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域水下考古启动 45天对6处古代沉船疑点进行调查
专业探测扫描设备
【现场探访】
记者探访水下考古专用工作船
“两头宽”吃水浅 水泥块压舱抗风浪
昨日下午,记者在深沪港区看到停靠在渔业码头的水下考古工作船,参观投入本次项目使用的水下考古仪器和设备。眼前这艘船看似普通,其实在建造上暗藏“玄机”,它可是为了水下考古专门打造的船。
船头呈尖削型,让人一下子遥想起它乘风破浪的气势;船头甲板上放着数个大小不一的木箱,箱子里盛放着水下考古所用的声呐仪器,这些仪器又分多波束、旁侧、浅地层、磁力仪等设备。
走进船体中央,地板铺的是红地毯,旁边设有一个“小厨房”。说是厨房,其实只有一个简易的灶台,上面放着锅具。
再往前就来到船尾,船尾甲板上,堆放着气瓶、气囊、面镜、水下呼吸器、背板、压铅袋、蛙鞋、潜水帽等潜水设备一应俱全。
这艘水下考古工作船,长23.5米,宽6米,吃水深1.2米。“这是根据水下考古建议专门建造的考古船!”船主林先生来自平潭,他告诉记者,相比普通渔船,此船船头和船尾更为宽大,非常有利于考古队员下水或上岸。
林先生介绍,普通渔船一般吃水深1.8米,这艘考古船吃水1.2米,方便考古队员在浅海操作。与此同时,这艘水下考古工作船“压船”的东西较多,除了水下考古所需的声呐仪器、空气瓶、气囊外,船舱还用水泥块压舱,以提高船只抵抗风浪的系数。
虽然这艘挂着五星红旗的考古船仅两三岁船龄,但它已经伴随考古人员“南征北伐”,到平潭“碗礁一号”和福清长乐等海域考古作业过。
“水下考古队员非常辛苦,平时他们在考古作业时,午餐都是随便应付,下碗面条或者煮下泡面就是一餐……”林先生说,他陪着考古队员在水域作业时,常感叹考古人员不易。
相关链接
碗礁一号:2005年6月,福建省东海海域的渔民在平潭碗礁附近捕鱼时意外捞出几个瓷器,经过考古调查,发现水下十几米处有一艘清康熙年间运送瓷器的船只。当年7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平潭碗礁附近沉船进行抢救性发掘,并命名为“碗礁一号”。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
-
泉州市反诈骗中心发出预警:刷短视频消遣 小心诈
时下许多人喜欢的消遣方式是刷短视频,各大短视频平台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和流量,平台的开放性特点,...更多
2019-05-21 23:27:48
-
泉州市领导干部提高政治能力专题培训班开班
泉州市委于5月20日—24日举办泉州市领导干部提高政治能力专题培训班。昨日,市委书记康涛参加培训班...更多
2019-05-21 08:00:34
-
泉州体育产业发展强劲 规上企业去年实现产值约30
2018年泉州体育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市体育用品生产企业超过4000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约3050亿...更多
2019-05-21 07:59:59
-
泉州棚户区改造实现“开门红” 一季度基本建成29
根据《2019年棚户区改造工作方案》,今年全市计划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25个、20836套,基本建成(含往...更多
2019-05-07 10:11:00
-
泉州交警发布五一出行提示 合理安排出行避开交通
值得注意的是,4月30日、5月1日的16:00至21:00,泉州动车站及其周边路段的车流、人流将会加大。更多
2019-04-30 10: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