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德化山寨的传奇故事 临时筑寨抵御千余倭寇

2018-04-12 10:15:12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国宝村下尾山上的下井寨内,还有一栋破败的房子。

【藏身深山中—— 林青龙土匪寨】

在德化,还有一座山寨可谓臭名远扬,也因为据传藏有巨额宝藏,吸引了许多当地人前往探秘寻宝,这就是林青龙位于德化县美湖乡龙湖山深山密林处的土匪寨。

林青龙,是军阀、官僚、地霸、土匪四位一体的代表人物。自1911年投靠苏益至1951年覆灭,活动了四十年。有关部门曾对林青龙的罪行作了初步的调查:他所霸占的土地仅德化尊美村就有550多亩;拥有房屋大小十三座;烧毁民房,仅1920年和1933年两次火烧赤水街,就有300多户遭殃,700多人无家可归;1916年、1918年、1921年军阀三次围剿林青龙,尊美村因受株连被烧毁民房283座;此外,林青龙还杀害了难以计数的人。

所谓狡兔三窟,林青龙不仅有多处房产,他还在美湖乡的龙湖山深山密林中,经营着一座山寨。据传林青龙预感自己难逃一死,将大量金银财宝秘密埋藏在美湖乡的龙湖山深山密林中。

林青龙精心经营的山寨位于龙湖山脉的石卒山中,记者曾经和当地村民探访过这个著名的土匪寨。

林青龙的土匪寨藏身于深山中,车行至无路时,还要沿着崎岖的小道,往山上攀爬一个半小时。这个依山而建的基地,林青龙让人用石块垒起地基平台,平整山地,然后再修建防御工事。粗略计算,这样的平台共有6个,占地数千平方米。时过境迁,如今这些往日的“土匪窝”早已被夷为平地,只留下层层用石头垒起的长满高大树木的基台。

与同片树林地面上几乎不长杂草不同,基台地面上奇怪地长满整齐的箬叶竹。当地村民老许解开谜底:挖宝的人把整个“土匪窝”挖了不止一遍,或许是人们的“松土”,为这些箬叶竹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为抵御倭寇而修——国宝下井寨】

在战乱的年代,“太平”是老百姓最大的期盼。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桂林乡的太平寨,德化还有几处山寨也是以“太平”命名。其中德化县国宝乡的叶氏太平寨也曾庇护着一方乡民。

在国宝乡国宝村,还有一座山寨,当地乡民曾靠他抵御了上千名倭寇。

叶氏太平寨立规“入寨不杀人”

叶氏太平寨,位于德化县国宝乡国宝村石竹山顶峰,海拔1096米。

《国宝叶氏族谱》载:明·崇祯甲申年即清·顺治元年(1644年)建,咸丰三年(1853年)重建。石筑,四周石垣内架住屋两栋。正门上立横石碑一方,题曰“叶氏太平寨”。

德化县教育局高级教师叶志向,是国宝乡国宝村人,他业余时间喜欢研究家乡的历史,对国宝的山寨情况也比较了解。据他介绍,国宝叶氏主要居住在国宝村和佛岭村,两个村范围内有山寨5座,分别是叶氏太平寨、下井寨、高寨、水尾寨和郑氏族人所建的洋头寨。这些山寨都是当地乡民为了躲避战乱而修建的。

叶氏太平寨建于明末清初,当时战火纷飞,叶氏先人为保全族人而修建。后来局势稳定,叶氏族人就回到村子生活,太平寨渐渐荒废。到太平天国时期,再次发生动乱,当地村民重修叶氏太平寨避难。民国时期,地处闽中的德化,匪患四起,村人再次到太平寨避难。据当地村民介绍,叶氏太平寨曾设规矩“入寨不杀人”,即只要人进了山寨,就不允许杀人,也不会被杀。

如今,叶氏太平寨早已经荒废,通往山寨的小路也被草木遮掩。

据今年72岁的村民叶维聘介绍,从国宝村到叶氏太平寨路途遥远,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现在连路都没有了。

“太平寨寨门还在,还能看到‘太平寨’三个字。”叶维聘回忆,前些年,石竹山山林失火,他上山帮忙灭火时,就看到太平寨,不过太平寨内的房屋早已经倒塌,只剩下一些围墙、石基。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