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记者明察暗访 揭秘老人被“套路”怎么破(组图)

2017-03-21 10:44:43 来源: 东南早报

0浏览 评论0

早报曝光的“电疗”体验馆涉嫌夸大宣传,墙上挂的锦旗被要求全部撤掉。(王柏峰/摄)

破解“套路” 查处办法已在路上

△出招

利用温情攻势、吹嘘诱人疗效,让老年人“心甘情愿”地掏钱买下五花八门的保健品、医疗器械,这样的“套路”该如何破解?记者了解到,针对这一现象,国家食药监总局将颁布《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以利于今后部门的查处。同时,各方正纷纷出招,帮助老年人远离陷阱。

起草法规:

查处食品宣传欺诈

据悉,为加强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工作,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起草了《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征求意见稿),并于上个月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颁布后,利用网络、电话、电视、广播、讲座、会议等方式夸大宣传保健食品,欺诈消费者的,将受到处罚。”泉州市食药监局保健食品与化妆品科相关负责人透露。

《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第十条明确规定,以网络、电话、电视、广播、讲座、会议等方式宣传食品,其中食品的性能、功能、产地、规格、成分、生产者、标准、保质期、检验报告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献等信息作证明材料;普通食品明示、暗示具有功效或者特殊医学用途的,或者使用“可治疗”、“可治愈”等医疗术语;食品宣传信息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保健食品宣传信息含有未经证实的功效,或者隐瞒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等;使用“纯绿色”、“无污染”等夸大宣传用语等属于食品宣传欺诈。

根据《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征求意见稿),一旦构成食品宣传欺诈,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强化意识:

保健食品不能治病

“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但不是药品,不能治疗疾病,错把保健食品当药品是老人上当受骗的一大原因。”泉州市食药监局保健食品与化妆品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他说,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没有治疗作用,保健食品一般都是较长期食用才能达到保健的目的,不能期待所谓的“疗效”与“速效”。“宣传治疗恶性肿瘤、疑难杂症及各种疾病的保健食品小广告,均属于违法广告;患者、消费者不要为了治疗某一疾病而购买某一保健食品。”

该负责人介绍,合格的保健食品的外包装上一定印有蓝色保健食品标识(俗称“蓝帽子”)并标明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按规定应置于外包装的左上方。他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前要认真核对保健食品包装上标示的信息,例如保健功能、功效成分、适宜人群等是否与批准证书上载明的内容一致。对某种保健食品持一定怀疑态度的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点击“企业查询”栏目进入“保健食品”项查询,一旦发现经营者兜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可拨打12331进行投诉。

广而告之:

制作老年人防诈骗视频

记者从泉州市老龄办获悉,在《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颁布之际,为增强老年人识骗防骗意识,提高识骗防骗能力,维护切身利益,泉州市老龄办专门搜集了全国各地各类老年人受骗资料整理制作《泉州市老年人防诈骗视频剪影》和《防诈骗手册》,将于近期向全市老年人发放,届时还将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等平台广而告之。

“通过我们的调研分析,老年人上当受骗主要集中于电信类诈骗、商品交易诈骗、生活接触类诈骗、冒充亲友领导司法机关诈骗等四大类型,其中健康讲座诈骗、保健品诈骗等均为商品交易诈骗,而老年人常常是已经上当了还深陷其中,不知自己是被骗了。”泉州市老龄办副主任李国松感慨道。

他说,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以健康讲座、免费体验理疗为由,抓住老年人重视健康、缺乏一定常识的弱点,施与小恩小惠,向老人赠送鸡蛋、粮油,引诱老人上钩,最终导致老人花大钱购买或许都不一定合格的保健食品。

“如今各种诈骗诱惑力极强,希望老年人谨记‘天下没有掉馅饼的好事’,不要贪图小利,也不要相信陌生人的危言耸听,有事情多跟身边亲友沟通,发现被骗了及时拨打110报警,及时维护自身利益。”李国松提醒。

养老体系:

“老帮老”丰富老年生活

“我们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社会养老福利准备不足。”华侨大学通识教育学院肖北婴副教授曾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正是这种境地让一些商家看到了机会。“老人需要陪伴,他们就满足老人的需求进行销售,这是一种市场行为。”

肖北婴表示,保健品销售遵循市场规律,无可厚非。但若是涉及诈骗,触及的就是法律。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社会、政府、机构应当进一步构建完善养老体系,关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多把把关。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甘满堂认为,社会机构可以在这方面多发挥自身的作用,铺开宣传防骗知识。而在依托社会机构的同时,老年协会也可以激发自身的活力,适当扩张老年协会的功能,丰富老人日常的活动。另外,他还提倡“老帮老”的互助帮扶形式,老年人之间多进行活动交流。

心理关怀:

帮老人远离孤独和恐惧

“对于老年人来讲,我觉得主要是他们的营销和宣传手段以及他们对老人的亲热和细致的照顾,让老年人感受到一种温暖、尊重。我认为这种感受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很大的吸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戚京表示,这可以弥补老年人在生活中的一些失落感,让老人重拾温暖和被照顾的感觉。

另外,由于老年人身体和年龄的缘故,不少老年人想要摆脱、预防病痛,甚至有对死亡的恐惧,因此想借自己的力量去过更健康有品质的生活。“不想拖累儿女,自己照顾自己,让自己的晚年更有品质,也是老年人追求的。”戚京认为这些保健品的营销当中抓住了老年人的这三种心理,因此深得老年人的信赖。

相关链接

警惕保健食品 五大陷阱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示,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在选购保健食品、辨别保健食品宣传真伪时,要注意五大非法宣传陷阱:

1.“药到病除”不可信。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2.“健康讲座”为促销。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3.“免费活动”为洗脑。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声称根治百病。有些活动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4.“权威证明”属虚构。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5.“专家义诊”是骗局。一些不法商家雇用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

可怕!泉州一大二学生深陷“套路贷” 竟对同学做这样的事

可怕!泉州一大二学生深陷“套路贷” 竟对同学做

剧情简介:身陷“套路贷”的漩涡,为了还款,某大学大二学生林某趁着两位同学不注意,转走他们手机...更多

2019-03-21 07:46:48
石狮一市民借3000元竟要偿还20万 6个套路贷团伙被端

石狮一市民借3000元竟要偿还20万 6个套路贷团伙被端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系列报道中,曝光了多个犯罪团伙以“套路贷”进行敲诈勒索案件,“套路贷”花...更多

2018-09-04 08:46:24
陪聊两个月失恋求买茶 揭秘美女卖茶套路堪比电视剧

陪聊两个月失恋求买茶 揭秘美女卖茶套路堪比电视

假如你的微信好友里有一个热爱生活、年轻上进、集美貌与善良为一身的纯情少女,天天对你嘘寒问暖,...更多

2018-06-26 15:10:45
揭秘被杀熟的VIP!网上消费贵宾享贵价 大数据杀熟套路深

揭秘被杀熟的VIP!网上消费贵宾享贵价 大数据杀

“杀熟”并非新鲜事。但是,在购买自己不太了解行情的商品和服务时,不少人的第一个念头常常是“找...更多

2018-03-13 08:37:20
泉州市民配资炒股遇诈骗团伙“套路” 600万元被瓜分

泉州市民配资炒股遇诈骗团伙“套路” 600万元被

今年44岁的翁先生有多年炒股经验。今年11月,他和几个朋友筹款600万元,与一天津“老板”达成借款合...更多

2017-12-25 09: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