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建东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这只是个“玩笑”

2016-12-21 09:26:17 来源: 观察者网

0浏览 评论0

这几天,一则“财大鞠建东教授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消息引起媒体关注,当事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鞠建东教授也成为“网红”。不过昨天稍晚,有媒体证实,该说法不实,可能只是个“玩笑”。

从12月19日晚间开始,鞠建东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的消息在网上疯转。据相关媒体报道,此次提名鞠建东的是香港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谢丹阳教授。不过在上海财经大学的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上,均没有找到鞠建东获诺奖提名的消息。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鞠建东教授

20日下午,被传“提名”鞠建东的谢丹阳在发微博澄清,称鞠建东被提名诺贝尔奖一事实属玩笑。他表示他只是有提名表格一张,为活跃气氛,填写了两位经济学家的名字,实未寄出。同时鞠建东所获得的也是诺贝尔奖提名权,而非诺贝尔奖提名。

根据上述微博中的内容判断,谢丹阳应该并没有真正提交表格提名鞠建东与另外一位“Y”学者。

另据现代快报报道称,有多位受访者均表示,整件事情可能就是因为同学群里的玩笑或者一些误传,但这并不影响大家对鞠建东以及谢丹阳两位学者的评价,“他们都是很有学术造诣的。”其中一位同学这样评价。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官网了解,经济学奖学金的提名和选拔仅限邀请。而关于提名人的姓名和提名的其他信息则50年之后才会公开。对于非委员会的人而言,该奖只有“获得者”,没有“被提名者”或者“候选人”。

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提名和评选,诺贝尔奖官网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说明和时间表:

第一步 前一年9月:向有资格的提名者寄出邀请函

第二步 1月31日:邀请函提交截止

第三步 3月到5月:经济学委员会向专家咨询

第四步 7月-8月:经济学委员会写推荐报告

第五步 9月:5月皇家科学院获得最终入围候选人的报告

第六步 10月:6月投票之后,获得最多票数的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七步 12月:举行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另据中新网20日报道称,虽然闹了乌龙,但鞠建东在学术研究上获得的成果却有目共睹。

鞠建东15岁考入南京大学数学系,22岁考入清华攻读经济学硕士,27岁赴美留学直至成为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的终身教授。2007年至2009年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部客座研究员,兼任世界银行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产业组织。2014年,鞠建东辞去美国的终身教职同时回国,担任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鞠建东创造性地将宏观国际经济学中的动态跨期模型和微观国际经济学中的结构分析模型相结合,建立动态结构分析方法,并将之应用到国际收支理论(与哥伦比亚大学魏尚进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施康教授等合作),提出新兴国家(比如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之间经济结构差别的均衡现象;将之应用到产业动态结构理论(与世界银行林毅夫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王勇教授等合作),提出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动态模型。

此外,鞠建东提出通过贸易改革提高社会福利的充分必要条件(和宾州大学Krishna教授合作)。在各国通用的Feenstra教授所著的国际贸易研究生教材中,这个条件被称之为“Ju-Krishna定理”。

综合自现代快报、中新网

[责任编辑:黄如萍]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