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选什么关键词介绍中国?2017高考全国Ⅰ卷作文名点评

2017-06-08 09:36:25 来源: 海峡导报

0浏览 评论0

高考,不青春。无吐槽,不作文。

昨天上午,语文考试一结束,高考作文题瞬间被刷屏,吐槽模式也立即开启。今年,福建考生用的依然是全国Ⅰ卷,和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题目相同——用“中国关键词”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读懂中国。

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有何特点?如何才能写出别出心裁的高分作文?我们一起来听听几位名家名师的意见。

不愁无话可说观点难以出新

潘新和(中国著名写作理论家、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

2017年高考作文题(全国Ⅰ卷)属于时政材料作文,亦即所谓的“任务驱动作文”。

命题有4个优点:

一是写作任务、要求明确:“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所选关键词要形成“有机的关联”——不易离题,不致写散;二是关键词贴近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动向;三是开放度大,供选关键词多,可自主任意选择,不愁无话可说;四是所提供关键词认知难易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认知背景的学生都有发挥空间,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区分度。

命题存在4个缺点:

1.时政命题导向将诱发猜题、押题、套题风行;2.任务明确,意味着思维的束缚与依赖,无需考生自己确定写作任务、要求;3.几乎所有关键词都有主流或现成观点的指导,观点难以出新,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4.命题的写生活导向(不是写思想导向),不利于诱导学生多读书、做学问。学养深厚、思想深刻的考生,未必能胜过没有学识含量的“拍脑袋”之作。

体现能力主导体现素养立意

陈岩立(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作文命题让人眼前一亮,很有创意。突出考查了考生的写作功能(交际)意识,包括主体意识、对象意识,考生需要弄清“我是谁,写给谁看,为什么写”。

命题还考查了关联意识和话题生成、有效表达的能力。从材料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关联的同时意味着限制,有效回避了宿构套作。从关键词的关联中提炼出话题,再进行谋篇布局,全面考查了考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另外,12个关键词,从传统到现代,从本土到国际视野,既接地气又不乏高大上,范围十分广阔,涉及了考生对社会发展、文明进程、科技进步等多方面的认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时代发展的脉动。这与大语文的学习是契合的——学语文不仅是读教材,更要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

整体来看,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命题理念及导向,与当今世界写作研究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命题有一定难度,突出的特点是防套作,具包容性和开放性。通过关键词形成有机的整体,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能力主导、素养立意这一核心。

在承继中创新回归交际写作

欧阳国胜(厦门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

“中国关键词”全国卷作文在承继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是一道用尽心思、用心良苦的创新型作文题。

作文在内容上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与传统性。“一带一路”“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美丽乡村”彰显了时代性,一反全国卷“不直接”紧跟时事热点的特点,让人深感意外;而“京剧”“大熊猫”等则体现出传统性。在表达上保留了去年强调考查考生行文的对象意识、交流意识、任务意识与功能意识及防宿构与套作的思路,坚持严防猜押题,继续突出写作的交际功能。向“来华留学生”介绍自己“所认识的中国”,旨在让其“读懂中国”,材料的情境意识极强。

题目的创新点在于需要考生打通自己所选关键词间的逻辑联系,借此揭示自己“所认识的中国”,而这一点,是平时写过某个单一关键词作文的同学最易套作和最易上当的。

作文题的不足表现有三:多数关键词在题材或话题选择上不利于乡村孩子,且材料内涵只指向正面单一的立意,不太具备真正的思辨性,不利于考生说真话表真情。再者,所给关键词太多,考生反而难以选择,难以选择的原因还在于所给关键词如“高铁”等内涵难以挖掘。即话题虽然新颖,但考生真正写下去却无多少内涵可以表达,从而增加了考生选择的难度,甚至会因难以选择而迟迟无法下笔。

题目表面审题难度并不大,实际上写准写好却实属不易。立意上,考生必须建构起自己所选关键词间的联系,找出它们间的逻辑关联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这是本次作文潜在的“规定性”。并且整个行文过程需要体现与外国青年间的交流,需要有明确的对象意识,要在交流的语境中体现作文的情境意识,考生如像传统型作文那样自说自话,封闭说理,实际上是有悖于命题要求的不合格表述。

下水作文

可贵者“通俗”所要者“高雅”

欧阳一(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二12班)

尊贵的留学生朋友们:

你们好!

欢迎你们来到中国,相信远道而来的你们对中国文化一定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很荣幸,我今天能给各位朋友介绍中国,向你们呈现我所认识的中国。我将选择“广场舞”及“京剧”两个“中国关键词”来介绍,向你们推介一个多彩的艺术中国。

化用中国著名画家李可染论山水画“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之名言,我想用“可贵者‘通俗’,所要者‘高雅’”来解说广场舞和京剧,它们的结合展现了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与艺术生活,体现了中国百姓的新气象。

广场舞作为中国民间自发性的群众性娱乐舞蹈,是百姓通俗艺术的展现。三五好友闲暇时分相约广场共舞,正是民间艺术之花之热情绽放。

广场舞代表着中国百姓基础生活的富足与精神风貌的改观,其自娱性与表演性,尤其是它折射出的现代生活积极、健康、休闲的生活理念,体现了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消费的全新变化。京剧则是高雅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是介绍传播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被视为我们的国粹。

我们的京剧,其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位于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留学生朋友们,你们也许在自己的国度里早已听说过我们的京剧,因为它是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正发挥着传播与交流的作用。

京剧特有的服饰穿戴反映了中国服饰文化的特有风味,透过它,你会了解到中国古装的讲究与其中的文化;京剧独特的唱腔艺术体现了京剧演员特有的演唱风格,结合动作与独白艺术,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便如在眼前;而多体现勇斗邪恶的京剧内容,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留学生朋友们,广场舞代表着中国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改善,贵在“通俗”,且在通俗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而京剧则是传统文化的守卫与传承,两者既是一种继承,更是一种弘扬。一些经典的京剧曲目也进入到广场舞的行业,群体性舞蹈中随着经典京剧曲目的演绎,更有助于中国传统元素的交流与传播。广场舞与京剧表面看是艺术的两端,而“通俗”与“高雅”之间又相互补充,它们共同建构了中国百姓的文化消费生活,见证了时代中国的新气象。希望各位朋友来到中国后同样喜欢我们的广场舞与京剧。

谢谢大家。

(海峡导报记者魏文梁张磊)

[责任编辑:黄如萍]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