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汽车保有量破百万大关 力控汽车尾气去年减排15.9%

2016-07-19 08:17:46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向尾气宣战 新技术方兴未艾

针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处理技术,近两年也在悄然兴起。近日,福建世联五洲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联五洲公司”)正在推广的一项汽车尾气治理新技术——“HHO混合水动力汽车尾气治理技术”,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这项新技术通过清除发动机的积碳,达到清理尾气的目的。

这项新技术通过清除发动机的积碳,达到清理尾气的目的。

典型案例治理尾气40分钟污染物排放趋于0

这项据称是国际最先进的“HHO混合水动力汽车尾气治理技术”,它的效果如何?早报记者全程跟踪了一辆2004年的奥迪车A6L轿车的尾气治理过程。

今年1月7日,陈先生的奥迪车A6L进行年检,车身各方面都没什么问题,检测排气系统时却不达标了。检测报告显示,该车的CO(一氧化碳)排放量为38.4g/km,而检测合格的限值为10.8g/km;HC+NOx(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限值为4.0g/km,陈先生的车达到8.6g/km,也超标了。

“我车开得比较少,12年才开了还不到8万公里,平时也都有按时保养。”郁闷的陈先生通过朋友的介绍,来到福建世联五洲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尾气治理。

专家对车辆的故障进行维修后,采用HHO混合水动力对该车的尾气进行治理,大约过了40分钟后,经过汽柴两用尾气分析仪检测,各方面污染物排放均趋近于0。

第二天,陈先生再次开车进行年检,检测出来的结果令他大吃一惊。报告显示,原本达到38.4g/km、严重超标的CO值,此次检测数值仅为0.1g/km,而HC+NOx数值也同样为0.1g/km,车辆顺利通过尾气检测。

经过尾气处理后,陈先生还发现,车子比之前更省油,而且车辆动力也较之前提升了。不仅陈先生,不少体验了这项新技术的车主也表示自己车辆的尾气污染确实有所减少。

世联五洲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说,汽车尾气排放情况主要跟车辆年限、行驶里程和驾驶员的均操作有关系。目前“HHO混合水动力汽车尾气治理技术”的工作原理,就是以物理加化学的方式,通过水动力产生可燃性氢氧加特殊配方产生正负离子,把尾气的源头——发动机的积碳彻底清除。据称,此项技术可应用到轿车、货车、客车、轮船上,可以极大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市环保局若有可行新技术可考虑在泉试点

泉州市环保局方面表示,面对汽车尾气污染难题,江苏、山东等少数省份已开展新技术治理的试点,若有可行的新技术,可以考虑在泉州设试点。

“我们欢迎新技术、新产品,但是新技术、新产品是否可行,是否具有推广性,还需要验证。”泉州市环保局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科科长蔡天从说,对机动车积碳有效、彻底地清理,能充分发挥机动车原有的效力,有效地降低油耗及污染物排放量,使机动车“焕然一新”,如验证可行,不仅对空气环境,对车主本身也是一件好事。

专家说法

泉州理工学院工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负责人李秀全老师表示,目前国内、国际上各类汽车尾气处理新技术,大都在研究和测试阶段,新技术对于大气环境领域、汽车工业领域的环保科技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责任和挑战。

关于HHO混合水动力汽车尾气治理技术,李老师也进行过考察。据他观察,目前该技术清理发动机积炭的能力确实是处于领先水平,效果良好,并且该技术处理的方式不会破坏发动机,是较为科学的技术。不过李老师指出,该新技术清理后能持续的周期在一年左右,对于车主来说,每年都要花费一笔钱进行积炭清理,仍有些“不太划算”。

李秀全认为,新技术是否可行,需要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实验和验证,目前各种新技术的尝试都是突破的机会。他建议,尾气处理公司可以联合部门,在检测线上对车辆进行随机抽检、处理、全程跟踪,在获取大量的成功范本后,再进行推广。

“企业也可通过与高校、汽车协会等专业组织合作的模式对新技术进行推广。”李秀全说,高校和专业组织可以为新技术提供人员、志愿者等,加入新技术的测试,形成全方位报告,再委托第三方进行论证,让新技术更加权威,广泛推广。

