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两代守护杨靖宇陵园:60年,21000多个日夜

2017-04-03 12:35:33 来源: 新华社

0浏览 评论0

徐振明(左)和儿子徐永军来到通化市靖宇陵园(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王昊飞摄

新华社长春4月2日电 题:父与子,60年:守护英雄到白头——抗战英雄徐振明一家两代守护杨靖宇陵园纪实

新华社记者 邹声文、宗巍

长白山南麓,浑江东岸,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陵园巍然矗立山冈。

60年,21000多个日夜。多次立下军功的英雄老兵徐振明,始终守护着这座陵园,守护着中华民族铭记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高地。

激励——听着杨靖宇将军的事迹,“娃娃八路”迅速成长为英勇的战士

今天,十来岁的孩子都在和平的环境中茁壮成长;70多年前,他们的同龄人却不得不面对血与火的淬炼。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当时不满16周岁的徐振明从家乡所在的苏北沦陷区出发,一边要饭一边找寻八路军。最终,他来到山东抗日根据地。

“听说我想参军,营教导员就问我,怕不怕死,扛不扛得动炮弹,敢不敢杀鬼子。”因为年龄太小,徐振明被安排当通信员。

新兵培训时,两年前牺牲在林海雪原的共产党员、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将军,成为“娃娃八路”心中的英雄。

“教导员多次跟我们讲杨将军的抗日故事,讲他在冰天雪地里吃不上、穿不上,却战斗到最后一人、最后一刻……”徐振明回忆说,“我们听后特别感动,发誓要向杨将军学习,保家卫国、抗战到底。”

当时,八路军与日寇的战斗时常发生,参军不久的徐振明很快就开始拿起枪上前线了。

那年初冬,徐振明所属部队在莒县伏击一股日军。“突然,(鬼子的)一发炮弹在(我)身后爆炸,我后背受伤。营教导员让我撤退,我没答应。”徐振明对当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当他苏醒过来,他发现自己趴在担架上,正要被抬到后方医院去。此刻,日寇正疯狂向他们所在的方位突围……

“八路军常讲‘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用叫唤’,面对这个情况,我怎么能离开战场!”徐振明忍住剧痛,爬下担架,从牺牲的战友身边捡起枪支和弹药,回到阵地。他的英勇表现,极大鼓舞了八路军指战员的斗志。大家并肩血战,直到胜利。徐振明获得了参军后的第一个一等功。

连队里,有一名比徐振明还小的“娃娃八路”——14岁的小卢。“我俩跟亲兄弟一样好。但不久后的一次战斗中,小卢头部中弹……”徐振明至今忘不了他当年的战友,“他牺牲在自己的家乡,他父母和姐姐知道后都哭得不成样子,我也哭了好几场。”

回忆起牺牲的战友,90多岁的老人一次又一次中断讲述,泪水涟涟……

点击进入下一页

徐振明(右)和儿子徐永军在通化市靖宇陵园向杨靖宇雕像致敬(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王昊飞摄

守护——南征北战16年后,抗战英雄甘愿一生为将军守陵

1945年,徐振明和战友们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消息。他也没想到自己很快就来到杨靖宇将军战斗过的白山黑水。

“根据上级命令,我们部队从山东行军58天,来到东北。”徐振明回忆说。四平战役、锦州战役……老人已记不清参加了多少次战斗,只记得每天啃着高粱窝窝头,脚步停下来就是打仗,打完仗就接着行军。

锦州战役前,徐振明是侦察班副班长。“我带着5个战士,从国民党军阵地抓回俘虏,获得了重要的情报。”

参加完平津战役,他跟着部队一路南下,直至南海之滨,再折向云贵高原……徐振明用自己的双脚,标示出解放战争最为漫长的行进图。“天安门升起国旗、新中国宣告成立的时候,我们的部队还在湖南作战。”

1950年10月,身为步兵连长的徐振明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参加了松骨峰阻击战、“394.8”高地战等著名战斗。“天上敌机狂轰滥炸,地面枪林弹雨,我们是为祖国而战,没有人怕死!”徐振明回忆说,“在争夺‘394.8’高地的拉锯战中,我们连270多人参战,最后只剩下十来个人……”战斗结束后,徐振明再立一等功。

1958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牺牲18年整。吉林通化,浑江东岸的山冈白雪皑皑,各界人士隆重举行公祭安葬大会,抗日英雄长眠在他生前浴血奋战的地方。这一年,徐振明随部队返回通化,随即以营职干部转业。

徐振明有3个岗位可选,但徐振明果断地选择到靖宇陵园工作。他听着将军事迹,从“娃娃八路”成长为“战斗英雄”,他庆幸自己能够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情。

“当时地方很缺干部,转业时选择也多,但我受了一辈子革命教育,崇敬杨将军,心甘情愿为将军守陵。”徐振明说,即使时光倒流,他也不会改变决定。

“全国那么多人崇敬杨靖宇将军,只有我有机会为他守陵。”他说,“我既是自己在守陵,也是代表牺牲的战友为杨将军守陵。我守在这里,感觉自己还跟战友们在一起……”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