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与创新:文艺精品迸发的“厦门力量”

2018-01-16 18:43:58 来源: 福建日报

0浏览 评论0

原标题:守正与创新:文艺精品迸发的“厦门力量”

《南音随想》剧照

歌仔戏《陈嘉庚还乡记》剧照

高甲戏《大稻埕》剧照

舞蹈诗《沉沉的厝里情》剧照

音乐剧《微·信》剧照

近日,厦门出品的首部原创青春流行音乐剧——《生生不息》在厦门嘉庚剧院上演。剧中,厦门本土高校师生实名本色出演,生动地诠释了集美学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嘉庚精神,引发共鸣。

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出品的《邵江海》《蝴蝶之恋》《渡台曲》《陈嘉庚还乡记》,厦门金莲升高甲戏剧团出品的《阿搭嫂》《大稻埕》,厦门市南乐团创作的南音乐舞《长恨歌》《情归何处》《金石吟》,厦门歌舞剧院出品的音乐话剧《雁叫长空》《老宅》,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厦门艺术学校合作出品的大型闽南风情舞蹈诗《沉沉的厝里情》,闽南大戏院原创音乐剧《微·信》……近年来,“厦门味”原创文艺精品异军突起,数量和演出频次前所未有,让专家惊叹,也让同行注目,其中多部作品获得大奖。这些叫好又叫座的原创文艺精品还经常“走出去”,甚至走上国际舞台,展现厦门形象与文化魅力。

这样的艺术力量从何而来?

在分管艺术创作生产的厦门市文广新局副巡视员黄荣看来,浓厚的“厦门味”、扣紧时代主旋律,以及充满时尚感的创新形式,是厦门文艺精品迸发无限活力的力量源泉。

A “厦门味”揽人气

9日至10日,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原创大戏《陈嘉庚还乡记》在泉州安溪影剧院连演两场,演出一票难求,好评不断。至此,这部厦门首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大型舞台剧在全国的巡演已经演了38场,其中很多场次为厦门各个学校预定的。此前,《陈嘉庚还乡记》还曾到浙江金华演出,在非闽南地区也同样观众爆满。

这是陈嘉庚故事首度被搬上歌仔戏舞台。已看过此戏不下5遍的安溪籍戏迷王帆,9日仍然特地从厦门赶回安溪看戏。“陈嘉庚在闽南地区家喻户晓,将他的故事搬上舞台,更容易引起闽南观众的兴趣和共鸣。”王帆说,剧中的闽南服饰、铁观音、闽南古厝等闽南元素,都让安溪观众倍感亲切。

受到追捧的还有高甲戏《大稻埕》、音乐话剧《老宅》、闽南风情舞蹈诗《沉沉的厝里情》、舞剧《繁·静》等。其中,《沉沉的厝里情》围绕闽南人的“厝”,即“老屋”“家”的概念,将闽南风土人情融入舞蹈诗中,将地方文化特色与舞蹈、音乐和舞美相融合,展现出一幅亲切美好的闽南民俗风情画景。

从乡音悠扬的传统戏曲,到富有现代感的音乐剧、话剧,乃至校园原创舞剧……梳理厦门近年来的文艺创作,一条明晰的线路始终贯穿在发展过程中——充分挖掘闽南文化元素及闽台关系特色的题材。实践证明,这样的作品接地气、接人气,在全国文艺创作版图里也能突出自己独有的特色,做到叫好又叫座。

“用文艺的方式讲好厦门故事。”国家一级编剧、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曾学文说。无论是歌仔戏《邵江海》《蝴蝶之恋》,还是高甲戏《阿搭嫂》《大稻埕》,曾学文的戏曲作品深深刻着闽南文化、海峡情缘的烙印。这是他打通人心的强大武器,因此他的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其中,《邵江海》《蝴蝶之恋》《大稻埕》还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大奖。

如今,越来越多的厦门文艺创作者注重挖掘本土题材进行创作,而这些本土文艺作品也越来越受厦门市民喜爱。在黄荣看来,这既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能促进作者与观众良性互动。

B “主旋律”振民心

上个月22日晚,集美居民纪昌美专程带妻女到附近的嘉庚剧院观看音乐剧《生生不息》。全剧五幕、共23首流行歌曲通过多种音乐类型一一呈现,这让热爱音乐的纪昌美一家人超级喜欢。“嘉庚精神应该代代相传,这部音乐剧生动地讲述了集美学村的故事,弘扬嘉庚精神,正能量满满,带孩子来看很有意义。”纪昌美说。

紧扣时代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振奋民心,黄荣认为,这是厦门演艺精品能够走出去的第二法宝。

近年来,厦门本土文艺作品颇受本地市民及全国文艺界的认可。其中,音乐话剧《老宅》曾获福建省第25届戏剧会演剧目一等奖,《沉沉的厝里情》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中国舞蹈“荷花奖”作品金奖等多个奖项,这两部精品在全国10个城市巡演时,每场演出的上座率为80%左右,出乎演职人员的意料;舞剧《繁·静》在第三届福建舞蹈“百合花奖”专业舞蹈大赛中获创作银奖,还获得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舞蹈大赛的创作银奖;歌仔戏《渡台曲》曾获全省戏剧会演剧目一等奖。

厦门三部文艺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在全国位居前列。“厦门文艺作品不仅注重挖掘本土特色,还注重塑造作品的精神内核,因此作品能跟这个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能够传播正能量,传递向上精神。”黄荣说。

