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中国正出现“城归” 现象,人口红利并未枯竭
厉以宁 东方IC 资料
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消息,“过去只听说过‘海归’,现在中国出现了‘城归’。” 经济学家厉以宁10日在第十八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说。
刚刚度过86岁生日的厉以宁当天在论坛上发表了“寻找红利新源泉”的主题演讲。
“中国正在悄悄进行一场人力资本的革命。”厉以宁表示,广大农村正在掀起学习知识技术的创新创业浪潮。
厉以宁说,过去只听说过海归,现在中国出现了“城归”,也就是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在外面工作了几年,认识了一些朋友,学会了技术,积累了一些钱,更懂得了市场怎么运作,然后回去干,因为家乡有用武之地。
厉以宁说,他在贵州毕节地区了解到,现在一些在外地打工的人学到技术后,回来开了面包坊、蛋糕店等小微企业,结果生意很好。过去这里的人从来不吃面包,也不知道生日蛋糕,但现在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小孩儿过生日、升学要买蛋糕庆祝,老人高寿也要买蛋糕。
“我们在很多地方看到办农家乐的现象。”厉以宁说,办农家乐需要劳动力,于是农家乐就变成了创业的又一个基地。农家乐的公路边上有好多小的汽车、摩托车的修理厂,都是打工者回来办的。
“有人说中国人口红利已经枯竭了,那是他不了解中国。中国的人口红利真的枯竭了吗?正开始变化呢。一股新的创意、创业、创新的浪潮正在中国展开。” 厉以宁表示。
厉以宁认为,新的红利不可能自发涌现,必须建立新的体制和机制,激励亿万群众和企业家充分发挥他们的活力,新的红利才可能会出现。
“新红利不止一种,可以包括新改革红利、新人口红利、新科学技术红利、新资源红利以及社会和谐红利。”厉以宁说。
在厉以宁看来,改革红利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调动每一个投资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产权保护便成为关键。没有产权保护就谈不到发展。公有产权要保护,非公有产权同样要保护。
(原题为《厉以宁:中国正出现“城归” 人口红利并未枯竭》)
[责任编辑:黄如萍]
相关阅读
- (2016-11-24)厉以宁谈供给侧:政府要知进知退 宏观调控要精准扶贫
- (2014-09-22)新常态下内陆传统产业遭遇寒流 人口红利逐步消退
- (2014-09-25)外媒:反腐运动将使中国获得700亿美元红利
- (2014-09-29)中小企业红利受阻“最后一公里” 政策被地方架空
- (2014-09-29)新中国65年特稿:经济连上新台阶 增长红利惠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