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无战事 但超过30名军人为国牺牲

2016-12-23 15:51:29 来源: 观察者网

0浏览 评论0

歼-15飞行员张超

张超牺牲之后,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授予张超“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荣誉称号。

中国军队在实战化训练的道路上没有因为牺牲而停滞脚步。2016年年底,中央军委再次颁发《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暂行规定》,从2017年1月1日起,将对全军实战化军事训练作出硬性规范。这些硬性要求包括强势开展训练打假治虚,针对训练作风不实问题,对违反训练规定的严肃问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没有战争,他们的倒下显得默默无闻

今年9月8日,国防大学庆祝第32个教师节活动结束后,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走上讲台,他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一名英年早逝女教员的故事,讲话过程中,刘亚洲几次落泪。

徐如燕,国防大学训练部公共平台中心讲师。8月31日,年仅40岁的徐如燕因乳腺癌晚期离开了人世。徐如燕是国防大学的一名普通教员,还没有成家。同事们回忆,她总是很晚才到食堂吃饭,见到同事也只是微微一笑。

病逝前3个月,她还参加了国防大学组织的体能考核,各项成绩都不错。体能考核结束后,徐如燕仍然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

“一个40岁的女干部,还是单身,为什么没人关心她的个人婚姻大事?其次,一个年轻干部,病到了这种程度,我居然不知情。我感到深深的自责。”刘亚洲说,要从徐如燕的事情上吸取教训,改进作风,加强对军队中青年干部的人文关怀。

翻开记忆的长卷,“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方永刚、“模范理论工作者”严高鸿、兵棋专家张国春、档案专家刘义权、“独肾教官”傅占河……这应该是一长串可以写入军史的名字,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默默无闻。这些中国军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非凡的业绩,因病因伤殉职。

那些工作在院校、科研机构和智库单位的普通军人,一样在奉献和牺牲。在他们身上,同样有军人的忠诚、责任、担当。他们的牺牲,没有惊天动地,甚至够不上评为烈士的条件,但同样重于泰山。

2016年12月6日下午,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孝汉到解放军报社,慰问因公殉职的夜班编辑马越舟同志的家属。

马越舟,一个业内备受尊重的老编辑、军队新闻工作者,他不像一线记者那样频频抛头露面,为公众所熟悉,但他是军队基层报道员眼中的马老师,是同事眼中的老黄牛。

马越舟在《解放军报》夜班编辑岗位上工作近20年,采写、编辑发表作品3000余篇,夙夜在公、兢兢业业,不幸身患癌症,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2016年5月4日,马越舟被胰腺癌无情地夺去生命,年仅45岁。

[责任编辑:陈健]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