曾学文塑造的古道热肠的闽南阿婆“阿搭嫂”,使他获得了人生的第二座曹禺剧本奖奖杯。《阿搭嫂》是曾学文对举国热议的“老人该不该扶”的叩问,到哪里演出都非常受欢迎,被高度评价为“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精品”。

如今,有一部分台湾人竟然罔顾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的事实,妄图割裂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结。“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再不发声,这段历史将来就是一本乱账。”出于学者的义愤,也出于对两岸关系的思考,曾学文将台湾抗日最壮丽的一页写成戏剧《大稻埕》,在“家文化”的母题背景下,为作品找到了精神立柱——乡土社会守护中国文化的力量,也就是中国人的精神筋骨。

同样地,厦门青年编剧林志杰创作的歌仔戏《渡台曲》反映了闽南先民“唐山过台湾”的曲折经历,故事的结局也契合了两岸当前的和平主旋律。而《沉沉的厝里情》则展现了闽南人的情怀和大爱。

C “时代感”焕新生

在交响乐的伴奏下,古老的南音汩汩流出,一曲《南音随想》如茶香、如诗行……去年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文艺晚会上,厦门市南乐团主力打造的节目《南音随想》与西方交响乐擦出别样的火花,让传承千年的中国“音乐活化石”南音惊艳世界。

“太震撼了!清音雅乐跟交响乐交融在一起,竟然没有任何违和感,反而别有一番韵味!”厦门“90后”网友叶青虾说,看完那场演出后,原本对传统戏曲“不感冒”的她瞬间被这千年古乐俘获了。

创新形式,吸引年轻人——这是厦门文艺精品屡受追捧的第三法宝。黄荣认为,无论就培养文化自觉而言,还是从弘扬主旋律来说,文艺创作都要大胆创新创优,增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包括戏曲在内,优秀舞台作品的观众,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曾学文说,自己对传统艺术的拿捏,也可以说是在找寻与年轻一代文化对接的方式。

与其他地方戏曲一样,南音也面临着如何吸引年轻人的问题。传统南音的舞台表现形式以静态的坐唱或站唱为主,而曾学文的作品《长恨歌》,则融入了舞蹈艺术,以乐舞的形式来表现,使得传承千年的南音有了更强的时代感,颇受年轻人欢迎。

“在走向国际舞台的探索中,南音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在现代舞台上既保留了南音的原汁原味,又满足了现代观众对于艺术感受的要求。”厦门市南乐团团长杨雪莉说。

高甲戏《大稻埕》也成功实现了现代审美与古典神韵的有机融合。在多个场景中,借鉴融入了西方话剧、影视等的表现手段,既重视高甲戏剧种表演本身的样式感,又注重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剧用“当代性”的戏剧舞台语汇彰显传统戏曲的美学特质,以现代审美诠释历史。

曾学文同时强调,所有的创新都必须以继承传统为基础。以南音作品《情归何处》为例,它既传统又相当现代。故事中,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以古雅姿态且歌且行,但主人公对自我和女性价值的把控,对现代的观众启发良多。

适应观众的审美需求,创新故事的叙述方式也很关键。曾学文说,文艺创作要唱好时代主旋律,不能是说教式的,而要从人性化入手。其作品《蝴蝶之恋》巧妙地将传统的“梁祝”传奇和现代爱情故事结合起来,以“戏中戏”的结构展现了两岸半个多世纪的悲欢离合,更溯源海峡两岸一脉相承的文化根基,具有共鸣之效和震撼性的艺术表现力;而《大稻埕》则以“小家”折射大时代,透过小人物看大历史,思索历史洪流中人的抉择与生命的尊严。

这种“以小见大”的叙述方式,符合年轻人的视角。2016年在金门举办的“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上,高甲戏《大稻埕》作为开幕演出,引发两岸民众的强烈反响,不少金门的年轻观众直呼“震撼”。

“其实年轻人并不排斥主流价值观,只是我们需要用年轻人的视角、感觉传达这种主旋律。”曾学文说。(记者 林泽贵 文/图)

[责任编辑:黄如萍]

相关阅读

林丹接班人谌龙在厦门求婚成功 日常秀恩爱也是很甜

林丹接班人谌龙在厦门求婚成功 日常秀恩爱也是很

原标题:林丹接班人谌龙求婚成功 日常秀恩爱也是很甜日前,在参加完香港公开赛后,谌龙没有回到北...更多

2017-11-28 12:21:37
极限挑战下架因技术问题 厦门录制最后一期路透图曝光

极限挑战下架因技术问题 厦门录制最后一期路透图

北京时间2016年5月24日报道 有网友爆料称,《极限挑战2》新一期节目下架,并“暂停播出,恢复时间...更多

2016-05-25 17:26:47
50吨石子淹没小车行车记录仪视频 未婚夫妻身亡(组图)

50吨石子淹没小车行车记录仪视频 未婚夫妻身亡(

一辆载有50多吨石子的挂车转弯时侧翻,将一辆白色小轿车淹没,小车上的年轻情侣死亡。行车记录仪显...更多

2016-03-31 09:14:38
厦门集美大学跑酷男孩飞檐走壁 练就一身“轻功”

厦门集美大学跑酷男孩飞檐走壁 练就一身“轻功”

2008年暑假,一个名叫《俄罗斯攀爬者》的国外跑酷视频,让14岁的杨帆一下子对跑酷运动痴迷。杨帆坦...更多

2014-10-13 11:24:23
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文艺晚会上演

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文艺晚会上演

晚会带领观众回顾海南30年来辉煌发展历程。 骆云飞 摄中新网海口4月27日电(记者 张茜翼)美好新海...更多

2018-04-27 1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