相关链接

近年来出现的尾气处理新技术

●氧助力节能减排动力系统

2013年,山东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环保新能源研究院总工程师苏同兴等人研制的氧助力汽车节能减排动力系统技术问世,经交通部实验检测,检测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减少62.05%;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检测,检测车辆油耗降低了20%、污染物排放量减少64.66%。目前这家企业正在把氧助力节能减排动力系统这项专利成果进行市场化推广。

●稀土成功应用于制造汽车尾气催化剂

据报道,我国科研人员成功将稀土应用于制造汽车尾气催化剂。研究人员称,此种新型催化剂能够成功地为汽车剪除“黑尾巴”,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有害气体“脱胎换骨”,变成适合排入大气的气体。行业人士反映,目前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催化剂制造的铂、钯等贵金属价格水涨船高,而相对低廉的稀土催化剂如能在未来几年广泛推广开来的话,对尾气治理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汽车尿素

汽车尿素是一种使用在SCR技术(为减少发动机排放的废气造成环境污染而对其进行适当处理的技术)中,用来减少柴油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污染的液体。其组成成分为32.5%的高纯尿素和67.5%的去离子水。

据报道,汽车尿素作为一种新产品,在处理柴油车尾气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发现排气管中有氮氧化物时,尿素罐自动喷出柴油机尾气处理液,柴油机尾气处理液和氮氧化物在SCR催化反应罐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污染的氮气和水蒸气排出。

相关新闻

泉州力控汽车尾气 2015年减排15.9%

“近年来,虽然汽车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较为平缓。”泉州市环保局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科科长蔡天从介绍,泉州市2010年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6986吨,2015年为15299吨,其中2015年的减排比例达到15.9%。

据介绍,泉州减排成效和环保、交警等部门的多项措施息息相关。

严把新车准入关

●提高新车准入标准

自2013年实行国Ⅳ标准(国家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车,未达国Ⅳ标准不得注册。自2016年4月1日起,泉州分阶段实行国Ⅴ标准,相比国Ⅳ标准,国Ⅴ标准更加严格,排放的污染物要少,也更环保。

●对转入车辆严格控制

对转入泉州的外来车辆实行严格控制,申请转入泉州市的机动车,必须达到国家机动车阶段性排放标准,经具有相应资质并经依法委托的机动车排气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办理转入登记。摩托车、微型载客汽车、中型(含)以上载客汽车和使用年限距强制报废年限不足两年的机动车则一律禁止转入泉州。

对老车施行新举措

●淘汰黑烟车、黄标车

自2010年起,逐步淘汰黑烟车、黄标车,现淘汰黑烟车的工作已基本完成;自2014年起严抓黄标车,计划淘汰约50000辆黄标车,现已淘汰约23000辆黄标车,预计将在2017年完成淘汰黄标车的工作。

●提高车用油品质

2014年1月1日,泉州全面供应国Ⅳ汽油,2014年10月1日泉州全面供应国Ⅳ柴油;自2016年1月1日起,泉州全面供应符合国Ⅴ标准的汽柴油。据了解,机动车油品每提升一个级别,污染物排放量将至少降低20%。

严守检测关

●实施机动车工况化检验

改变从前的环保检测方法,用“工况化检测”在模拟行驶状态下对车辆进行环保检测,准确率较高。此前的“自由加速法”以及“双怠速法”是在静止状态下进行检测的,比较不准确。如车辆连续三个检测周期不过关,将被强制淘汰。

●环保检测为第一关

自2016年1月1日起,泉州市注册登记的在用机动车未经机动车排放检验,或者经检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国家和泉州市规定的排放标准的,不得进行安全技术检验,依法不予核发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相关车辆不得上路行驶。

加强上路机动车监管

●划定机动车“绿标区”

2013年,泉州中心市区划定机动车“绿标区”,限制高污染机动车通行。截至2015年10月,已在全市累计划定11个机动车“绿标区”,设立了非“绿标车”禁行标志标牌。2015年年底前,市、县两级交警部门通过路面检查、查看监控等方式开展专项行动,严肃查处违反“绿标区”通行规定的黄标车。自2017年1月1日起,全市机动车“绿标区”将扩大至所有建制镇(乡)镇区。

●严查上路超标车

2012年10月起,泉州市环保局、市公安局组成联合督查组,通过上路巡查或道路监控系统拍照对机动车执行环保标志管理规定情况进行检查,违反规定的将由环保或交警部门依法处罚。

[责任编辑:陈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