕古道,一直走到泉州、厦门,乘船去南洋一带谋生,单单蔡内后梧一个自然村,据不完全统计,海外乡亲就有300多人。
早年蔡内村民“下南洋”谋生,村中老榕树就是出发点。村民一大早在老榕树下会合,一起到前面的顺济宫跪拜妈祖,祈求一路平安;到祖姑庙祭拜祖姑,祈求在异地他乡能子孙兴旺。然后,村民回到老榕树下,抓起一把黄土和树叶,背上行李,穿过祖姑贞孝牌坊,踏过石拱桥,走到村口榕树下,回望村中默默相送的老榕树,想到今后再也无法在老榕树底下乘凉了,不禁潸然泪下……
30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虹山、罗溪、仙游地区的村民,沿着泉榕古道,走过后梧榕树,“下南洋”谋生发展。因此,这段泉榕古道又有着“番客”路的说法。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